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灌河行 第四十九章 人文环境

本章节来自于 灌河行 http://www.lishu123.com/75/75624/
    无线鼠标看着方便,其实工作范围是一样的,不足的部分我感受到了,第一是要电池,第二是没有尾巴,就好像野马无缰,容易摔坏。(重生之官场鬼才)凡是好的都不灵,坏的都灵,这2种情况我都遇到了。用手机地图导航,骑自行车到元通家乐福去买了一个带尾巴的。2年没有骑自行车上街,一路上还是开车的思维,尽捡着机动车的道跑,还觉得怎么老是被人超车?

    所有的自行车都停放在地面的进口,来来往往的车子也不是很少,居然没有一个看守自行车的。依赖他人的品德来维护自己的财产,这是有风险的。我买了一个鼠标,赶忙跑出来,车子还在,而且比刚才还多。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是真的吗?

    征地拆迁的进度远远超过我的想象,才2天,就有搬家公司的车子来来往往地,堵住了上班的道路。打着高价收购旧家电广告的车子整日停在渡口附近的梧桐树下,拐角的第一户房子彻底被推倒,只看到附近的宣传口号一样震撼人心:坚持一把尺子,绝不给拖延者获利。社会在呻吟,人民在流泪。我都要崇拜马克思了:“资本家有50%利润,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

    按照水上公安的治安防盗要求,值班老李弄来了2条小狗。我想就算是半大的狗,拴上铁链子,晚上还是可以叫几声的。没想到弄来的小狗刚满月,爬门槛都困难,等它们长大,还要有点耐心。老李是退休老职工,上下都很熟悉,径直到书记的柜子里,拿了一盒酸奶,说是给小狗喝。我指正他的说法:虽然养狗也是工作安排,口头上只能说自己喝,否则会惹领导生气的。至于拿走之后怎么处理,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办公室门口的地坪上,不时有麻雀等小鸟过来找食。(别那么骄傲)只要不过于接近,它们都是自顾自地在草地上跳跃。同事们不知道从哪儿捡来一个小兔子,放在草坪上,马上就跑到草地上吃草。能看出人工喂养的很熟,一点儿也不怕人,我贴近照相的时候,它也是自顾自地吃草,很配合我的特写。于是发了一个奇想,把小狗抱过来放在一起,看看有什么反应?开始的时候,2只小动物对望着一动不动,看来感觉很陌生。还是小兔子没有完全驯化,首先感觉到了不安全,跳跃着跑开。小狗没有什么明显反应,懒洋洋地掉头躲了起来。弱者总是比强者更为敏感,才能适应生存。

    中饭的时候,白博士跟我说,17日来检查我内业的时候,袁处长跟我沟通比较有效,感觉印象不错。我很开心:口头上表扬还不够,最好给一个通报表扬才好呢!下午2点的安全例会,气氛就一点也不像是表扬的样子。业主也好,监理也要,催促着要做好25日的复检。同时另外发了一个文,6月6日要进行“平安工地”申报单位的遴选,种经理郑重声明:谁的岗位没有尽到责任,影响到初选,就拿谁是问!噢——卖家(芜湖方言发音:ga)的!这段时间是非诚勿扰哦!

    才过小满,万物开始饱满,最是人间四月天,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也应该小有满足。那些犹如鲜花般怒放的少妇们,已经达到了大满的境界。等不及夏天的步履,匆匆地穿起来短裙,在波涛汹涌的人群之中,还是拥有一定的关注度。即便是工地上的女工,一样穿上了丝袜,钢筋水泥的工地里,也算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吧!花香四溢的季节里,到处都不缺少香水逆风十里的芬芳。

    四月既望,看着门口满眼的枇杷,想起了卓文君的数字诗: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穿梭时空的商人)对面的老太太已经爬不上枇杷树了,厨师饶大姐帮她摘了一点,老太太非常感谢:姑娘啊!你们要是吃的话,自己去摘好了。今天早上上班的时候,她请人摘枇杷的时候,给了我一把枇杷,放到了自行车的篮子里。我很高兴:这是没有打农药的水果,可以算是绿色的食物了。入口还是有一点酸酸甜甜的感觉,这是什么味呢?我想应该像初恋的味道吧!

    书记请新婚的弟子吃饭的时候,我作为陪同人员,到江心洲最繁华的地段吃小龙虾和螺蛳。据资料显示,南京的淡水小龙虾起源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确是日本人1929带过来的,然后传到洪泽湖,盱眙龙虾因此出名。不过作为入侵的生物品种,在中国生存的倒是有滋有味。江心洲的大排档就放在马路边,一张张简易的桌子和塑料凳子,随意摆放。90年代初,芜湖鸠江饭店门口晚上8点之后的夜市,也是这样的气氛。路边的自行车和电瓶车,以及汽车都随意停放,没有警察来罚款,也没有城管来掀摊。在这样的环境吃饭,感觉很轻松写意。就是大排档上的广告把螺蛳误写作螺丝,顾客也是视若无睹,根本没有把生物和金属混淆当做一回事。咱们看过,也只是莞尔一笑罢了。

    据排挡老板说的野生鲫鱼,在盘子中雄壮地卧槽,毛豆等时鲜是初夏最受欢迎的小食。大家起坐而喧哗,啤酒在觥筹交错中,不知不觉地变成了满脸的红霞。这时候还坚持喝二锅头的时老六,那才是真正的酒神。女士们省下了的胃容量,是为了盛放热量更大的巧克力雪糕。种经理外出回来迟了,一心只想在路边下碗面条,没有一家排挡能挤出烧菜的黄金时间。

    闹心的事情总是如影随形,拆迁的规模有星火燎原之势,原来的上班道路到处都是破碎的玻璃渣渣。(福泽有余)刚开始还有百姓主动清扫,到了后来,十室九空,拆迁的工人精力都在搬砖拎瓦,道路上的事情,几乎找不到人手管理。小周的自行车胎给扎了,找到修理自行车的地方,老板只愿意换胎,不愿意补胎。我想想也是,补一个胎不过3元钱,一天要保持一个工人的平均收入,大约要180元,得补60个胎,还要扣除成本。放着我当修理店老板,我也不修。所以种经理昨天晚上没有吃上面条,是因为这些东西的物价,没有达到引起市场足够的关注。

    回去开技术经验交流会,受邀与会的公司设备部部长对于思考和交流有自己的理解:设备的管理重点在于设备使用,年轻的技术干部要相信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下去,设备管理中,不断地思考和善于总结,这是提升自己的一个很有效的过程。在参与管理的方式中,技术干部需要跟项目部的机务部做更多的交流,积累相关的知识和经验。管理水平从量变到质变,最终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指挥部杨科长来负责内业的检查,在开会前书记催的时候,我还在打印整改回复。即便是回了芜湖一趟,耽误了一点时间,安全管理的内业资料,也马马虎虎地弄了个**不离十,依靠记忆,勉强混过关。当然了,涉及字数较多的应急救援预案的补充部分,肯定是来不及的。本来打算途中做的,回去之后,才发现所有的日程安排之满,连睡觉都是在车上完成的。沉甸甸的电脑随身背着,也就是掩耳盗铃,自我安慰罢了。杨科长倒是很细心地指出了回复的时候,要把百日整顿和平安工程分开来。同时还把指挥部一个整改材料交给我,要求优先处理。小白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这次检查效果还是挺不错的,查出来的都不是大问题,适当整改一下就行了。我也知道检查是一门很有学问的工作,不可能查不出问题,但是最好不要查出了大问题。前者会让那些检查组的高级工程师们名声受损,后者会让施工单位吃不了兜着走。(遵命女鬼大人)这也是每次检查的时候,检查组成员和施工单位领导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原因。

    前几天没雨,后面梅雨。侃侃的歌曲《滴答》配合着屋外的水滴,在耳边萦绕,聆听着心灵的呼声,让小雨深藏着一份寂静。外面的楼房、草坪都已经远离,似乎都是为了这首歌做了背景。工地上一点儿也不清松,因为江水上涨,水位离钢套箱上端最高时只有30cm,种经理安排人手连夜加高了钢围堰。8#主承台从昨天下午1点开工,到今天晚上能够完工,后面的防汛压力就小多了。

    施工工地实在是太小,从施工栈桥东到江心洲不过350米,骑自行车差不多1分钟不到。每天除了反反复复地检查人员个体保护、场地的防护、警示标识、临时用电和文明施工,倒是没有觉得枯燥。工人们对于检查还是比较客气的,每次的教育和纠正都能够听从,让我做了这么多年服务的工作,感觉到从来没有过的业主一样的自豪感。

    就是充实资料的时候,要把脑汁绞干了,晾了一夜,继续放洗衣机里脱水。写完方案,要写计划,然后还要写落实情况,然后准备写小结,还有总结。承台完成之后,钢塔支架和下塔柱的施工又开始了。因为是涉及高支模的工程,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工程,按照规范需要编写安全方案的分项工程,安全交底也是必不可少的。工程部的施工方案要熟悉之后,才能对照着做安全交底材料。只有几天时间来消化别人设计几年的技术,就是专业人士也是难以做到的吧?我看着这些技术资料,感觉就像放在炉火上烧烤一样。于是觉得没有比编写这些玩意更苦闷和无聊的事情了,也许有,那就是背英语单词和洗衣服。整天做这些事情,就是身在六朝古都又能怎么样?宿舍和工地的钟摆生活,跟古庙的区别就是可以吃肉和上网跟朋友天南地北地海侃。(重生造星系统)要是没有了网络和电话的交流,身体恐怕就成了工作机器。

    经过这样的折腾之后,没有觉得水平有什么提升,倒是觉得每天不停地ctrl+c和ctrl+v,若无其事地搬照他人的资料,除了被打回来重写之外,没有什么严厉的批评,心里面比刚来的时候踏实多了。从嘉绍来的安全监理工程师提出,专项应急救援预案还要充实一下,虽然前面已经补充了一个,于是再补充4个应急救援预案。方案接近尾声的时候,发现要做大量的目录,于是又在百度上学习做自动目录。虽然步履蹒跚,毕竟也做出来一份,心理的窃喜如同看到期末成绩单上是60分一样。快乐的感觉,就是压力在不断地积累中,最后一下子倾泻而出的时候,带来的轻松感觉。有一个故事:一个人被猛虎追逐,跌落一个洞中,下面全是毒蛇,这个人抓着一个快要折断的树枝的时候,看到阳光下一滴蜂蜜,于是他在短暂生命里,在温暖的阳光下,快乐地品尝一丝甜蜜。支撑着继续工作的强大的心理力量,是对快乐的不断的期望,始终存在内心,并在生活小小乐趣中不断的强化。

    监理们自己做了好几个月饭,想找一个合适的厨师,可是几个人做饭,工资待遇是一个难题。我建议在江心洲的村子里找,厨师做好饭,晚上可以回家。既解决工资压力问题,同时还解决一个人的住房问题。他们委托我帮着找一找,我就委托老叶找一找,下午老叶送饭到工地来,跟我说还真找到了一个中年妇女。我看这样不错,说好了明天带过来让她自己跟监理谈谈。把别人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我想这样才是交心的根本做法。有了相互的支持,工作中很多的大矛盾就会化成小矛盾,然后就消化掉成了没有矛盾。

    小鲁打电话来说,业主要求项目部创建成江苏省的样板标准化工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大力整顿,灌河大桥搅拌站的场地卫生大有变化,这个主要得益于经理资金的持续投入。我也是这么认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的领导又想好,又想巧,买个毛驴不吃草,天底下哪有那么多好事?有钱的出钱了,咱们有人就出力,反正多做点事累不死人,也不存在损害单位的利益,反而有利于兄弟单位之间的密切配合。我觉得,既然做好了工作,宣传工作就要到位,小周这个月已经在公司网站上发表了3篇报道,同样是大学生,小严应该在宣传工作上多出一份力量,要不,读那么多理论的书有毛线用?

    天天在电脑包里放上折叠伞,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天晴,网上有高人忽悠说:你若不举,便是晴天。

    给监理找的厨师一口无为腔,据说他们祖辈好几代移民到江心洲,基本上占据了中部的地区,以种葡萄为主业,一块葡萄园一年收入有一万多元,再顺便在附近打工。马上到了葡萄上市的季节了,她家种的巨峰葡萄的价格大约5-6元。我说到时候到葡萄园里买一点葡萄给同事们分享,大姐说:到时候拿一点吃就是了,要什么钱啊?房子拆迁分了5套房子,我估摸一套在100平方的话,江心洲开发之后,一平方最少在1万元以上,家产也就是升值到了500万以上了。一下子富裕了,还要有经营财产的能力,否则就是守着金山银山,也会坐吃山空。据说她有个不争气的儿子,花钱如流水,眼见一半的家产就要付之东流。不怕贫穷,就怕暴富,富裕农民的打理财产的能力需要有计划地培训。否则,作为一个负责的政府,解决了农民阻挠拆迁和不断上访的问题,但是没有解决农民暴富之后不久又陷入贫困的现象。就像怕吵的母亲,给哭闹的孩子吃安眠药一样,安静一时,贻害一生。

    晚上刚睡着,种经理说副总监要简报的电子材料,我还得爬起来到办公室去找wifi。发完了资料回来的时候,修理自来水的工人把生湖区的水管给找出来,把拆迁漏水的地方给堵上。难怪这几天供水不稳定,楼上都叫唤没有水压,楼下的也是没有什么压力。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咱们是躺着也中枪啊!几个工人看着我背着电脑,一个说:这人这么晚了才回来啊?另一个说:上网去了。随他们怎么猜,我就不告诉他们,就在那里,做自己的事情。

    六一儿童节,本来是孩子们的节日,项目部却给了我们一个礼物:全体员工到明基医院去体检。本来灌河工地上个月也安排的,我没有赶上,这次没有漏掉,非常幸运。跟厨师说早饭不用做了,反正没有人吃。2台车来回送人,也要5趟,为了血压处于正常状态,骑自行车去不是很好的选择。在网上查了一下,明基医院的环境的确很优美,感觉就像是饭店和超市一样。宽大的大厅里居然还有一台钢琴,不知道为谁弹唱?每一个门口都是宽大的指示牌,还有员工在自动售货机上摆放饮料,这点很像超市。体检表基本上采用电子扫描和计算机联网处理,这点我倒是不觉得奇怪。抽血的时候,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牙关紧咬,揪紧脚趾头,然后假装很勇敢地望着胳膊被刺穿。然后很奇怪地发现没有什么疼痛感,我发誓不是因为护士青春的摸样,或者是职业地把我的手拉到身边。我认为原因有三,第一是设施先进,针管很细而且光滑,刺穿的时候比粗的针管感觉要好多了;第二是护士手艺熟练,拍打静脉血管比较到位,刺入深度浅,进入后熟练地往里面一推,就没有疼痛的赶脚了;第三嘛,我觉得是环境优雅,心情好,比较放松,我把注意力放在护士纤细的手指上的结婚戒指啦,在观察钻石的大小,转移注意力有利于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第四,我在思考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企业家据说是唯利是图的,怎么愿意把关爱奉献给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广大人民?哦!第四条跟抽血没有什么关系,不算。

    小周回学校去完成论文了,毕业后是不是到这里来,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我跟他讨论在单位混,要具备的5个基本条件:1、要有一个本科文凭。在应试考试的大环境下,企业招人和考核人的门槛就是文凭,不管是不是有效,起码对于大量的平民百姓的子弟,这是相对来说公平的制度;2、有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这决定了工作的效率和完成效果。有经验的人到哪儿都受到欢迎,但是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一个成熟的技术员最少需要3-5年才能**做事;3、要有充足的人脉。如果老爸不是李刚的话,就需要自己在工作中和生活中广交善缘去积累。有了朋友帮忙,一路都是绿灯,事业自然是一帆风顺。4、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需要不断地学习和适应社会,前提还是需要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的铺垫。5、需要有承受失败的心理素质。生活和工作中,成功就是不断地解决可能导致失败的问题,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跟困难和失败打交道。必须充分地认识到,失败是常态,成功是偶然。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沧海无声的小说灌河行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灌河行最新章节灌河行全文阅读灌河行5200灌河行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沧海无声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