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苗乡竹林边,两座竹子做的三层小楼安安静静地藏在里面,右边这座堂上大书“学堂”两字简单明了地告诉大家它的用途。
左边这座在廊下垂着一块木板,上书“私人领地,需入请敲铃”,向人宣布着主人对这座苗楼的主权。
在学堂里,一个着着蓝靛布衣,上身穿宽松短袖,下身穿短打马裤的十六七岁的女孩站在一个讲台上,正在给一群聚精会神地倾听她讲故事的苗族娃娃们讲故事。
她讲的正是“光的折射”:一双筷子来到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前,有一只筷子调皮就跳到了杯子里,在杯子外的那只筷子看到了就吓得哭了起来。
原来它看到杯子里的那只筷子断了,但是杯子告诉它说,这只是光的折射导致的结果,那只呆在杯子里的筷子没事,杯子外的那只筷子不信。
呆在杯子里的筷子看着杯子外的筷子哭得那么伤心就急忙跳出来啦。哈,杯子外的筷子一看就不哭了,因为没有一个人受伤。
说完,她还真的拿了一个不知道从哪变出来的一只玻璃杯,按着故事里的步骤一点一点地做给小朋友们看,然后让小朋友们上到讲台上来看她做演示。
当她把筷子放进杯子里时小朋友们看到的都是断的,等她把筷子拿出来时小朋友们都发出了一声感叹。
然后都摇着她的手让“刘老师再讲一个”,那个刘老师笑而不语,只说了两个字“下课”,小朋友笑哈哈地四散而走了。
这个刘老师就是我。
一转眼,一年过去了,我正式上岗就任风雨寨学堂的校长兼老师,负责寨子里六岁到十二岁孩子的文化教育。
这个“孩子”其中是不分男女的,只要是岁数到了,都必须来这听我上课,不然我不收他们家的货,呵,我刚开始就是靠经济调控的。
后来,我教出的学生能头头是道的说出一些道理,那些本来对我有疑虑的老乡都支持了我的工作,都把自家的孩子爽快地交给我了。
大家别看孩子们现在这么喜欢我,刚开始的时候你不知道我有多难。
我上课时必须得有翻译――阿木陪着,我说一句,他就帮我用苗语说一句。一节课四十分钟下来,能讲的内容少得可怜,因为用来语言转化的时间用得太多了。
但是就是这样的艰难的一点点一滴滴,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孩子们已经能正常地跟我用汉语交流,写字也是没有问题的,所以阿木兄已经光荣下岗了。
除了我教的汉语的写字和读书外,我还会穿插地给他们上现代的音乐、现代自然科学、绘画等等。
但是在我的提议下,阿木都会在每周派有经验的猎人教会孩子们在大山里生存的技巧,还会让歌师来教孩子们唱大山里的歌,也让会做苗锦苗布的阿妈来教女孩子们学习技艺,还让巫医把他可以传授的一些知识也教给孩子们。
让他们在学习新生事物的时候,也要保持他们自已独有的和传统的东西,不能一味地认为只有新东西好,以前老祖宗留下来的旧习惯不好。其实旧习惯也有好的,把不好的去掉就可以啦。
所以当我上课时,我的课堂里时不时也会出现有白发苍苍的苗族老阿公,也会有漂亮美丽的达佩,呵,当然也还会有年轻帅气的达亨会趁着来听课的机会跟达佩拉拉手。
这些我都看在眼里,笑在心里,开化了开化了,我的教育开始有成效了。
呵呵,当然在孩子们听传统课时,只要是经过讲课者的同意说是我可以听的,我也乖乖地坐在一边旁听。但是苗话我听不懂,这时的阿木只能是恢复了翻译者的角色,一边说一边还帮协调上课纪律。
这一年来,孩子们的汉语水平提高了――能说能听,大人们的汉语水平基本上是“听得懂,但不会说”,但我呢,还是原地踏步,不会听也不会说,活脱脱的一个聋子和哑巴。
哎,真的是我太笨了,我什么学也学不会,可能是我头脑里管语言的那一部分在前世被我浪费了,所以现在可是一点都不剩了。无奈,我只能是说自己笨得不如古人了。
小翠呢,这个小妮子,现在可是会说会听了,只要她穿上苗衣,别人都会认为她是个土生土长的达佩,唔,不过她比真正的苗家姑娘稍为白那么一点。
呀呀,为了学这个苗语,我不知被阿木嗤笑了多次,但我也是理亏词穷让他笑了。
人不同人,人比人气死个人哪。
在这一年里,我参加了闹鱼节、斗马节、一系列的坡会、打同年啊,还有好多好多的节日。
活动多,快乐多,所以我现在皱纹不知多了多少条。活动多,美食多,我肚子里的油水不知道又多了多少。
活动多,朋友多,别看我不会说苗语跟大家沟通,但是大家都很喜欢我耶,每到节气的时候,我的竹楼下全是大家伙给我送的好吃的。所以有时我也会做些他们没吃过的美食回送给大家。
我也跟寨子里的每家每户基本上都认识了,他们家里的山货和宝贝都给弄到山外去了,这一年每家每户都比去年多养了一头猪,因为钱多了,也有钱养猪了。
我呢,在那五座砍不断、烧不坏、经济又实用的藤桥做好后,陆陆续续已来让商队来来回回运了十次了。这十次让三掌柜和我大哥数银子数到手抽筋了,赚了一个盆满钵满。
你想嘛,原来南越一是路不好走;二是你想要买特产,苗家人不一定会给一个陌生人交易,所以很难获得。
东西少,而且东西特别,所以才叫“物以稀为贵”,人们不抢疯了才怪呢。
我也叫三掌柜的给我准备了很多平常人家用的铁器啊,衣物啊,工具啊之类的,除了赚个路费,其他什么都没有赚就卖给了苗乡。有些人如果实在是没有钱,我甚至是半送半给的。因为我从苗乡里得到的东西已经够多了,我不能太贪心了,知恩要图报啊。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