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到了。
林子早早的便来到了位于龙安大厦12楼的爱文杂志社。这是他在省城的第一份工作,所以他还是很重视的,不管满不满意,觉得一定要干好。
办公室并不大,布置得也很紧凑,墙壁上挂着几幅书法,落款正是公司刘总的名字,不过,以一个非外行的眼光来看,字,写得并不怎么样,从中却完全可以印证刘总那张扬的个性。
接下来,公司行政部黄经理给大家做了一上午的培训。黄经理是个女的,四十来岁,留着卷发,说的普通话里带着很浓郁的省城腔,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不过,还好,不是很严肃的那种,新来的同事们都很放松。
看到大家在一起说笑,刘总阴沉着脸走了过来,大家赶快的安静下来。他手里端着一个紫砂茶杯,一边看似优雅的酩着茶,一边当又着全体员工的面,天南海北的吹了起来。“你们这帮新来的小家伙,在我们老一辈面前,那可真的叫做一个嫩哟。想当年,抗美援越的时候,我就是前线的战地记者,我吃过的苦,恐怕是你们一辈子都不曾见过的。并且,我还是一个杂家,你看我的书法怎么样?跟当代最著名的书法家启功有得一比吧?”说着指了指墙上的书法条幅。“还有,我的文章也绝对是一流的,诗词歌赋,可以说样样精通,你看,这《新韵》杂志上的那篇《漫漫人生路》,你们都看过吧?”
下面异口同声的说:“看过了。”大家都围坐在圆型会议桌边上。
“潘大伟,你觉得写得怎么样?”刘总喊了一声。
潘大伟站了起来,说:“写的太好了,我都看了三次了。”
“是吧?你们看。你们新来的,一定要像你们潘头儿学习,要多看我的文章,这样也可以领略到很多做人的道理。”
老员工一个个不停的点头,于是,林子也跟着做,新来的都很“识相”!
潘大伟是现在的销售经理,因为负责销售,所以大家都称他为“潘头儿”,也就是老大的意思了。不过他对林子很是欣赏,看到林子在那里听得不耐烦了,便偷偷的耳语道:“刘总就是个大炮,最喜欢吹了,他讲的这些话,我听了都不下十遍了,你们新来的,千万不要受到影响,别放在心上。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行了,懒得理他。”
林子笑了笑,说:“他说的都是真的么?”
“50%的水分吧。”潘大伟说。
“哦……知道了。”林子平日最反感的就是这种说话不着边际的人了,现在,经潘头儿一说,刘总的形象已经在他的心里大打了折扣。
工作上的事儿,林子很快就进入了状态,收拾起以前点点滴滴的经验,全部应用到现在。正如面试说的一样,所谓的文字编辑,其实就是个业务员而已。这些,对于林子来说,也并不是很难的事儿了,九哥的示范效应就不用说了;以前在宝岛厂做生管的时候,每天所面对的也就是与客户的往来联系,这让林子的沟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平时,他还看过一些关于销售方面的书籍,自认为简直是太简单了。
文字编辑,说白点,就是每天出去联系业务。
经过几个星期的努力,总算联系到了几笔小业务,这也是新员工里面最好的成绩。刘总很高兴,潘大伟也说:“像你这样不到一个月就签了三个单子算是不错的了。”
其实,还有一笔大业务,谈判已经进入了磨合期,却陷入了僵局,林子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便对潘大伟说:“潘头儿,我有一个客户,是卖汽车的,叫做鑫源汽车,不过现在店子还在装修,老板想在开业时做一本专刊。不知道公司以前有没有做过?”
“哇。这个好啊,如果成了,这可是一笔大业务啊。”潘大伟说。
“可是,老板很担心我们的效果。”林子说。
潘大伟想了想,说:“你们现在谈到了哪一步?有没有谈价钱?”
林子说:“还没有呢。”
“哦。那就好办了。你刚来的,可能有些情况还不是很熟悉。这样吧,我给你一个方案。”潘大伟拿出一张白纸摊在桌子上,用笔划着。“你就说我们公司出专刊的报价是12万元,发行5万册;在他店子开业的前一天,我们在他店子周边投放10000册,并同步在省城八个区的高档社区、主要街道内投放20000册;开业的当天,我们再在店子周围和市内各投放10000份。这样子,宣传效果绝对很好的。”
对于DM杂志的发行数量,林子一直有质疑,便问道:“我有一个疑问,我们公司真的每期发行的数量是50000册么?”
潘大伟眼睛眨了眨,说:“这个怎么说呢?肯定没有那么多?但是我们跟客户讲的时候都统一说50000。”
“那你能告诉我,实际发行到底是多少吗?我也好有个底。”林子继续追问。
潘大伟犹豫了半天,说:“好,我告诉你,不过记得要保密,刘总本来不要我随便告诉你们的。”
“嗯!我知道的。”林子点了点头。
“实际发行量是5000。”潘大伟说。
“什么?才这么点,那怎么够发呢?”落差太大,林子一脸茫然。
“我也没有办法啊,不赚钱的事儿,刘总是不可能干的。我也曾经跟他说过,发行数量加大点,先把《新韵》的影响力搞起来再说,可他还骂我蠢蛋,所以,我再也就不提了。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他说发行多少就发行多少?只要我们能拿到提成就可以了。不过你这个是专刊,刘总肯定会多印一点的。”潘大伟想起了以前的事,也很纠结。
“哦。那我知道了。”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