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 第144章 再见十味居

本章节来自于 人间无上 http://www.lishu123.com/19/19745/

    第144章再见十味居

    三人一路聊着,走出了普照寺,望山下的一座城镇走去。

    都是非同与常人之辈,三人一路疾步如飞,便是那些骑马的过客,速度也不过如此。

    路上,小白和张芳芝便问起了这个金花的来历……

    原来,那燕灵若便是金花的化身。也是这普照寺开初的地主神灵。这也难怪,她来历神秘,但是能活到至今,显然也是踏上巅峰的散修之流。

    三百多年前,这个金花的确是个声誉很高的女修士,常常妙手回春,医治了不少疑难杂症,尤其精通生育安胎,活人延命的神方,被方圆几百里的世人尊为“神女”、“金花娘娘”。

    三百年前,传说金花投河自尽,其实不然。

    她是因为和一般的修仙同道一样,没有度过天劫之灾,被迫“水解”的。

    道家的说法大凡死掉,都叫做“解”。火化的叫火解,淹死的叫水解,刀砍的叫兵解。

    过劫如果自觉无法通过,可以自己选择兵解,将肉身功力转注到元神上,选择重新投胎或者寻找肉身重生,当然兵解之后的元神,不能长期没有肉身,除非有法宝在身,要不终究逃不过天劫的惩罚。

    兵解则要毁损肉身,除了借他人手兵解外,也可自杀兵解。除头上开洞外,腰斩乃至粉身碎骨也是有的。一般来说,除了为敌人所杀,元神逃走这类的兵解外,所有自杀性的“解”还有以下用途:

    一是飞升。这类多半是功候已足,但由于特殊原因,必需经过自解才能飞升。

    二是渡劫。这类多半是自知不能扛过天劫,恐到时形神俱灭,所以在劫前借他人之手兵解。

    三是消孽。借故自解,死在有夙孽的人手里,消解前孽。

    自解后,元神离窍,可施展魂魄之力,造魂魄之伤。然元神离躯不能长存,若修为足够,福缘深厚,可以凭元神修炼,修为地仙。若修为不足,元神有损或消耗过剧,只能重入轮回转世。

    不过兵解的死法太过血腥残忍,所以一般的女修不会选择兵解,而是选择更为柔和的死法。

    水解,就是其中一种。

    解,不是单纯的死亡,更确切地说,是有目的的自杀###。

    而凝神丹是“解”所需要的丹药,只有吃下凝神丹,元神才能出窍并且吸收肉体的分子爆炸的能量和外力的能量——因为“解”都是不得已的,只有在自己遇到极大危险,行将人、神俱灭时,保存元神放弃肉体,并且吸收肉体因外力爆炸产生的能量,来壮大元神。在遇到极大危险,已经是生死关头,并且敌人仍然无法打败,也有人利用兵解肉身爆炸的能量和敌人同归于尽,而元神逃逸,脱离危险。

    大抵上尸解是指婴儿自开天门,脱窍飞升。然而,尸解未必能飞升,飞升的也不一定都能成仙,也有尸解了转世再修。

    金花,便是属于转世再修的类型。

    她借着自己的道行,昔年引导心莲来到天仓山,重新活络了这一代的灵脉香火,原本就是指望能有一个神位,继续得到人间的供奉。因为散修到了一定级别,没有香火,就会止步不前,无法抗拒天劫,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其实整个过程里,倒不是心莲和尚不仁不义,而是这普照寺,原本已经不再是昔年的金花庙了。心莲和尚感恩金花的指引,也在前殿的一个菩萨肚子里,暗中设了一个金花的神像,多年来也收了不少香火,获益匪浅。福德也渐渐旺盛起来。

    谁知道,不到十年,这金花便天赋异禀,常年附在这座香火茂盛的庙里,吸收了大量的人间气息,居然重新修得人身,取名“燕灵若”。

    这一番造化,原本已经抵消了自己对普照寺的因缘。只是这金花吃惯了香火,不想去其他地方,居然暗中广招门徒,在人间收了不少女弟子。时间久了,便出了一些祸端……

    原来这些女弟子中,不乏水性杨花,品行不端的风流女子,仗着金花娘娘的名声,四处勾搭俊美男子,又从金花处学得采阳补阴之术,一时间祸乱千里人界……

    到最后,就连清修之地的普照寺和上清宫的道士和尚,有一些心志不定的弟子,也被染指,败坏了宗门。

    也因为这个祸端,心莲和尚与正一真人才产生了除魔卫道之心,联手把金花的势力清出了邛崃山地界。

    不过,这三百年来,化身为人的金花,却是丝毫没有忘记这段仇恨的,一直伺机报复,以图找回昔年的荣光。

    听到此处,小白和张芳芝都嘘唏不已,对这金花的遭遇,有些同情也有些排斥。

    不过说起今天在那林子里,那燕灵若面对断臂仇人之女,却没有报复杀害之心,倒也有可取之处,并非万恶之辈。

    “老孙,那金花前辈,不会就这样走了吧?听说你现在可是个仙宝,人人都想吃你一块肉呢,你小心点!”小白低声警告道:“何况她的宝贝器物乾坤镜落在你手里,她岂有放过之理。”

    “切!我是这个天地的老祖宗!老子怕这些孙孙子辈的东西?我在老霄顶看日月变化的时候,这块天地,连人都还没有!正一真人和心莲老和尚老看出来了,老子不是省油的灯,所以才讨好老子,给老子很多方便。那金花跑了是识趣,若是再来,看我不收拾她。”老孙牛气冲天地吹嘘着,其实他自己压根没什么本事。在那山下五万年,根本没挪动过,哪里会学得什么本事!?

    不到一个时辰,三人便到了一座城镇。

    这座城镇,本地人习惯叫龙城,真正的地域名称叫“灌口”。

    这灌口,便是当今的“都江堰市”。

    灌口的历史可追溯到在夏禹时代称“导江”,传说夏禹治水导江至此而得名。

    灌口,因灌江得名。因地处都江堰首,故名灌口。

    战国秦时李冰治水,江水自此以灌平陆,为灌之口而名。三国蜀汉置都安县,北周又增置清城县。唐代两县分别改名为导江县和青城县,元合并为灌州,明降州置灌县。

    这灌口是川西重镇,比邻青城邛崃,所以分布着许多文物古迹和传统名居,有二王庙、安澜索桥、城隍庙、伏龙观、灵岩寺、千佛塔。

    自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守李冰创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后,这里逐步发展成为交通枢纽,川西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阿坝、甘青所产虫草、贝母、鹿茸、麝香、大黄、羌活、甘松、羊毛、牛羊及野牲皮张等各种山货药材汇此转口集散,阿坝及甘肃、青海各族人民所需之粮食、盐巴、茶叶、布匹及日用百货和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过这里远播山后各地,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此时三人所处年代,为东汉,但是这灌口的景象,也是当时极为繁华,人气稠密的一个地方。

    小白和老孙,这可是第一次明目张胆地变成人样进城,别提有多兴奋了。因为身边有一个张芳芝跟随,胆子也大了不少。

    两人对街上卖的东西都感到新奇好玩,什么都摸摸碰碰,啧啧称奇,就像两个乡巴佬,这些城里人,也没在意。

    没一会功夫,老孙抱着一大包吃的东西,香蕉,苹果,板栗什么都有,嘴里还鼓囊囊的吃了好半天了。

    小白嘴上也没闲着,一口气吃掉了很多食物。

    张芳芝气鼓鼓的走在前面,像个被剥削的小地主,嘟囔着:“我今天算是捡到两个吃货了!就你们这种吃法,本小姐那点私房钱都被你们吃光了!两个大男人,出门也不带一分钱,嗷我一个小姑娘请你吃喝,你们真行……”

    “张丫头……我老孙会占女人便宜吗?老子有钱。哎我说小白,我叫你去水帘洞里拿我的财宝,你拿到没有?”老孙边吃便问小白。

    “嗯……拿到了……金银珠宝一大箱子……我放在我的山洞里,该明天儿咱们这就去搬来买一栋房子,好好住在这里,逍遥几年好日子,嘿嘿……”小白也含糊地说着。

    “听到了吧。今儿个算是我老孙请你们,等我有钱了,张丫头,别说吃,你要什么,我给你买什么。”

    “切,你吹吧。你们两个就是哄骗人的,我可说了,待会去了我家,就说是我爹的弟子,来城里办事的,不然我家里人可不同意你两个吃货在我家混吃混喝的……”张芳芝嘟着小嘴警告着。

    “那是自然……您是大小姐,我们听您的,只要赏口饭吃,嘿嘿……”两人死皮赖脸地拍起了马屁。

    正说着,便路过一家极为豪华的饭店,里面一阵阵诱人的烹饪香味飘了出来,顿时勾起了三人真正最原始的食欲。

    “你们还吃得下不?这里才是最好吃的地方,后悔了吧?”张芳芝笑嘻嘻地走了进去。

    小白和老孙摸摸鼓囊囊的肚子,有些懊恼地跟了进去。

    这饭店,似乎在老孙记忆里,有着极为怪异的熟悉,尽管他一辈子没进过饭店,却似乎记得这个饭店。

    因为这个饭店,就叫:十味居!

    十味居,之作十样菜,永远不会多出一样。

    但是这十个菜,样样都是独一无二的精品菜肴,别家,是吃不到的,而且百吃不厌。

    所以,是闻名方圆的大饭店,生意极为兴隆。

    三人穿着原本就是富贵子弟的打扮,亮眼的跑堂自然一看便是正主,三人才在右边角落一个雅座坐下,一个小厮便乐呵呵的跑上前来,沏茶倒水,嘴皮子唠着:“三位小爷小姐,欢迎光临小店,劳您大驾稍等,要大样还是小样?”

    小白微微一笑:“什么是大样?什么又是小样?”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青丝风雷的小说人间无上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人间无上最新章节人间无上全文阅读人间无上5200人间无上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青丝风雷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