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白莲教第六代传人 第四回

本章节来自于 白莲教第六代传人 http://www.lishu123.com/83/83532/
    免费小说阅读尽在()!!!!!!!!!,!!!!!

    4

    苏梅很晚才回到家里。www.js518.net

    十九点三十的晚间新闻是她直播,播完以后,又整理了一会新闻稿件和群众的来电记录,待她骑着光阳摩托回到省委大院家属区时,已过了十一点。“苏梅回来啦?”门卫老孙头和她打了一声招呼。

    一进门,苏梅见妈妈还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在等着她,她心里不禁一热,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她知道,每次主持晚间新闻节目,母亲总要等她回来以后才去睡。除非苏梅打电话回家说;今天加班,太晚了,就在台里睡,妈妈才不会等。

    见苏梅回来,陈素芬松了一口气。最近宁昌的治安不太好,尤其是晚上,敲头抢劫的事就发生过好几次。她几次对女儿说;回来太晚,要台里的车送一下,或者要你爸的司机小李去接一下,苏梅都不同意,她可不愿意让人家在背后议论,说自己是省委副书记的女儿,搞特殊化。

    苏梅明白,自己做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兼采访记者,如果在群众的眼里对你有了看法,你就很难深入下去,很难了解到他们的生活、工作,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有什么要求?你编的新闻就会充满官腔空话,群众就不愿意听。所以,她从来也不在同学、同事和朋友面前提及自己的家庭,尤其不提自己的父亲。直到现在,她的很多同学、同事还不知道;她就是分管政法工作的、省委副书记兼省检委书记苏国忠的女儿。

    陈素芬是教师,原来是市二中的历史老师,已经退了休。但学校要她留教,她教历史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方法。听她的课,就同听故事一样,深受学生的欢迎。她上课的时候,教室里一片肃静,纪律也特别的好。

    “小梅,你今晚播的第二条新闻;就是采访那个救小孩青年的那条新闻播得不错,效果很好,能感动人。”陈素芬夫妻俩很少表扬女儿,今天她感到女儿似乎成熟了许多,所以她才对女儿这样说。

    苏梅每次晚上回家,只要妈妈在客厅里,她总是先放下提包,随即便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就像小鸡钻在母鸡翅膀下一样。这时候,陈素芬总要用手指替女儿梳理头发,母女俩就这样坐着说些悄悄话。

    一次苏国忠回家早,看到母女俩在一起,他羡慕的说:“小梅快要忘记爸爸了。”其实,每次苏梅见爸爸回来,总要帮他接公文包,帮他脱去外衣,随后就挽着苏国忠的手臂,陪着走进他的办公室兼寝室。只要苏国忠不说“我有事,你忙你的吧。”苏梅就会坐下来和爸爸说一会话。

    “我在电视台一年多,采访过很多人,像今天播的采访对像,我还是第一次碰到。看他年纪不大,好像和我差不多,可我总觉得;他有一种成熟男人的气质,有着很多与常人不同的地方。不同在哪里?一时又说不清楚。(重生之官场鬼才)”苏梅自言自语着。

    “妈,你是学历史的,教的也是历史。你教了这么多年的高中,对这一年龄段年轻人的心理应该比较了解了吧?”苏梅问妈妈。“怎么啦?你要我去采访那个年轻人?”陈素芬风趣的道。“看你说的,妈,我想,假如今后有机会碰到他的话,你就与他聊聊,帮我分析分析他的心理,这对我今后工作是会有所帮助的。”苏梅在陈素芬的怀里撒娇道。“好好,我答应你。可我又不是你们电视台的记者,怎么去采访人家?”陈素芬问女儿。苏梅想了想说:“以后给你创造机会怎么样?”

    “你饿了没有?我去给你弄点吃的来。”陈素芬问。小保姆chūn燕刚过十点就睡了。chūn燕比苏梅小五六岁,可俩人相处得像姐妹似的,苏梅从来也不用使唤人的口气对她说话。“我不饿,再说睡前吃东西容易发胖。”苏梅道:“妈,你去睡吧,我洗一洗也马上睡。”

    苏梅睡觉前都有看会书的习惯。这时已近十二点,于是她就上床休息了,可这一会她却全无睡意。她想;今天晚上的新闻节目,不知道有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当她播完走出直播室的时候,碰到的几个人都对她投来了一种异样的目光。新闻部的徐主任还说她今晚播的第二条新闻播得不错,大家听了都觉得很有感染力。

    “是不是感情没有控制好?明天听听市民有什么反映吧。”苏梅心里想。她当时只对徐主任笑了笑,没有作什么解释。

    苏梅躺在床上,睁着眼睛望着天花板,脑子里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了那个叫陆剑鸣的年轻人的面孔……

    前天采访他回到家里以后,她问妈妈;知不知道一个叫欧阳海的人?陈素芬惊奇的望着女儿说:“你怎么会想起欧阳海?他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六十年代战备时,为了抢救飞驰而来的火车、那是他们驮炮筒的马受了惊,跑到铁轨上去了。火车脱了险,可欧阳海却牺牲了。你今天怎么啦?”“你看过一本写他的小说没有?作者是谁?”苏梅问。“小说叫《欧阳海之歌》,作者叫金什么的记不起来了。”“叫金敬迈。”苏梅道。“对,金敬迈。”陈素芬点了点头。“你们中学里有多少学生知道欧阳海的?又有多少人看过这本小说的?”苏梅又问。陈素芬摇了摇头,“怕是很少,我没有调查过。”

    后来苏梅要妈妈找出了这本书,作者果然是金敬迈。“陆剑鸣这个年轻人不简单,一个自幼生活在大山里的人,居然能够记住、并且能对他的思想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苏梅想;她所接触过的采访对象,年纪轻的,多是表现出一种紧张、激动和不安的情绪。可陆剑鸣那张沉着英俊的脸,他接受采访时不卑不亢的说话神态,就像是在同一个老朋友随便交谈一样……

    “唉,老去想他干什么?睡吧。”苏梅用力驱赶脑子里的思绪,强迫自己闭上眼睛。

    早上苏梅醒来时,妈妈早去了学校,昨晚爸爸又没有回家。她见妈妈留了一张纸条;小梅,昨晚你睡得太晚了,上午多休息一会,我告诉了chūn燕给你留早餐,妈。(修真门派掌门人)妈妈早上走的时候一定来自己的房间里看过了。

    小保姆chūn燕是苏国忠一个老战友介绍来的。她家在浙东沿海的农村,比苏梅小五、六岁,人不笨,挺本份的,苏梅很喜欢她。有时苏梅遇到了烦心事,爸爸、妈妈都不在的时候,她就会和chūn燕聊。chūn燕告诉她;自己的家乡在大海边上,晚上能听到海浪的声音,还有轮船的呜呜叫声。海涂上有很多螃蟹,还有一种叫弹涂鱼的,一跳一跳跑得可快了。她们家乡种水稻,也种棉花。她小学毕业以后,妈妈身体不好,下面又有三个弟妹,家里就不让她读书了。要她帮着做农活,照顾弟妹。她想读书,可她妈说;女孩子能看看书,会写几个字就够了,以后总是要嫁人的。后来有人介绍她给苏书记家做保姆,她家里就同意了,chūn燕还是头一会离家出远门。

    大概是听到了苏梅房间里有响动,chūn燕敲了敲门说:“苏梅姐姐,你起来啦?早餐已经放在餐桌上。你吃吧,我先去买菜,碗等我回来收拾。”说着她就提着篮子走了。

    昨天晚上播出,今天上午本来可以不去台里,苏梅想了想还是决定去。在家里也没有什么事,去台里看看,听听别人对昨天晚上的节目有什么反应和意见。

    苏梅骑着摩托车到了电视台,放好车,就来到九楼的新闻部。一进门,几个同事都惊奇地望着她。记者小袁说:“苏梅,上午是你休息,还来干什么?昨晚你播第二条新闻时,感情可是够投入的。那个叫陆剑鸣的人就能让你这么动感情?”“是呀,咱们苏梅来台里一年多,做主持也有半年了,就数昨晚那条新闻播得最够味了。”“你下次再播这类新闻时,得准备好手帕,要是眼泪流下来了就可以擦,不过,得暗示摄像的转换镜头。”部里的其它几个人也都七嘴八舌地和她开玩笑。苏梅笑了笑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可我总觉得;现在像我昨天播的那种青年太少了。一个生长在山村的年轻人,能够说出欧阳海,还有这本书的作者。你们有谁看过《欧阳海之歌》这本书的?”她问,几个人都摇了摇头。

    这时,负责编播的胡蓉莲说:“我在读小学的时候,曾经听老师讲过欧阳海的故事,今天不是苏梅说起来,早就忘记了。”她今年已三十多了,读小学时正好赶上那个年代。

    “我问了我妈,还找到了《欧阳海之歌》的小说大概翻了一下,才知道欧阳海是个什么样的人。”苏梅继续道:“我特地翻到了欧阳海救火车这一节,认真读了;作者在写欧阳海将马推出铁轨的那一刻,他可能想到这想到那,也可能什么也没有去想。其实这是作者的揣测,是一种小说的描写手法。我想,应该是像我的采访对象、陆剑鸣说的那样;欧阳海当时什么也不会去想,他只想将马赶快推出铁轨,让火车安全通过,陆剑鸣说得对。所以我在采访他的时候,他说;在孩子马上就要被汽车撞着时,他什么也没有想,也没有时间去想,他只想抢在死神前,将孩子救出来。”苏梅说着,她微微闭上眼睛,回忆着前天采访时的情景。

    “苏梅你来啦?”说话的是部里8866777新闻热线的接听员林志萍。(风流神仙混官场)“今天一早很多市民都打来热线电话,到八、九点钟的时候,这8866777几乎要打爆了,都说你昨天晚上第二条新闻播得太好了。尤其一些年纪大的人,他们说;这些年来,几乎已经听不到欧阳海的名字。说这个救孩子的青年能记得英雄、能说出英雄的名字和故事,他当然会在危急的时候挺身救孩子。很多人还指名要直接与你通话呢。”林志萍说着,她走到苏梅身旁,俯身在她的耳边轻声道:“早上上班后,许台长到我们部里来了,他一来就直接到了徐主任的办公室。两个人说了好一会话,隐隐约约听到;说什么昨晚新闻,还说到了你的名字呢。”苏梅说:“谢谢你志萍。这样吧,请你帮忙把电话录音带、主要是对昨晚新闻节目的那部份理出来,我想下班以后带回去听,这里太吵了。”“好的,等会整理好了我就交给你。”林志萍说着就转身走了。

    徐主任大概听见了对面办公室里在议论着什么,他走过来说:“苏梅,你上午不休息?到我办公室来一下。”苏梅进了主任办公室,徐主任推过一把椅子让她坐,又给她倒了一杯开水。“来,喝点茶”徐主任将茶杯放在苏梅面前。“我不喝水。”苏梅摇了摇头。

    “主任找我有事?”苏梅问。“是这么一回事,今天一上班,许台长就来问了昨晚你播新闻的情况,主要是第二条新闻。他说,昨天晚上市委宣传部潘部长给他打了电话;说晚间新闻第二条播得很好,估计会在群众中引起较大的反响。你没有来,他让我转告你;将群众来电来信汇总一下,再做个专题节目,看看能否针对在当前发展市场经济的大趋势下、能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有所启迪。也就是说,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如何在青少年中间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不能搞成泛泛而谈、或是空洞的说教,应该是以那个救孩子青年的勇敢行为为典型,在全社会兴起一股学习英雄模范的好风气,部里就将这个任务交给你,一个星期怎么样?这几天你就不要下去采访了。晚间新闻节目我按排人顶你几天。”徐主任用商量的口气道。

    在电视台,采访的记者是专职的,固定节目的主持人也是专职的。刚到台里时,苏梅被分配在新闻部做采访记者。半年前,在一次采访一个工业企业时,苏梅采访了一位老劳模。苏梅的问话和插白、显得自然大方而又富有感染力,播出以后受到了好评。台里几位领导都认为她适合做新闻节目的主持,征求她意见时,苏梅表示同意。但她仍愿意兼做采访记者,她觉得采访记者更能够接近群众,更能了解民意。领导同意了她的要求,但是认为她还是应该以主持人为主,这在宁昌电视台是没有先例的。

    在台里知道苏梅家庭情况的、除了几位领导外,部门的、只有徐主任一个人。前年下半年,苏梅来电视台报到的前两天,省委副书记苏国忠在市委宣传部潘部长的陪同下,来市电视台视察工作。临离开时,他专门对台里几个领导和徐主任说了几句话;不要向台里的干部群众说苏梅是我的女儿,她应该同其它人一样,不能搞特殊,比如用车什么的。苏国忠还特地强调;如果今后台里其它人知道了苏梅是他女儿的话,他就拿台里领导是问。当时虽然带点玩笑的成份,但在坐的领导都一直遵守了。

    苏梅爽快地答应道:“行,主任,我尽量抓紧时间,看在这一、两天里,先把节目弄个提纲出来,交部、台审查。(总裁来袭:豪门联姻)其实,刚才我们在办公室也是在议论这件事情,大家都有再做个专题节目的想法。我已经告诉了林志萍,让她将热线电话的录音带整理后给我,我想先听听,然后再与大家商量一个构思。”

    徐主任听了点点头说:“那好,群众走在领导的前面了。你来台里还不到两年,能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又能深入到基层与群众沟通,经常采访到第一手材料。就像这次采访那个叫陆剑鸣的青年那样。前些天,救孩子的新闻报道以后,我知道;省、市几家报纸的记者都在寻找那个救孩子的年轻人,可还是让你抢了先。你有正义感,又富同情心,这些都是做好记者的基本要求。上次我参加省里一个会议的报道时,你爸爸看到我,问了你的情况。我当时很想好好表扬你一番,可不行,我知道苏书记对你要求很严,我就是实事求是的说了,他也会认为我在奉承他呢。”徐主任无奈地笑了笑。“和部里的其它同志比我还差得很远。主任,要没有其它事,我就回办公室去准备了。”苏梅见徐主任已经交待完了工作,怕他还要扯到她爸爸的什么事,就赶紧告辞。

    苏梅的椅子还没有坐热,林志萍就叫她去接听热线电话。电话是个老同志打来的,指名要苏梅接。那是个六七十岁的老人,他激动地说:“你是苏梅同志吗?就是昨天晚上播宁昌晚间新闻那个主持人吗?你播得实在太好了,这条新闻采写得不错。一般的好人好事报道一下就完事了。可昨天晚上,你不但介绍了那个救孩子青年的情况,还有那个青年讲的话。你能与咱们宁昌当前的治安形势联系起来,没有一句空话,我们一家人看了都很受教育。要我一定给你打个电话,向你表示感谢、是宁昌市一个离休老干部的衷心感谢。”那个老同志讲了一大串话还不想搁电话。苏梅说自己做得很不够,有一点收获,也是自己的本份工作。感谢广大群众对宁昌台晚间新闻的支持和鼓励,感谢大家对她这个节目主持人的监督和关心。

    苏梅正准备离开,又一个电话打来指名要和她通话。“喂、喂,你是苏梅姐姐吗?”话筒里传来了一个女孩子清脆的声音。“我是市二十三中初二(二)班的班长,我叫柳蕙燕。柳树的柳,恩惠的惠字上面加个草字头,燕子的燕。我们班里很多同学都喜欢看晚间新闻,特别喜欢看你主持的节目。你昨天晚上播的第二条新闻实在太棒了、太感动人了。苏梅姐姐,我看见你说话的时候像是要掉眼泪的样子,你一定是在用自己感情播的吧?今天早上一到学校,同学们议论了很久。后来大家都说;要我给你打个电话,而且一定要你亲自接,要我代表全班同学感谢你。希望那个救孩子的青年以后有机会能到我们班上来,同学都非常欢迎他。好了,要上课了。苏梅姐姐再见。”电话里传来了一阵上课的铃声。

    苏梅刚回到办公室,林志萍又来叫她接电话了。“苏梅,把你的办公桌搬到热线室去算了,省得跑来跑去的。什么时候电话完了再搬回来。”小袁玩笑着说。

    这次来电话的是十中的一位校长。他在电话里告诉苏梅;今天早上到学校以后,很多老师都在议论昨晚的新闻节目,尤其是第二条,关于采访救孩子那个青年的新闻。(丐世英雄)那个年轻人能记得欧阳海就不简单。校长在电话里说;现在的年轻人,还有几个人能记得雷峰?尤其像欧阳海、王杰、蔡永祥、刘英俊这些烈士的?他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引进了很多国外的先进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引进外资。但一些不健康的文化、不健康的思想也被带了进来。现在的青年人,尤其是初、高中的学生,崇拜金钱、讲享受,追捧明星。这样下去,先辈们创立的无产阶级事业靠什么人去继承?!他建议电视台要多采访和报道这样的好人好事。他说;他们学校准备在学生中间展开关于人生观的一次讨论。他希望到时候能请那位救孩子的青年来他们学校,和学生们进行交流。

    苏梅告诉那位校长,电视台准备搞个专题节目,播出以后,请他们能提出意见和建议。校长说;最好先在电视上预告一下播出的时间。

    中午,苏梅端了一个盒饭就在热线室里吃,边吃边接听电话。“苏梅,这几天我可以下岗了。”林志萍风趣道。

    苏梅下午很早就回到了家里,她打算好好的听听电话录音带。白天接听的几个热线电话,从大家的谈话中,她已经对专题节目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题目她都想好了,就叫“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与社会进步。”她设想请五位嘉宾,第一个当然是陆剑鸣。苏梅对他肯不肯来直播室做嘉宾心里还真是没有底。到时候看吧,“车到山前自有路,jīng诚所至金石为开”嘛。除陆剑鸣外,她想再请一位离退休老干部、一名军人,一个初中或高中的学生,再请一名在校的大学生,这些人他都可以在打来电话的人中间挑选。

    chūn燕见苏梅回来这么早,很是高兴。晚上的菜她早已备好了,只等过了六点下锅就是。

    平rì里闲下来,chūn燕一般都用看电视来消遣。chūn燕不愿上街去玩,她不认得路,还怕遭人欺负。再说,除了买菜、买油盐酱醋米和女孩子用的一些东西外,她也不需要买什么。后来苏梅帮她借来一套初中课本,苏梅对她说;你年纪还轻,要把空余时间用在学习上,将来才能有所作为。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问她或她妈妈。

    自此以后,chūn燕空闲下来后,就自学初中课程。她也经常问苏梅和陈素芬,她们也都会耐心地为她讲解。有时看久了书,chūn燕也会看看电视,毕竟电视里有很多能吸引她的故事。

    “苏梅姐,你今天这么早就回来啦?”chūn燕问。“读书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没有?”苏梅问她。“我中午问了陈阿姨,她都给我说了。”chūn燕答道。“我工作上有点事,要一个人静下心来做。陈阿姨回来以后,你告诉她,吃晚饭时不要叫我,做完了,我自己会来吃的。”苏梅吩咐道。“我知道了,等陈阿姨回来一起吃多好。”chūn燕说。“好了,你不用管我。”苏梅说完,她就进了自己的房间关上了门。

    电话录音带一共三盒,正反两面,全部放一遍,估计要两三个小时。苏梅打开了录音机开始放音,一边听、一边捡重要的记在本子上。

    其中有个武jǐng战士的话很让她感动。那个战士说:“我是一名武jǐng战士,高中一毕业就参军入了伍。说老实话,当初我当兵不是想煅练自己,而是把参军当作跳板,等退伍以后,能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平时我也认真训练,想让领导有个好的影响,争取早点入党,或者再能立个三等功什么的。我知道自己这种思想不正确,可是在现在这样的市场经济社会里,你没有好的工作、没有好的经济基础,别人就会瞧不起你。昨天晚上看了你们台晚间新闻的第二条节目,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动。我觉得;那位救孩子的青年,他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他所以能够用欧阳海;对不起,我原来还不知道欧阳海是个什么人,后来我问了我们连长才知道。那位青年能用英雄来对照要求自己,他在救了孩子后,没有说一些什么学习英雄啦,舍己为人什么的大话。他是实实在在把英雄铭刻在自己的心里,所以在遇到危急关头时,就能挺身而上。听人说;这个青年是从一个小山村里来的,只读了初中,真不简单。虽然我书比他读的多,可我从心底里佩服他。请你们能转告那位青年,就说在宁昌市,有一个入伍不久的武jǐng战士向他致以崇高的敬礼、有一个中队的武jǐng战士向他致以崇高的敬礼。请你们一定要转告给他。”战士又重复了一遍。“同时也请你替我们的战士谢谢那位叫苏梅的节目主持人,她的话,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战士的心。”

    苏梅一口气将三盒带子全部听完了。她站起来活动了坐得酸麻了的腰腿,挥动了一下手臂。又拿起刚才摘录的本子翻了翻,这些都是她编专题节目的参考材料。这时的她,并没有一点成功的喜悦,苏梅心里显得十分的平静。

    苏梅想;就这件事来说,采访播报虽然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这只是自己的份内工作。一名记者、一个节目的主持人,如果自己采播的新闻节目引不起群众的关注,起不到褒扬正义、贬斥邪恶的作用,这样的新闻节目还有什么意义呢?

    可苏梅的心里也有不平静。听了群众打来的电话,她被他们的真诚和坦率的话语所感动。多么好的人民群众,如果自己所做的工作不能让老百姓满意的话,怎么对得起他们呢?

    苏梅来到客厅,陈素芬和chūn燕都在看电视。chūn燕见她出来,马上站起来说:“苏梅姐,我给你去做饭。”“有现成的热一下就行了,不要再重新做。”苏梅对chūn燕道。很快chūn燕就将饭菜端来了,苏梅就在茶几旁边吃边看电视。

    “小梅,你爸爸刚才来电话了。说他也看了昨晚的新闻,他说你播得不错。你爸爸说;今天有好几个领导都说播得好,你可不能骄傲。你到电视台才一年多,要多向老同志学习,多接近普通百姓。就像你报道的那个救孩子的青年,我看他就有很多值得你学习的地方。”陈素芬望着女儿怜爱地说。“妈,看你说的。我现在忙都忙不过来,哪里还有时间去骄傲。妈,你女儿如果真有可以值得骄傲的地方,你做妈妈的不也脸上有光了吗?”苏梅娇嗔道。

    吃完饭,苏梅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她想先构思一下专题节目。她静静地默思着刚才那些电话上的话,她想;那位离休的老干部可以请他来做专题节目的嘉宾,还有那个叫吴胜利的武jǐng战士,还有宁昌大学一个叫朱厚生的大学生,再加上那个叫柳蕙燕的初中生。有四个人就行。人太多,一个人说不上几句话、表达不清楚意思。专题节目时间不可能太长,能安排半个小时就不错了,而且两头还得插播广告,打到底也就二十五分钟。这些苏梅到并不太担心,她唯一担心的就是那个叫陆剑鸣的人,他肯不肯来直播室。凭上次对他采访时的感觉,要将他请来直播室,还真得下点功夫。

    先去同他妹妹说说,苏梅突然想。他妹妹叫陆晓凤,上次告诉过自己,说是在市一百商场文具组当营业员。苏梅看了看表,见八点还不到,她知道商场要九点以后才关门。如果她上的是下午班,那现在就肯定能找到。苏梅出来和妈妈打了一个招呼,下楼骑上摩托车就直奔市第一百货商场。

    时令已进入了夏季,虽然是夜晚,但白天太阳的余威仍让人感到闷热。苏梅只用了十几分钟就到了一百商场。商场里人很多,因为里面放着冷气,很多人是来乘凉的。苏梅看了商场介绍,知道文具组在三楼,于是就直奔三楼而去。

    晓凤正巧是下午班,这时候已经很少有人来买纸张笔墨文具了,她正在和同组的一个小姐妹说着闲话。“苏梅姐,你怎么来啦?”晓凤一见苏梅就惊喜地喊了起来。她走出柜台拉住苏梅的手问:“今天我正巧是下午班,你有事?还是来逛商场?我陪你看看。”“我找你有点事。”苏梅将准备做专题节目、要请陆剑鸣来直播室做嘉宾、并要晓凤帮忙做她哥哥工作的打算告诉了她。

    晓凤望着苏梅一时没有作声。“是不是有难处?”苏梅问。晓凤点点头说:“我哥这个人最不喜欢抛头露面,他帮助了人家、却从不让别人感谢他,我对他也没有办法。”晓凤将上次遇到李敏秀的事告诉了苏梅。“我哥每天天不亮就出去练功,他回宁昌的十几天时间里,在流氓手下救过三四个人,可从来也不对我和舅舅讲。上次在马路上救小孩的事,还是我的同学、就是在铁路幼儿园当老师的王娟娟来我家玩的时候才知道的。”晓凤有点气愤的道。“你同你哥哥好好说说,就说做专题节目不是为了表扬他、而是为了宣传,为了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起到教育群众、尤其是教育青少年的目的。”苏梅对晓凤说。

    “万一不行,我还有个绝招,不怕我哥不听我的。”晓凤神秘兮兮的道。“你有什么好办法?快说给我听听。”苏梅追问道。“现在可不能讲,现在讲了,这个办法就不灵了。”晓凤卖了关子。“你叫我姐姐,那你就是我妹妹了。妹妹有事得给姐姐讲,你说是不是?”晓凤越卖关子,苏梅就越想知道。

    晓凤迟疑了一会,便贴着苏梅耳朵边轻声的说:“到时候我就哭。”苏梅听了不由得哈哈哈地笑了起来,她拍了晓凤一下道:“乱讲,哭能有用?”“你不知道,我哥这个人,他对坏人从不手软心慈。其实我哥的心最软啦,他看不得老人、孩子和女人被人欺负,尤其怕女人哭。女人一哭,他就没了辙,真的。小时候在邬家冲,我只要一哭,我哥就什么都能答应我,菊花姐也是。”晓凤道。“那请你哥哥做嘉宾的任务就交给你了,最好能说服他,不要用哭的办法。万一不行……”苏梅说着就拿出一张名片交给晓凤道:“得抓紧时间,就在这两三天之内。你哥哥答应了,你就赶紧给我打电话,我还得约他当面说说,让他能有个思想准备。”

    苏梅准备走了,她对晓凤说:“不影响你的工作了,有空的时候到我这儿来玩,你是我的妹妹,不要忘记了我这个做姐姐的。”

    苏梅离开以后,同组的小姐妹问晓凤:“刚才那个人是不是电视台的?是不是叫苏梅?”晓凤自豪地点了点头。

    免费小说阅读尽在略(),我们将一如既往为你提供优质小说。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乐益的小说白莲教第六代传人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白莲教第六代传人最新章节白莲教第六代传人全文阅读白莲教第六代传人5200白莲教第六代传人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乐益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