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杨那个时空中,文运结束之后,华国人还是摆脱不了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人治模式,那就是认为只要上面的人变了,这个国家就会变了。(
鬼医宠妃)
哪里是这样的呢?就拿非常简单的事情来说,空军是夺取制空权的,没有制空权,任何战斗都非常难以胜利,但是在二战战场上,苏军基于对德战争的胜利,得出的空军是要为陆军提供空中打击支援,所以苏联的空军实际上是编制在以陆军为首的军区里,称之为军区空军。
而华国一直以来都将其作为圣经一般,一直不变执行者这一部署。空军这一独立军种,实际上在华苏两国里,不过是作为陆海军配属部队而已。
所以苏联的战斗机大多都是以短腿而著称于世,一直到苏27才算是真正的一款空优战机,拥有大航程,空中加油能力等等。
胜利是胜利者的坟墓这话说的一点都不错,苏联根据二战时期的经验,一直以来都抱有着空中近距格斗这一主要能力与美军对抗。实际上苏联确实也做到了,米格21,甚至米格17都能在越战上空击落美军的f4鬼怪战斗机,就能知道苏联的战斗机就空中近距格斗上确实远远超过美国。(
陕西文学网)
在多场代理人战争中,苏联都想要得到美国飞机,主要是想要获得它的飞机电子技术,而美国想要获得苏联的飞机,主要就是想学习它的气动布局。
直到三代机的出现,美军才在气动布局以及机载电子产品上双双超过苏联,成为真正的空中霸主。
这就跟华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城市还在执行苏联城市的排水标准,人家是寒带亚寒带地区,一年到头也下不了几场雨,而我们是什么温带,亚热带都有的,自然一到下雨就只能“看海”。
军区空军制度就是一种非常坑爹的苏联制度,使得华军中大量的优秀的空军部队便是被束缚在各个军区之中,虽然历次对各个军区空军部队的调动,已经大大充实了林杨自己的航空部队,但是随着f14的引进,林杨只能对着军区动手,大规模的变动华军的军事体制。这是从军事上对裁军的考量。
而f14就是第一架的三代机。(
都市超级兵王)林杨与美国在1969年的军事大单中,其实最看重就是f14战斗机以及其配套的导弹技术的引进,至于说航空母舰?那玩意还是不大想要的。
而f14战斗机飞行员的最低标准在美海军中就是1米8,而华军因为一直驾驶着苏制飞机,就跟苏制装甲车坦克一样,都是需要越矮越好的人,华军飞行员的身高最高不超过1米78。
后世航天英雄杨利伟只有1米65,(英雄试飞员李中华的身高应该也不到一米7,找不到官方资料,但是目测他与某主席的合照看,他要比某主席矮点,而某主席的身高大致1米73)主流的华军飞行员身高都很矮,而要适合飞f14,一方面林杨需要美国格鲁曼公司生产一些缩小座舱的f14,不然华军现有的主力飞行员将会面临无法完成飞行任务的窘境。
这也是林杨想要收刮全华国南方的飞行员的想法,林杨不相信这么大的国家连凑一百个身高一米75以上的飞行员都没有。只要有一百个,就可以驾驶50架f14战斗机,这在亚洲地区,就是一只无敌的空中力量。(
官场之财色诱人)
华军的大规模裁军自然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虽然,这次裁军大有林杨巩固自身实力的目的,但是林杨已经是这个时空中,华军最能打仗的将领。在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华军之中,更是一个只打外战的将领,在民间有着更多的拥护者。
华国人始终是一个实用主义民族,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这不是一个人看法,而是一个民族生存法则。林杨能打仗,会搞改革,为什么还要束缚着他?任何对他的攻讦自然会被看成是秦桧一般的人。
改革的成功与否其实并不是看谁来做,而是看是否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改革最难的部分是军队,因为军队的事情很敏感,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军队哗变甚至兵变,所以很难,但是在华国历朝历代之中,由于是中央集权下的军队,又是最简单的改革。
另外一个难点在于民间,虽然不会短时间产生巨大的社会****,但是一切改革的成功实际上还是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改变。(
总裁贪欢,轻一点)如果人人都觉得公务员是人民公仆,包括公务员自己都这么认为,那么公务员就是人民公仆,如果人人都骂cp贪污腐败,又想着自己或者有个当官的亲戚,让自己也享受官僚特权,那这个社会能够根治腐败?能够建立成为一个现代管理的国家?
那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林杨在南方的改革上,核心还是在吏治上,对于官僚主义,是从不手软的,前文说过,林杨在琉球培养的现代管理人才,大多都很年轻,他们几年前还是社会上的地痞流氓,或者是某颜色兵,可以说尽情的挥洒青春。现在他们已经是各个地区级的实际领导人,已经架空了上面省一级。
华国历代以来,最大的问题其实还是权力过于集中,在地方上,就是省一级集中,省级甚至可以与华国的法律对抗,不执行中央的命令,这在后世的改革中是极为常见的事情,所以撤销省一级一直是林洋的想法。
而且一省之内的政治经济文化要素全部集中到省会,导致各省的发达程度与到省会的距离呈正比。(
豪门鲜妻:腹黑总裁惹不得)为什么亚洲地区尤其是东亚老是会出现超级城市,像日本东京,华国的北京之类,其实说到底就是这些城市都是集权下疯狂的吸取周边地区的精华,自然导致其他地区的萎缩,北京与河北省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到了这个时候,实质上各省已经无法控制各个地区,林杨就将其实质化,便是撤销省一级机关,直接将过去地区级提升半级,称为郡,其下便是县,县下设镇,镇下便是村。下面各级全部提升半级,人人升官半级。
琉球省撤销,成为琉球郡,上海市也不再是省一级直辖市,而是成为上海郡。各个地区级基本上都摇身一变成了郡级,它们的权利更大,自由度更高。
实际上这也是学习自日本的地方与中央的管理模式,日本战后,日本设置一都、一道、二府、43县,无论是都道府县,它们互相之间在政治上都是平等的,谁也不隶属谁,这样一方面就使得地方自治成为可能,因为中央一级是很难管控这么多单位的。
同样的,南方的一些地区级进行合并,将南方郡一级控制在50个左右,这样南方各个郡有了自治的基础。日后中央很难对它们有着严格的控制,毕竟权力在分散,同样的如果一两个郡也很难对抗中央,跟人多口杂一样,越是多人,就越是不能齐心。如果出现大多数郡都抵制的政策,那么中央不是应该考虑一下自己的政策失误?这将会是一个良好的博弈平台。
既分散了权力,又集中了权力。
在税负上,资源税,包括农业税在内,采取1比1的比例上缴,个税则是百分百的上缴,房产税和消费税则是7比3的比例上缴。这样就使得地方上鼓励居民消费,以扩大自己的税源,不会出现土地财政这种坑害华国几代人的财富来实现快速的gdp发展的模式。
同时各地的两会也开始按照琉球的做法开始进行选举,以期实现华国的政治民主。
在对待国营企业上,不再是以一个统一的规定的比例来硬性规定分红比例,而是各个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执行。
林杨是要充分放权,同时也使得自己的监管权力集中,便于对整个南方社会的方向予以控制,让民间经济更加活跃,让民间更能享受到时代变革的好处。
而重点就在上海,虽然林杨很想让它们自行发展,但是根据几百年来的近代史来看,要实现国家快速富强,还是的需要国家投资,何况林杨也是华国巨大官僚金字塔的一层,还未攀到最高一层,就必然需要一个闪耀的政绩。其中上海就是最好的选择。
浦东新区的开发,在另一个时代中是在90年代,而林杨整整提前了20年,其中最大的工程之一,便是外高桥港口区的建设。上海的发展动力首先是作为一个港口,而老上海的黄浦江港口已经非常难以满足未来的需求,所以林杨首先规划的便是外高桥港口区。同时将洋山地区划归上海,要知道这事在21世纪上海与中央之间吵闹十几年,林杨未来要在这里建设全球最大的洋山港区,将世界第一港口从新加坡抢过来(当然在6、70年代,全球第一是荷兰鹿特丹)。
上海的发展动力其次便是本身工业,林杨按照后世的规划,将江南制造厂搬迁至崇明岛,因为工业惯性,一般来说搬迁一个制造厂是很麻烦的事情,也是极为费钱的事情,但是林杨却很清楚,这个时代的江南制造厂,实际上连毛都造不出来一根,工人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在船厂晒太阳,而里面的设备已经相当老旧。与其说是搬迁,还不如说在崇明岛上新建一个造船厂。之前仿制美军小鹰级航母的工作便是交给了江南制造厂,自然要为它们建造更大的船台,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另一个工业基地便是宝钢,这是日本政府oda最大最主要的工程了,华国的钢铁工业实际上并不差,真正差的只有一样,那就是特种钢的制造工艺。在改革开放之初,华国连罐头用钢都做不了,当时引进宝钢的目的就是能够做罐头用钢,一直到2005年华国才能制造易拉罐,可想而知华国对于宝钢的期待。
(当然我们基本上是被坑了,就算如此,也总比没有强,只要解决有无问题,才有解决强弱问题)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