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童年的学习生涯 第四十三章 1讨饭的 2插地香 3大哥的蟋蟀

本章节来自于 童年的学习生涯 http://www.lishu123.com/84/84938/

    讨饭的

    开学的头几天,大家还没从长长的可爱的暑假中完全恢复过来,因为他们太懒,假期里午觉睡得太多了。寻找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15;1看書網下午上课的时候,还是有人想打磕睡。为了使大家提起精神,老师不得不提高嗓门。我和德明是很少睡午觉的,一是下午热,睡不着,二是睡了午觉,玩的时间就少了。有时实在困了,我们便趴在牌桌上打一会儿瞌睡。

    早在幼儿园,我俩就不好好睡午觉。那时我们睡的是地铺,盖的是从家里带来的小被子。当时是一男一女隔着睡,一人睡一头,我和德明中间隔着林媛。只要老师不在,我们就隔着林媛的脚讲讲话,因为我们睡不着。有时老师在外面偷看,林媛看到后,就会踢我们一下,报个信,其实她也没睡着。

    就这样熬到了第三节课,大家的肚子有点空了,肚子一饿,精神来了。我们觉得上课的时间特别长,同样是四十五分钟,在课堂里就觉得好长好长(体育课除外),要是在弄堂里玩,这三刻钟只是一眨眼的功夫。那时间都到哪里去了呢(我们当时还不理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终于放学了。在回家的路上我们看到有个人在讨饭。这两年讨饭的穷人已很少见,但康慨施舍的高尚人也不多。我们觉得好奇,就围了上去。那人修长的个子,人干干净净,穿得也体面,戴了付眼镜,操着一口我们还算听得懂的上海话,看上去不像个要饭的,倒像个白面书生。只听那家的人说没有剩饭,晚饭还没烧,就给了他一碗水。那人喝完水,谢了声,就走了。

    晓萍追了上去,丽华没来得及拉住她。晓萍问那人:“你现在肚子很饿吧?”

    那人看了看晓萍,点了点头。

    “你跟我来,我家有剩饭。”

    那人犹豫了一下,便跟上了我们。到家了,晓萍让他在后门等着。

    一进门,丽华就对晓萍说:“现在社会上只有不好好劳动的人才会出来讨饭。”这是丽华的想法。可晓萍不这么认为:“啊呀,丽华。我阿娘讲,人要脸树要皮,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出来讨饭。人家可能是有特殊原因的嘛。”

    晓萍盛了一大碗冷饭,又挟了两块红烧肉。急得她家佣人直嚷嚷:“大小姐,这红烧肉我夜里要派用场的。”

    “你不要多嘴,我晚上不吃肉总可以了吧。”

    看到了红烧肉,德明就对晓萍讲:“你把他当客人啊,弄点白饭就够了。就是学雷锋也用不着请他吃红烧肉。”

    那人看到了红烧肉,就对晓萍说:“小姑娘,我白饭就可以了,这肉你还是拿回去吧。”

    “没关系,你吃吧。不过,我看你不像个种田的,你怎么也出来讨饭啊?”

    “哎,这说来话就长了。”那人叹息道。

    “你讲出来,让我们也听听。”

    “啊呀,德明,先让他吃嘛。”

    “没关系,我说说吧。我老家在安徽,家里只有个老母亲和一个弟弟。我原本在上海的复旦念书。”

    “你是复旦毕业的?”林媛问(晓萍和丽华连复旦是什么也搞不清楚)。

    “是的,只怪我当年在学校里多讲了几句话。毕业时,分配到了离家很远的外地,在一所中学里教书。三年前,我弟弟的一条腿被拖拉机压断了,老母亲照顾不过来。我就想办法调回了自己的老家,在一所中学做代课老师。由于这几年发大水,好多学生都不来上学了,我们这些代课老师首先遭了殃,丢了饭碗。”

    “他们为什么不去上学啊?”

    “饭都吃不饱,哪里还顾得上读书啊。灾民受的苦,你们城里人是体会不到的。”

    “那你为什么到上海来?”

    “这里有我的老同学,他们帮我联系了南汇的一所中学。我也去谈过了,可他们要我两星期后去上班。我舍不得花钱回家,就暂且住在老同学家里。白天去图书馆看看书,就晚上去睡一觉,不能太麻烦人家。上海的东西那么贵,我口袋里的钱不多了,每天出来讨口饭吃也是不得而已啊。”

    “这世上穷人怎么那么苦啊。”晓萍说着,眼睛又要红了起来。

    “这用不着你瞎起劲,政府会管的。”丽华在劝她。

    “国家管不了那么多。”林媛说。

    “她说得对,受灾的人太多,国家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只有我们自己想办法。”

    “哎,这位先生,你帮我把这看一看。”德明把自己的作业簿拿了出来,想让他改一下。不知德明是考考他,还是真的要他帮忙。

    “小朋友,这句子应该这样改。看,现在上下就通顺多了。”

    “嗨,你真行。改过的句子漂亮多了。”

    这时晓萍大伯走了过来,要那穷书生进去坐一坐,刚才的话他全听到了。见她大伯来了,我们打过招呼后就各自回家找东西填肚子去了。

    后来听晓萍说,她大伯和那人谈了很长时间,留他吃了晚饭,大有相见恨晚之意。离别时,大伯硬是塞给了他一些钱,嘴里直说,这么有学识的人竟去教初中生,真是糟塌人才,糟塌人才。

    插地香

    开学没几天,大约在白露前后,阿婆就把草席子换了,她说天冷睡草席肚子要疼的,她还说过了白露就不能赤搏了。可我知道白露是蟋蟀开斗的日子,而且这几天我们照样是玩得满头大汗,睡在草席上是又荫凉又滑爽相当的舒服,睡床单怎么能和睡草席比,但阿婆不同意。

    今天小组时,晓萍问我和德明今晚是否出来玩。我便问她:“今天是什么日子,晚上有什么好戏?”德明更是大吃一惊:“你小姑娘晚上出来要干什么?”

    “啊呀,今天是地皇菩萨生日,要在地上插香呀。”要不是晓萍提醒,我和德明早已把插香的日子给忘了。去年大家就没有出来插香,大概是下大雨吧。

    每年到这个时候弄堂里总有不少人在地上插上香,来敬地藏菩萨(我们叫成地皇菩萨)。这两年插香的人少了许多,不过对小孩来说,今天是可以晚上出来点香玩耍的好日子。

    “你多带点香出来,让大家插。”我知道晓萍家对这种事最感兴趣,而我们几个家里是没有香的。丽华说她要带小弟出来,让他也玩玩插香。

    晚饭后我便到了弄堂里,德明和两个弟弟、丽华和小弟已经在等我了。一会儿晓萍从前门走出来,手里拿着几把香。人到齐后,我们便往后弄堂走去。前弄堂都是水泥地,后弄堂有块青砖地,香可以插在砖头的缝隙里。但青砖地也有缺点,只要下雨时间一长,砖上就长青苔,一不小心就滑倒,有时砖缝里还长出绿草。

    我们每人分到了一把香,点燃后是青烟袅袅,发出阵阵清香,我们把香一根根插在了地上。这时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插香了,大铭和吴妈也来了。吴妈一边往地上插香还一边念道:“地皇菩萨开开眼,地皇菩萨开开眼。”那块青砖地很快就插满了香,那块小泥地也都插满了。吴妈告诉我们,在地上插香是感谢地藏菩萨一年来保佑地上的庄稼,让我们过上好日子。

    夜幕慢慢地降临,插在地上的香成了红色的亮点,满地都是点点的繁星。我们朝弄堂口走去,人行道上树下的烂泥地才是插香的好地方。一眼望去,一棵棵树下布满了闪烁的点点星火,天上的月光和地上的香火交相辉映,格外的美丽。不少小孩在泥地里插香,但更多的孩子像小弟一样,手拿香转着圈,有的还拿着火棒挥舞。

    又轮到德明在小弟面前露一手了,他手拿一支香,先是快速地一划,那一点红光就变成了一条直线,接下来他先划圆圈,先小后大,随后他又飞快地划起了八字,最后他是乱舞一气,就像金蛇飞舞。小弟傻了眼,叫起好来,他今天又开眼界了。我知道划香的关键是速度快,有了速度那亮点就成线了。

    德明一停,我们几个便挥舞起来,看谁的线条最美。马路上的孩子看到后,也学着挥舞起来。没多久,整条马路上的孩子都挥舞起香来,当然都是乱舞,那闪亮的线条上下飞舞,千姿百态,远远望去,就像一条舞动着的金色长龙,煞是好看。

    看了一会儿,我和晓萍就要回家了,明天一早还要上学呢。德明却要我们再等一会儿,说等地上的香息灭了,他要帮小弟拔香烧完后剩下的香梗。还说谁的香梗多,谁的本事就越大。我知道这几天小孩子游戏的赌资就是那些香梗了。小时候我们是第二天一大早去拔香梗的,去晚了就让别人拔走了,听大人说这样能明目。那些香梗就用来当游戏棒玩,德明是不玩的挑游戏棒的,因为他赢不了晓萍,丢不起这个脸。

    大哥的蟋蟀

    前几天德明大哥他们去七宝抓蟋蟀。晓萍大伯告诉他们,好蟋蟀在天还未亮时叫得最响。所以他们凌晨一点便骑脚踏车出发,三点多一点到七宝。乱草堆、石板墙脚下和冬瓜地里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恨不得把地都翻上一遍。月光渐渐黯淡,黎明悄悄来临时,他们的竹竿筒里都装满了蟋蟀。回上海后,他大哥发现一只蟋蟀非常奇特,他养蟋蟀快十年了,这还是他第一次看到如此漂亮的蟋蟀。

    他马上去请教晓萍大伯,他是老法师。大伯看到后是连连叫好,称赞这是正宗的七宝品种,他好久没有看到这样的上上品了。赞美的同时还向德明大哥传授了蟋蟀的养生绝巧,并关照,此蟋蟀太嫩,一定要养到中秋后才能开斗。

    得了如此的宝贝,德明大哥是兴奋异常,视它为珍宝,把它供养在一只龙盆(比一般的盆大一点,盆上刻有龙,专门用来斗蟋蟀用的)里。每天是有荤有素,饮水也与众不同,是用一种草根煎了给它喝,照顾得十分周到。这只蟋蟀也不负他的恩典,没几天的功夫就长得更结实和精神了。

    他知道德明“孽撤手贱”(管不住自己的手,要乱动、捣蛋),就警告他,只要碰一碰这只龙盆,就打断他的手。德明胆子也实在是大,只有两天的功夫,就熬不住了,把大哥的话扔到了脑后。今天他要亲眼看看这只蟋蟀。丽华警告他,只要他一动,大哥就知道。德明却说大哥只是吓吓他,他德明是什么人,他是吓不着,打不怕,只要她不告密就不碍事。

    这些蟋蟀盆都放在床底下,那只龙盆被其它的盆捂得严严实实的。丽华的话倒提醒了他,他要我和小黄帮他看好每个盆的确切位子,等会儿再按原样放好,他大哥就是火眼金睛也是白搭。我和小黄蹶着屁股钻在床底下,看着德明小心翼翼地将蟋蟀盆一只一只捧出来,我们便马上做好记号。最后,那只龙盆被请了出来,他像捧老祖宗一样把龙盆供到了台子上。

    开盆前他关照我们:把气屏牢。他慢慢地将盆盖移开,同时把一个网罩了上去,这是专门用来看虫时防止它跳出来的。

    只见那条七宝虫静卧在盆的中央,见到亮光后,它六爪凌空腾起,摆出一副要跳跃的架势。这时我们才看清,这只蟋蟀通体乌黑,它方头凸眼、颈粗、须长、肉背厚,六爪长,两条大腿粗壮有力。突然,它挥动两根长长的双须,前后左右、上上下下,就像双枪陆文龙(岳飞传中的人物,使双枪),舞得是密不透风。它沿着盆边快速地巡视了一圈,见没有入侵者,便又“啪”的一下卧了下去。

    “七宝大将军,七宝大将军。”大家是赞口不绝。

    “什么大将军,你又不知道它狠不狠。”晓萍自己不懂蟋蟀,倒逗起德明来了。

    晓萍这么一说,德明的头脑就发起热来,他拿出了自己的大王。这是丽华爸在厂里捉来送他的,是常胜将军。我们弄堂里小孩的蟋蟀全成了它八字大牙下的败将,不少大人的好蟋蟀也不是它的对手,德明便称它起大王来。那蟋蟀打了一连串胜仗后,就名声大振。这只井底之蛙,不知天高地厚,以为天下老子第一,把谁也不放在眼里,但天外有天啊。

    见德明拿出了自己的蟋蟀,丽华问他要干什么,他说要试一试这条七宝虫,看看它有多少厉害,掂掂它的份量,点到为止。

    “你不要命拉,让你大阿哥知道了,他还不把你打死。”我也立刻警告他。我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很想看一看这场恶斗。

    “你们不要怕,出了事我一个人来担当。”德明丝草也不用,用手指去引,那只蟋蟀立刻转过身来,钢牙大张,“瞿瞿”地恶叫起来,还要前后抖抖身体,踢踢脚,好像在向它的主人请战。德明用个小网,把他的宝贝轻轻地放到了龙盆里。

    那七宝虫感觉到了敌情,它却采取了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战术。那只大王自以为老谋深算,双须往前一搭,便认为探明了对手的虚实,一阵窃喜:它年幼可欺,自己稳操胜券了。它在嘲笑对方:你的头是不是大了一点,转起来不方便。腰是不是粗了一点,那肯定要妨碍灵活性。我从哪儿下手能一下子要你的命,你这乳臭未干的小子,哪里是我的对手哟。

    突然,那大王恶叫一声:“小子,我来了。”便大张八字牙,不可一世地冲杀了过来。这次它失算了,对手不是一只随随便便就可以咬翻的无名小卒,而是一个强过自己百倍的高手。大王的冲撞力巨大,但七宝虫的六爪紧紧抓住地面,丝文不动,大王自己倒被撞得头昏眼花,跌跌撞撞。七宝虫将双须往后一撩,张开利牙将对方接住,一“并夹”,一甩头,大王的半个头不见了,还白肚皮朝天,六腿抽筋。

    我本来以为这场恶斗一定精彩,想不到只一个回合,德明的大王便一命乌乎,成了七宝虫的刀下之鬼。

    德明见自己的宝贝战死,就后悔起来。晓萍不看山水,还说德明:“你这只大王怎么这样不经斗,只一个回合,一秒钟的功夫就输掉了,我看也没看清楚。”

    德明正好是有气没有地方出:“都是你这个小姑娘要看,害得我大王斗死。”

    丽华立刻站了出来:“不要怪别人,是你自己要斗的。”

    我也劝他:“以后我们也自己去捉。现在要紧的是把蟋蟀盆放好。”

    听我这么一说,德明才按下怒火。我和小黄又蹶着屁股钻到床底下,帮他把蟋蟀盆分毫不差地按原样放好。最后让丽华检查一番,确定没问题后,才到弄堂里去玩了。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上海八联民办小学的小说童年的学习生涯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童年的学习生涯最新章节童年的学习生涯全文阅读童年的学习生涯5200童年的学习生涯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上海八联民办小学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