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不觉已是雁尽衡阳的深秋时节。
这年的九月二十是周太后四十岁寿辰,这是周太后自入主长乐宫之后第一个整寿。朱见深为了表示以天下养的孝心,决定为周太后大办千秋盛典。周太后虽然觉得这是儿子的一片孝顺之心,但因碍着钱太后在那里不自在,便不肯张扬。怎奈宫廷上下一再坚劝,而钱太后也似乎并无妒意,周太后这才勉强答应了下来。
太后做寿自然是惊动天下一等一的大事,从重阳节开始,各地的王府以及督抚大吏敬献的寿礼便陆陆续续地进京,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讨好皇帝的绝好机会,所以无不挖空心思的争相巴结。各色贡品无不极尽淫巧,奢靡罪过竟也顾不得了。外吏尚且如此,京城中的权贵更是争先恐后,唯恐不及。寿礼呈送进宫中,由司礼监一一造册登记,在庆典前三天把这些寿礼一溜摆在长乐宫正殿须弥宝座之下,朱见深陪着周太后在丹墀以上高坐,怀恩等司礼监的大太监一字排开,分别念着各自手上的礼单,周太后听了一阵,便摆手说:“你们不用念了。”又转对朱见深道:“皇儿,众臣工一片忠心我全都领了,只是如此多的奇珍异宝,却也太过了些。”朱见深忙说:“母后教训的是。只是母后虽然崇节尚简,但是以中国之大,这点寿礼不过是群臣们的一点孝心。母后贵为帝母,理该天下万民钦敬,倘若拒绝到冷了他们的心了。”周太后听罢看看儿子,轻轻说道:“我只是担心上有好者,下必甚焉。皇家奢侈之风一开引得天下效仿,那天下的臣民百姓岂不是遭了秧?况且我贵为帝母,富贵以及,也不在消受他们这点孝敬。罢,大家的心我领了,下次再不许这样。要他们把心思全用在百姓身上岂不是更好?”
周太后这番教导朱见深倒不以为然,只是不敢惹母亲不高兴,泛泛的应着。好在周太后并没有在意。
怀恩等请周太后亲自过目寿礼。朱见深忙搀扶着周太后走下丹墀。离丹墀最近一溜三桌是朱见深以及后妃们进献的礼物,怀恩等人跟在周太后身后面,见周太后目光在哪件礼物上停留便急忙报出这件礼物是何人所献。周太后命人展开一卷立轴,就见上面画的是一幅水墨观音像,那面目慈祥,眉眼和周太后颇为相似。周太后信佛的,一见到如此一幅画工上乘的观音像便自喜欢,又见颇和自己相像,便知作画者把自己比作观世音菩萨,更是心花怒放。便问:“这是谁进献的?”怀恩忙道:“这是永福宫淑妃娘娘进献的水墨观音一幅。”周太后满意的道:“亏得淑妃这孩子,琴棋书画倒让她占绝了。”当下命人把这幅观音圣像悬挂在长乐宫佛堂之中。忽又看见一支晶莹剔透的玉碗,便命人拿过来放在手里仔细的把玩,怀恩便道:“这是景仁宫皇贵妃娘娘进献的和阗羊脂玉碗。据说这是宋代宫廷所藏的宝贝。”一听说这个玉碗是万贵妃进献的,周太后脸上的笑容全失,冷笑道:“这万贵妃是哪家的公侯勋贵出身呀?竟有这么价值连城的宝贝来做寿礼。”众人听周太后这话哪一个敢回,各自低头不语。朱见深本想为万贵妃辩白几句,却见周太后脸色不对,恐招母亲更不高兴,便只得陪笑请周太后再看他人的礼物。周太后冷哼了一声,把玉碗随手交给身边的一个宫女手里,只是草草的看了看那些琳琅满目的寿礼便说有些乏了让众人退下。怀恩等人忙起应了声是便要躬身往外走,周太后却叫住怀恩说:“怀恩你且留下,我有话说。”周太后转对朱见深说:“你也不必在这里陪着了。”朱见深也只好答应着退下,其他人随之而去。周太后叫上怀恩到后面的寝宫去,怀恩应着随在周太后的身后亦步亦趋的跟着。
进入寝宫,周太后在软榻上坐下,喝了一口参汤才吩咐给怀公公看座。怀恩谢了坐斜签着坐下,就听周太后问:
“怀恩,我早听人说万贵妃富甲后宫,初时还当是讹传,如今一看果然出手豪阔。她一个宫女出身,娘家又不过是寒微之族,一辈子也挣不出来这样的奇珍异宝。我久居深宫耳目闭塞,你倒说说这只玉碗究竟是什么来历?”
怀恩低头斟酌了一下说:“回太后的话,自古因贵而富,因富而贵的典故不胜枚举。万贵妃宠冠后宫,皇上对她可谓言听计从,自然少不得有些幸进之徒巴结趋奉,一来二去自然拿出一二奇珍也不足为奇了。奴才虽不知道这只玉碗怎么落到万贵妃的手里,但是奴才却见过这只玉碗。”
周太后警觉地问:“你在哪里见过?直管说。我这里说话没有人敢传扬出去。”
怀恩说:“在大学士万安的家里。他给奴才看过这只玉碗。他亲口对奴才说这只玉碗是宋朝庆历年间西域鄯善国进献给仁宗皇帝的。为宋室历代所珍藏,后来宋朝灭亡后便失落于民间了。”
“万安?!”周太后深吃了一惊。既然这玉碗是万安所藏,又怎么到了万贵妃的手里?难道二人之间有什么纠结吗?难道身为阁部大臣的万安竟然厚颜无耻地结交内宫?难道万贵妃恃宠而骄竟敢违背祖制勾结廷臣干预朝政。万贵妃在宫中如何受宠周太后都可以置若罔闻,但是万贵妃要是敢违背后宫不得干预朝政的祖训,周太后却不知能等闲视之。因说道“万安如今位极人臣,如何要如此逢迎一个宫妃?难道身为大臣就不顾礼仪廉耻不怕王法了吗?”
怀恩道:“太后有所不知,万阁老和万贵妃攀认了同宗。据说万阁老还小万贵妃一辈呢。”
周太后一听顿时便气恼了。心想这万安真是厚颜无耻,堂堂的大学士,位高权重,百官之表率,怎么竟为了一己之私甘做他人晚辈?难道就一点礼仪廉耻都不顾了吗?用这样的人辅佐朝政,这大明王朝还有什么盼头?何况周太后更有一种担心,她明确的感到万贵妃的手正从后宫伸向外廷,倘或万贵妃和万安勾结起来相互表里,将来一旦羽翼丰满,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还不全落在她的掌握之中?当年唐高宗时的武则天不就和现在的境况一样吗?不管将来怎样,周太后都有责任防患于未然,必须在万贵妃没有真正形成她的一派势力的时候当机立断。当然万贵妃虽然宠冠后宫,但是她的命运多少还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只是那万安,周太后不好就一时把他赶出内阁,毕竟她虽是皇太后,但碍于祖制,她也不好去干涉一个朝廷大臣的进退。不过要想一个万全之策,要万安明白厉害,晓得知难而退方好。周太后沉吟半晌方说道:“怀恩,你传哀家懿旨,就说皇帝御极以来,多亏了文武重臣尽心辅佐。今当哀家千秋之庆,普天同庆之时,眷念重臣辛劳国是,特与重赐。内阁上,五府六部的重臣全部要赏到,你就去草拟一个赏格来我看。不过你记住万安的赏赐由我亲自安排,你亲自去送。”
怀恩深悉太后的用意,忙应了声是,见太后再无吩咐才诺诺的退了出去。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