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 第139章 燕灵若

本章节来自于 人间无上 http://www.lishu123.com/19/19745/

    第139章燕灵若

    小白和张芳芝就这样在林子里聊了好半天,渐渐也熟悉起来,很是投缘的样子。

    只是不知道如果张芳芝知道和自己做朋友的这个人翩翩美少年是一只妖,会怎么想?

    “哦,对了,你刚才说的散仙,是什么意思?”小白想起这事,便问道,他其实也没没见过真正的仙人,但是在他看来,这山里,最牛气的就属老孙了,老孙是被压在山下,没办法施展能耐。被抓之后,又被金花庙的和尚封了九道符印,所以打不过这些秃驴。

    要说仙人,其实老孙也应该算是仙人级别了。

    “散仙呢,也很少见了。至少这方圆千里的邛崃山一带,我只见过三个散仙。一个是我爹,一个是心莲方丈,还有一个,我也不知道来历,可是我爹说,那人也很厉害的样子。”张芳芝说道。

    说起这事,两人倒是有了共同话题——

    在这个蛮荒之地,修仙是一个大热门,一人飞身,鸡犬升天。随便出个异人,那简直和神灵一样被人们供着,别说多逍遥快活了。

    一般的散仙,是指那些没有度过天劫而兵解失去肉身的修真者,通过特定的物品或者法器容器什么的,以元婴修炼成的仙人。却因为没有度过天劫滞留下界。

    这种人,有超过大部分修真者的实力,并且也是使用仙灵之气修炼的,但是由于下界灵气不足,导致修为难有进步,在一定时间后会再次度天劫(例如500年,1000年。)等度过多次后(例如7次,9次,12次),就可以飞升。

    飞升后的这种人,便是“大神通”级别的超人类了,但是比一般大神通师强,容易受到重用。

    散仙没有飞升,所以只能算是“小神通”级别,也就是2000-10000原力的能耐,这种人的摧毁能力,相当于一只万人军团,也是极为可怖的。

    邛崃山本来隶属四川一带的蜀地,天仓山,便是道教名山“青城山”的前身。

    上清宫的正一真人张道陵,自古也是道教始祖之一。

    有道是“山东出好汉,四川出神仙”。“好汉”一说,大概因为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而“神仙”则与修道成仙的道教有关系。成都是道教的发源地,从鹤鸣山、青城山,再到远点的瓦屋山;从八百岁的彭祖、到东汉张道陵,莫不与道教的起源有关系。

    只是,这远古之地,为什么却是中国汉朝时期的地域和文化历史?却是个很玄的秘密……

    在人间,最高级别的超人类,在古代时期,那就是“地仙”了。

    地仙其实就是住在人间的纯仙人。

    《仙经》云:“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於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

    《云笈七签》卷一一四:“此飞仙之所服,非地仙之所闻。”

    曾经有一座仙山,叫罗浮山,山中有个黄道人,相传东晋时,著名修士葛洪炼丹仙去,这黄道人捞其鼎中余丹吞之,遂为地仙。时时披发氅衣,出行山中。

    地仙也称为遍知真人,其实就是具有“天识”,可查知很广地域内的万事万物变化,是一只脚踏进大神通界的超人类。

    地仙主修阳神和元婴,主要修炼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一点真阳点化浑身阴质,可神游于日光之下,神游所至,便是能知,所以号称遍知真人。

    地仙者,天地之半,神仙之才。不悟大道,止于小成之法。不可见功,唯以长生住世,而不死于人间者。

    “地仙始也法天地升降之理,取日月生成之数。身中用年月,日中用时刻。先要识龙虎,次要配坎离。辨水源清浊,分气候早晚。收真一,察二仪,列三才,分四象,别五运,定六气,聚七宝,序八卦,行九洲。五行颠倒,气传于母而液行夫妇也。三田反复,烧成丹药,永镇压下田,炼形住世而得长生不死,以作陆地神仙,故曰地仙。”

    张芳芝记忆力很好,说起这些典故,居然说得滴水不漏,和背诵一般,很有兴趣地和小白讲解道:“我记得我爹有一本《仙术秘库》,里面有很详细的介绍:地仙者,为仙乘中之中乘,有神仙之才,无神仙之分,不悟大道,止于小乘或中乘之法,不克就正,不可见功,惟长生住世而不死于人间,所谓不离于地者,此也,古今来修仙得道者,以此类为最多数,其修道之始也,法天地升降之理,取日月生成之数,身中用年月,日中用时刻,长生不死,以作陆得游闲之神仙,故称之曰地仙。”

    “问世间谁人无忧,唯神仙逍遥自在。”

    林中忽然传来一声清脆悦耳的笑声,飘然走来了一个中年黄衣女子,这女子,相貌端庄,冰肌玉骨,甚是绝美人寰。尽管有些岁月的痕迹挂在眼角,但是那脱俗的气质,让人不敢逼视!

    “这位姐姐,你是说,做了神仙,就没有忧愁了么?”张芳芝问道。

    “人生无忧,有何来乐?酸甜苦辣,才是生命的滋味,小姑娘,做神仙,也不是那么开心的。”黄衣女子叹息了一声,看着她,甚是喜爱的样子。

    然而对一旁俊美的翩翩少年小白,却正眼都不看一眼。

    她一身黄衣飘拂,却是出家打扮,手持拂尘,恍若仙女下凡一般,一颦一笑,足以颠倒众生。

    “小姑娘,我方才听你说什么《仙术秘库》,那不是正一真人的压箱子底宝贝么?你是他什么人?”

    “他是我爹呀!”张芳芝毫无心机地脱口而出,他老爹眉头太响,也难怪自己老是端出来显摆一番番,以满足自己小小的虚荣心。

    黄衣女子眼中异光一闪,淡淡笑道:“哦,是这样啊。你爹和我算是多年好友了,我正要去拜访他……”

    “我爹三日前出游了,要七日后方回。你是我爹的朋友,怎么这么年轻呀,您叫什么名字?”

    小白越看越不对劲,忍不住扯了她的衣袖一下!

    张芳芝却没注意。

    “我呀?”黄衣女子忽然轻笑一声:“我就是你说的那三个散仙之一呢,我叫燕灵若,记好了呀。你应该叫我姑姑,我和你家可真是有亲戚的。”

    “哦,燕姑姑好。”张芳芝嘴甜心灵,很快就攀上关系了。

    “嗯……”燕灵若赞赏地点点头,越看越喜爱这丫头了。

    “小侄女,你刚才说到神仙的类别,姑姑在和你说一些你爹不知道的典故。”

    “好呀好呀!”张芳芝高兴地拍着白皙的小巴掌。

    燕灵若沉思了一下,才说道:“地仙之上,便是神仙,也叫大罗神仙,居于大罗天,不老不死永生不灭。”

    “仙境极乐无所忧愁。红尘凡人居于地界,顺生应死繁衍不息,得失苦乐情、欲交炽。”

    “对仙人而言,世间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在时间长河中不过转眼云烟,只有飞升紫府位列仙班,才是永恒的追求。而通常人们习惯把这些仙人分为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大罗神仙),天仙(大罗金仙),圣人六个种类。他们的身份是逐渐升高的。”

    “首先是鬼仙,当修炼到死后的灵魂不灭,它的精灵没有消失能够长久通灵而存在于鬼道的世界中。阴中超脱,神象不明,鬼关无姓,三山无名。虽不轮回,又难返蓬瀛。终无所归,止于投胎就舍而已。”

    “人仙是指修炼到没有病患延年益寿的地步的仙。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信心苦志,终世不移。五行之气,误交误会,形质且固,八邪之疫不能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

    “地仙是修炼到能腾云驾雾,寒暑不侵,知天地变化之深机,晓宇宙造化之玄妙,方登堂入室,天地都来一眼中。”

    “神仙(大罗神仙)是修炼到万寿无疆,具有种种神通。幻化无尽,一而万,万而一,身外有身千百亿。逍遥于宇宙间而真身永劫不灭。”

    “天仙(大罗金仙)……”

    燕灵若微微一顿,似乎看到了遥不可及的一个世界,眼中多了一丝失落和不甘,说道:“最高能修到形神俱妙,不受拘束,解脱无累,随时随地可以散聚元神,天上人间,任意寄居。”

    “圣人,乃传说中的存在。”

    按照燕灵若系统的叙述——从鬼仙以上,层次级级加深。

    人类修仙史上,能够记载到的巅峰,便是天仙了。

    天仙者,功成于三乘之中,迹超乎三乘之外,不为法拘,不为道泥,于天地有大功,于今古有大行,或效职为仙官,天官为尊,地官次之,水官又次,既为仙官升迁不已,历任于三十六洞天,而返八十一阳天,历任八十一阳天,而返三清虚无自然之界。

    总之,所谓天仙不离于天者近是,至其所以成之着,由于神仙厌居三岛,传道人间,道上有功,人间有行,与造物同参,经万古而不朽,及其一旦功行满足,受天书以返洞天,是曰天仙乃为仙乘中之无上上乘。

    小白和张芳芝听得她讲故事一般说了半个时辰,都听得五体投地,极为神往,对这个神秘的仙姑,更是多了几分敬仰。

    不过小白毕竟是妖,天生对人类有一种本能的警惕和防备,所以也不知道为什么,尽管他看不出什么异处,却老感觉这燕灵若,有一丝丝的不对劲的地方,却说不上来……

    “哎呀,说了弄半天,我也口渴了。你爹既然不在,我也就不去叨扰啦。我去这附近的金花庙,会会那个高僧心莲和尚,顺便讨口水喝。”

    燕灵若笑着说道。

    “哎呀,我这朋友也正要去庙里呢,我们一起去吧。”张芳芝口无遮拦地说道。

    “哦?这位小公子,你去庙里做什么?”燕灵若饶有兴致地第一次正眼看着小白,问道。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青丝风雷的小说人间无上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人间无上最新章节人间无上全文阅读人间无上5200人间无上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青丝风雷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