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老(主)人(袁枚)有云:“书非借不能读也。(
村里有个姑娘叫肖肖)”尽管此话稍有偏激,但是有时也不无道理。譬如说我吧,妈妈给我买的四大名著,我读完最爱读的《西游记》后,拖拖拉拉读完了人文版的《水浒传》,继而便对中国在亚洲最普及的一部名著——《三国演义》望而却步,不消说那爱来爱去、见仁见智、养活了数千万伪学者的《红楼梦》了(因为我发育的晚,其时还不懂得“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情爱与世家故事难以吸引我眼球)。(
大神怪很强你先上)
幸亏一件事,使我鼓足勇气,读起了经毛氏父子修改过的半文言文的《三国演义》。某个春日,适逢休息,同学覃建国约我去他家作客。
www.adidea.net一来说明小时候俺的人缘还算不错,二来说明彼时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还是很融洽的。我早已忘了覃府是何许何样,只记得他的家中有个小书柜,眼光独到的我霎时就发现了一套书,名为《三国五虎上将》。似曾听说过什么“五虎将”(那年月曾有“无线五虎将”),于是经主人允许,我拿出一本试读,名为《马超》。我只读了寥寥几页,便欲罢不能。因之我对覃建国道:“可否借我一看?”覃建国爽朗地答应了。(
至尊妖娆)
回到家后,除了吃饭和上厕所,其他时间便用在了读这本少儿读物上。晚上熄灯后,我就辗转反侧,待家人都睡熟后,我用电棒在被窝里默读此书。最后,到凌晨四点,妈妈起床,我便借着小屋的昏黄的白炽灯,将此书读完。读到最后一章《将星陨落》,我不由为马孟起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扼腕叹息、喟然不已。(
从零开始)当日上学后,我即将此书还于覃处。所谓“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因此,我又陆续向他借另外四本书,即《关羽》《张飞》《赵云》《黄忠》,并且于一周的时间即将其读毕,完璧归赵。每个人物都是那么鲜明:有血有肉、有仁有义、有文有武、有勇有谋。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赵云,这个历史上并未封为“五虎将”,而后人将之归于五虎上将的白马将军。(
重生之大总统)在我心中,三国文武兼备,堪称第一者,非常山赵子龙莫属。
通过这次借书事件,我成为了个“小三国迷”,电视上若有关于三国的电视剧、电影、动画片和戏曲,我必观之。惟其如此,我翻开了妈妈曾用外衣保护的精装本《三国演义》。读到了篇首那首脍炙人口的《临江仙》,以及毛宗岗、毛纶改写的首句“话说天下大势(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虽然书中充斥着封建迷信、封建伦理、封建礼教,然则瑕不掩瑜,那一段段妇孺皆知、可歌可泣的好故事,不断地由我的眼中、口中、耳中进ru到我的脑海中,脑中浮现出一千八百多年前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有一回,我住在二姑家,也把此书带上,并给爷爷朗读了该书中最耳熟能详的“赤壁之(大)战(鏖兵)”。虽说爷爷早就听过《三国演义》的评书,可是他还是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出神地听完了“我的评书”。
跋:相信多数当下国人都是从读过删改过的一百二十回本《三国演义》才知道古人有字有号的,以及“说/道”写作“曰/云”的。罗贯中原二百四十回本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实为类似《忠义水浒(全)传》那样的白话文,人物说话时原是用“道”的。西方人称长篇故事为“新奇/虚构/幻想”,中国则称为“小说”,或与“说话/话本/评书/评谈”世代相传,夹叙夹议(文言议论文称“说”),你说我说大家说有关。此外,《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并称“明代三奇书”,本出自“明代四奇书”,缘《金|瓶|梅》在我小的时候尚属于**,很难买到(如今大陆虽可买到,也是删改本),故而“明代四奇书”之说鲜闻,加之《红楼梦》后来者居上,因而“四大古典名著”之说从此家喻户晓。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