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缘从村里回来,对静如说:村里的姑娘媳妇可羡慕明月了,夸她的嫁妆好,木料地道,做工细致,式样新颖,花样精巧,都说多亏了您疼她,给她置办的陪送好。静如听了没说话,明缘接着说:她们还说杨先生欠你人情债,这才出资为你给明月置办了这些家具。静如听了微微一笑,说:这些话也就是姑妄说之,姑妄听之就是了,哪里有什么人情债,人情帐。明缘又说:明月她可是深信不疑。静如说:这个傻丫头,傻人有傻福,你惠闲师太和她有缘,说她缘起普化,缘结听松,缘佛三载,缘乐无穷,心疼她,爱见她,希望她舍戒还俗后,能有一个好的归宿,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后半生,就拿我说事儿,说什么十三郎欠我人情债,这话也就是说说而已,她也知道十三郎身为南海巨贾,腰缠万贯,修个且坐亭花那么多银子都不在意,这点小钱儿就更不当回事儿了,再说,十三郎对四月十分好感,也同情明月的处境,他也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乐见其成,自然会搭手相帮。你抽空去看看明月,看看她和婆婆处得怎么样?”
明缘说:“四月奶奶对明月挺好的,有她照着,明月不会受委屈的,您放心吧。”
“还是抽空去看看,一并向四月奶奶问个好。”
“是。”
屋外有人喊道:“大师在家吗?”
明缘笑了:“说曹操,曹操到。”
进门来的正是四月奶奶,手里提着一个篮子,里面放着一把青菜,笑着说:“来的不是曹操,是曹操他姥姥。”逗得明缘“嘿嘿”地笑了起来。
说话间,祥嫂也进了门,见四月奶奶在场,和大师打过招呼后,便急忙问候道:“奶奶您也来了,您老人家好。”随手把一双布袜子递给了明缘,然后,对大师说,“上次来,见她的袜子破了,就给她做了一双。”
明缘急忙谢道:“谢祥嫂。”
——明月憨,直,说话办事直来直去,有时候还办点儿出人意料的傻事儿,逗得静如高兴,是静如的开心果,她舍戒还俗出嫁了,难免会空闪师父一下,四月奶奶她们想到了这种情况,便变着法子来寺院里和静如说说话,聊聊天,今天表面上是来送菜,送袜子,其实是来和静如聊天,为她解闷的。
静如说:“我正和明缘说起明月,这孩子可听话?没惹你生气吧?”
四月奶奶说:“我还生气?高兴还来不及呢?师父你调教的好,这孩子又实在,又勤快,干活计不惜力气,还麻利,四月子有福,娶了个好媳妇。”
祥嫂问:“奶奶,明月还做早课不?”
四月奶奶说:“做,天天做,每天早早起来,先给菩萨上香,礼拜,念阿弥陀佛。”
明缘说:“她也只会念阿弥陀佛。”说罢,觉着自己失口了,偷偷地看了师父一眼,悄悄地向后退了一步,躲在了祥嫂的身后。
四月奶奶说:“谁说不是,我问她你怎么不读经文?她倒回答的实在,她说她不识字,不会读经文,只会念阿弥陀佛。”
静如说:“念佛好,我说过:心中有佛,向善而践诺,乃是最大的虔诚,在何处拜佛,拜不拜佛,无碍,只要心中有佛,在何处诵经,会不会诵经,也无碍。当年白居易写过一首念佛诗,是这样说的:
余年七十一,不复事吟哦,
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
何以度心眼,一句阿弥陀,
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
假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
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
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
达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
达又作甚么,不达又如何,
普愿法界众,同念阿弥陀。
明月一身如云水,悠悠任来去,闲邪存诚,敦伦尽份,无妄念,不奢求,不作达,不臆想,信佛,敬佛,礼佛,念佛,心中有佛,佛会保佑她的。”
四月奶奶说:“大师说的也是,借你的吉言。”
祥嫂说:“想不到白居易竟然也与禅宗有缘。”
静如说:“他何止有缘,禅宗人物传记《五灯会元》是一部十分严谨的着作,其中收入的人物几近苛刻,白居易以得法居士的身份位列其中,与那些超佛越祖的大师们并驾齐驱,足见非同寻常。”
白居易,法号香山居士,一生好佛,外服儒风,内宗梵行。唐长庆二年,任杭州太守,一日,他见到秦望山上禅道高明的鸟巢禅师,向禅师请教:“什么是最深奥的佛法?”
鸟巢答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不屑地一撇嘴:“这种浅显的道理,连三岁小儿都说得出来!”
鸟巢说:“三岁小儿虽道的,八十老人行不得!”
宛如一声霹雳在头顶炸响,惊得白居易冷汗如雨,是啊,佛法本来就是人人明白的常理,关键是身体力行,从此它一改口头禅的文人弊病,下工夫实际参究,真正契入了美妙的禅机。
静如接着讲:
“一天,白居易信步走进深山之中的留沟寺——一座司空见惯、普普通通的荒野村庙,寺院中有一株古松,苍翠如铁铸,盘曲若虬龙,墙壁上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历代文人雅士咏诵古松的题诗,白居易看后嘴角泛起淡淡的微笑,寺院住持法眼如炬,说道:“香山居士想必心有所感,不妨说将出来!”
白居易轻轻吟诵道:
烟叶葱茏苍尘尾,霜皮驳落紫龙鳞。
欲知松老看尘壁,死却题诗几许多。”
四月奶奶问:“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女人无才便是德,老太太在家时,裁剪手艺学得精通,这咬文嚼字,舞笔弄墨却不在行了。
静如看了一下明缘,明缘摇了摇头,说了声“徒儿不明白”。
祥嫂年幼时读过不少的唐诗宋词,她说道:“这首诗虽然只题古松,话不及禅,然而却充满了禅理禅意真知妙语:古松无语,历尽沧桑,世事变幻,一生不永,松树如此,人生何不如此?”
静如说:“说的极是,物我一体,物我合一。”接着,又轻声吟道: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土偶然留指印,鸿飞那复计东西。”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