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盒底是一副莲动下渔舟的画图,同整个盒子的画图交相辉映,只是没有上面来得清楚,像是匠人偷了懒,将它刻得力道小了不少。+言情内容更新速度比火箭还快,你敢不信么?
心思一动,何唤放它到桌上,打开了盒子,将里面的地垫拿了出来。食指和拇指比作一个圈型,赫木连对着四面木壁都动手捏了捏,发现其余三壁的厚度是相差无几的,只有底面的有些不同。
不是薄,而是软。
木头是不可能会发软的,除非是在水中浸泡得太久,或者是潮气重了,但没有道理上面的颜色一点都没有掉,却将硬木变软的。那么唯一的可能性,就是里面有什么。
踌躇了片刻,赫木连犹豫着要不要将这盒子给掰敕了,若是里面没有东西,那么自己可能就毁了秦守业留下来的唯一线索,不过一直这么耗着,里面的东西也不可能蹦出来。
犹豫了一下,赫木连走到了床边,见何唤睡得人鬼不知,不由得挑了挑眉。拉起何唤的手指,赫木连将它放到了木匣上,不过一看,却有些挪不开。
五师兄整个人细细长长的,手指当然也是如此,和自己一比,称得上是莹莹发亮了。不过和细瘦的手指不一样,指尖上的五个指甲盖却是很小,还有些粉,看上去格外赏心悦目。
翻过手来,赫木连在何唤手心里发现了不少伤痕,指腹也都是薄薄的茧子。这个五师兄从小就是个认真的性子,虽然天分不高,但是却刻苦得厉害,常常会缠着自己过招,即使被自己打趴下无数次,都会咬着牙站起来。
可是如今,那个人不见了,何唤再也没有举剑的机会了。
想到这里,赫木连无意识地收紧了手,何唤正在睡梦里,感觉自己手上一痛,不由得迷迷糊糊地张开眼,含糊地道,“师弟,你做什么呢?”
猛地转过眼神,赫木连立刻打开匣子,毫不犹豫地将何唤的手放到里面,接着狠狠一按。等何唤彻底醒过来,那盒子的底壁也被拆散了下来,啪嗒一声掉到了床上。
捡起木板,赫木连将匣子放到了床上,面无表情地冲呆愣愣的何唤说,“师兄,你睡相真差。”
被当枪使了一发的何唤尚没有弄明白,等他反应过来赫木连的闷坏时,人家已经做到了椅子上,重新打量那个小板子了。
卧槽了一句,何唤面色阴沉地穿着靴子,心里将赫木连的祖宗八代都操了一遍。正从人祖操到鼻祖的时候,就听到赫木连发出咦的一声,边说便从里面掏出了个东西。
没多想,何唤立刻凑到了他身边,看到东西后,不禁也咦了一声。
你看我,我看你,两人都没有看出什么名堂来。伸出食指,何唤凑到赫木连身边,伸手想去戳一戳,却被赫木连一下子阻止了,“这东西年岁都这么久了,万一出了差池我们都不好回话。”
哦了一声,何唤这一肚子好奇心哪里是说灭就灭了,立马嚷嚷着要继续看下去。
这从匣子里掏出来的东西,说来也稀奇,居然是副画作。这小小锦盒,一手就能把玩住,不过几寸长罢了,居然能够在这里存下一副画来,可想而知,这画是多么的玲珑秀致了。
放在手心里,这画只不过是从赫木连的中指尖到腕处,但不光光画轴和外匾俱全,外面还用着跟红色丝线捆住,可见这秦守业为人很是细致。
虽然何唤很想看,不过赫木连还是打断了他的念想,拆坏人家先慈的盒子已是不得以,这种遗物,还是让秦榛自己打开为好。
事不宜迟,两人将那一拆为二的木盒还是带上,并且将那画卷放在了里面,依然由赫木连保管。没有去找道陵子一起,两人找小二留了个口信,若是道陵子找起来,同和他说上一句便是。
这时候刚刚过了午后,街上还有不少行人,大多是坐在茶铺或者饭馆中歇息。因着何唤的腿还没有全好,两人走的还是比较慢的,虽然赫木连话不多,不过也会在何唤唧唧咕咕一大段话后,接上一两句,不会让他太无聊。
看了眼身边说的正眉飞色舞的人,赫木连在他看过来的时候点点头,示意自己正在听着,待何唤一转过头,赫木连的眼神立刻一变。朝着身后的某处瞟了一眼,赫木连冷笑一声,只当做没有看见。
等到了秦榛家的时候,一股子浓浓的药香透过院子飘了出来,看来秦榛刚刚是熬过药了。敲了敲院门,没有等一会儿,就听见里面秦榛说着来了来了,紧随着便是窸窸窣窣的脚步。
门一打开,秦榛见到是师兄弟二人,不禁微微诧异,“二位刚刚走不久,怎么又回来了,可是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边说着,边引着两人进门。
何唤爽朗一笑,“无事,只是正巧和师弟路过这里,来和你说两句话。”
等三人进了门时,赫木连走在最后,将门窗都关好,还特意锁上。秦榛即使再书呆,也知道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眼神看向何唤,哪知道他也只是一副一无所知的样子。
确定外面没有人偷听,赫木连这才掏出了袖子里的东西,放到了桌上,“秦公子,你打开看看吧。”
看了赫木连一眼,秦榛依言打开,看见了躺在正中的袖珍画作。没有多做停顿,秦榛解开了上面的红绳,又小心地抽出画,发现里面的纸居然都没有泛黄,一如崭新的样子。
轻轻拨开,画纸随之展开,秦榛轻轻放到了桌上,剩下两人也都伸头去瞧。
画纸中央是一个头发花白,面目祥和的老叟,怀里还抱着个小孩儿,似乎是刚刚出生,老叟和蔼地看着怀中的稚子,看上去十分疼爱。
整幅画都是用极细的狼毫笔画成的,可见这作画人的费心,且在落款一栏上,细细题上了一行字。
幼子槐百日之际,三日成此画,愿身体康佑,母慈子孝,秦叟留。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