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第一章:小镇]
第9节第9节:遇贼
在镇上的新华书店,永祥买了一张全国地图。..
“还是庆祝全国山河一片红时进的货,一共十张,这个是最后一张。”店里营业员说着掸了掸上面落的灰尘,细心折好递给永祥。“你阿是北京来的?一口普通话说得真好听。”
永祥接过地图,赶紧离开书店。准备回到旅馆后,好好研究研究地图,万一这里藏不住身的时候,下一站的逃亡落脚点应该选在哪里?毛主席说过:不打无把握之仗。毛主席又说过: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真没有想到,学校里的读毛选的功夫没有白费,这会儿派上了用场。
路过镇上文化馆时,早上排的长队不见了。中午场放的电影片子不是《买花姑娘》了,而是换成了《瓦尔特保卫塞拉热窝》,这是个南斯拉夫的电影。他花了一毛五分钱钻进电影院,打发时间去了。
如果是国产片子,只要一毛钱就能够看电影了。看新闻记录片、科教片、动画片什么的,只要五分钱就行了。遇上戏曲电影片子,也不过花上八分钱就可以一饱眼福。
这个片子,永祥以前看过,是孙红请他看的。此时重温,主要是想从人家搞地下斗争中学点经验,说不定在逃亡的生涯中,还能够派上大用场哩。这叫出门带把伞,好天防止落雨天。
电影院是简陋的。观众的座椅是一排排高脚长条凳,凳脚用一根粗铁丝固定住,不让人随意的移动。看电影的人还真不少,永祥想起今天是赶集日。他找到自己的坐位,屁股刚挨到凳子上,电影就放映了。
加映的是新闻记录片《毛主席八次接见红卫兵》。电影是重要的宣传阵地,所以在放电影前是要先放新闻记录片,然后才放正片。正片放到一半时,永祥觉得有只手在摸他的屁股。
一回身,见坐在他身旁的一个留着长头发的青年男子拔腿就逃。坐在后排的一个老太太告诉他说,那人是个“三只手”,提醒他看看身上的东西有没有少?
永祥摸了摸屁股上的裤子口袋,发现钱包已经半个露在口袋外。好险啊!差点被偷!这可是活命钱啊!刚才出来闲逛时,他曾经想过把钱包留在旅店里,但又怕钱离开了身子更不安全,认为还是带在身上放心保险。现在,他感觉钱带在身上也不保险,人多眼杂的,容易让人浑水摸鱼。
电影永祥是没有心思再往下看了,起身往电影院出口处走去。在门口的遮光帘旁,永祥发现拱着一对男女,在那里偷偷的亲嘴。一见到有人来,马上分开。他心里笑道:要亲就下面亲,那才叫快活!
想到亲,就想到雪梅怀上自己的骨肉,心里突然轻松起来。现在就是死了,等十八年后,儿子长大了一定会替自己洗去冤屈的。想到了未出世的骨肉,永祥更加坚定了活下去的信心。
这个小镇能否成为自己的长久立脚之地?他心里没有底。除了水路,小镇还有哪些通道可以到外面去?他得了解进退的通道,万一这里不能够藏身时,他必须进得来,出得去,不能够让人家来个瓮中捉鳖。
出了电影院,永祥觉得自己应该像电影上的南斯拉夫的游击队员一样,多长只眼睛,多长个脑袋。于是,他一路寻到小镇的汽车站。
这是个牲口交易的市场,清早四乡的乡民们抱着,挑着,独轮车推着自己的饲养的家禽,等候供销社在这里开秤收购。场地空,人流大,长途汽车站也就设在这里。车次不多,每天四班。一班是去扬州的,一班是去盐城的。其它两班都是到县城的。永祥看好了车次和时间,转身往旅店走。
早市一过,小镇上的人就开始稀落起来。永祥在路边一个烧饼摊上买了十只芝麻烧饼,准备当作中饭、晚饭,外带明天的早饭。
烧饼摊旁摆有一个修鞋摊。鞋摊上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坐在马扎凳上,修鞋兼配钥匙。不用猜就晓得是一对父子,那个脸模子一模一样。
老鞋匠主动搭讪,用手里的旱烟袋指着永祥脚上的皮鞋说“同志,打个鞋掌吧?花上五角钱,保管你一年半年的鞋跟不塌。”
这双皮鞋是王兵在瓜洲渡口分手时硬穿到他的脚上的。长这么大,是头一次穿皮鞋。下面还要走多少的路?永祥心中没有数。心想鞋底牢靠点总没错。他现在只有这一双皮鞋,换下来的圆口布鞋已经被王兵穿回部队了。
这双鞋穿如果坏了,要么买新鞋,要么打赤脚。买鞋要花大价钱,身上带的钱不多,他舍不得花这个钱。打赤脚这几天还行,寒东腊月,冰天雪地的,他是踩不下地的。再说,往后不管走多少路,就指望这双鞋了。
为了鞋的长久之计,永祥接受了老鞋匠的建议亅亅亅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