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有钱就是硬道理 第4章(下) 董源墓

本章节来自于 有钱就是硬道理 http://www.lishu123.com/14/14392/
    老人说他姓李,名叫李天鹰,是三国大将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总统领李典的后裔,世世代代从事盗墓的行当。

    其先祖李豪杰曾经在元末曾是摸金门掌门,总领天下摸金门、搬山门、卸岭门、发丘门等各大盗墓门派,是当时天下北路绿林总舵主,曾经率领八十个卸岭力士深入漠北破坏了成吉思汗陵的几处附陵,助朱元璋恢复了汉人江山。

    其祖父是盗墓行业鼎鼎有名的洛阳铲发明者李鸭子。

    解放后,李鸭子担心革命政府清算他的旧账,便在1948年开春前偷偷卖掉所有家产,携家带口的扮作难民流落到浙江宁波慈溪一个名唤九龙坳的荒山定居。

    解放后,由于政府管制严厉,普通老百姓根本无法出远门。李鸭子一家很是消停了一段时期。幸亏九龙坳上古墓多且方圆十几里只有李鸭子一个宗族的七八户人家居住,有利于忙时耕作,闲时便利用九龙坳附近的古越国古墓现场教学盗墓技艺。在收获颇丰的同时也保证了没有让祖传的盗墓技艺失传和荒废。

    改革开放后两年,李家人开始像其他做手艺活做小买卖的浙江人一样流窜于全国各地,开始祖传的行当——盗墓。十几年下来,除了死于红毛僵尸的两个人外,其余人全部发了大财。发财之后,年轻人开始搬进慈溪城关买房开店,或去宁波买房开店,或去杭州买房开店,或去上海买房开店,或去上述几个城市买地开厂。

    随着浦东大开发,无论是开店的,还是开厂的,一个个都做得风生水起,赚的盆满钵满!

    随着资本的不断增加,开始有人领头联合家族中众人合股开办了一家房地产公司。

    真是隔行如隔山,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原来房地产生意竟然那么好做,只要和政府领导关系硬,做起来竟然比盗墓还要赚钱得多!

    以致后来根本就没有年轻人愿意学习祖传盗墓的技艺。那些洗手上岸经商的中壮年人,由于生意兴隆,赚钱容易,也都不再愿意冒着生命危险餐风露宿去盗墓挣钱!同时也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再去学习祖传盗墓的技艺和从事盗墓的行当。

    如此一来,一个响当当的盗墓家族,到最后愿意外出盗墓的只有李天鹰和把兄弟张风陵两人。两人原本儿女有成,丰衣足食,过着足够富裕的生活,有足够的资本在家含饴弄孙,颐养天年;或者外出随性畅游天下大好河山,怡情养性!

    只是兄弟两人一来痴爱盗墓,充分享受盗墓过程的惊险、乐趣和成就感!一年不盗一两个有分量的古墓就浑身上下里里外外不舒服。二来怕在他们手上断了盗墓的香火,以致到地下愧对列祖列宗列师,想在外面寻找一个靠得住的人传承盗墓的技艺。

    万事成的老家古称钟陵县。素称“东南之屏蔽,闽浙之门户”。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置钟陵县,隶于豫章郡。唐废钟陵入南昌,宋改置进贤镇,寻升镇为县。有栖贤山,唐抚州刺史董源携家居此因名。宋崇宁二年(1103年)置进贤县,属江南西路隆兴府。元属江西行中书省龙兴府,明属江西洪都府,清属江西布政使司南昌府。民国元年属豫章道,民国15年(1926年)进贤直属省辖,民国21年(1923年)隶属第一行政区,民国28年隶属十一行政区。1949年5月16日,进贤解放,成立人民政府,隶属于**赣东北区党委贵溪专区。1949年11月,隶属南昌地区。1958年12月隶属宜春地区。1968年2月28日,隶属抚州地区管辖。1983年7月27日,划归南昌市管辖。

    进贤县属九曲灵蛇地,盛产才子佳人,虽出不了天子王后等大人物,但几百年出一个状元、宰相、词人、画家等才子倒也可以。几千年来,整个县域只有几座值得一挖的古墓。其中一座古墓传说是五代山水画大家董源的墓,墓中藏有唐草圣张旭的《郎官石拄记》真本。

    传说董源告老还乡后隐居钟陵栖贤山,寄情于山水,多有书画巨作。董源临终时,吩咐家人将他最钟爱的三幅画和《郎官石拄记》真本陪葬。

    今年清明节前半个月,李天鹰和把兄弟张风陵两人来进贤钟陵栖贤山附近探寻董源的墓。凭借“寻龙诀”和“分金定穴”要术,两人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便找到了董源的墓。

    董源的棺椁只是埋在栖贤山一座不高的山坡的半腰上,由于年久和开采石灰岩的缘故,原来埋在山腹中的棺椁,到现在离地表不过两米。

    1923年,河南洛阳马坡村村民李鸭子来到他家附近一个叫孟津的地方赶集,转了一会儿,他便蹲在路边休息。李鸭子平日里以盗墓为生,所以他经常想的也是有关盗墓的问题。

    突然,他看到离他三尺远的地方有一个包子铺卖包子的老板在地上打一个小洞。

    卖包子的老板在地上打洞的工具引起了李鸭子的兴趣。因为李鸭子看见,那个东西每往地下戳一下,就能带起很多土,而且可以垂直打直径很小很深的洞。

    盗墓经验丰富的李鸭子马上意识到,这东西要比平时使用的铁锨更容易探到古墓。

    于是他赶快和包子店老板套近乎,买了很多包子,然后比照着那个打小洞工具做了个纸样,再找到当地有名的铁匠陈印娃照纸样做了实物。

    从此以后,洛阳铲开始步入辉煌时代,直至名闻世界。

    河南洛阳邙山上冢垒嵯峨,几无卧牛之地,地下随葬品埋藏极为丰富。

    有了洛阳铲之后,李鸭子盗墓的效率大为提升,收入也以几何级的速度提升。不到五年,李鸭子家族就探遍了邙山古墓,也获得了大量明器,从成为一方富豪。

    由于李鸭子做人低调,且始终认为盗墓得来的财富不宜张扬,以免遭土匪抢劫,从而被天谴!所以,李鸭子一族虽然富甲一方,却始终不为人知,始终只是一群隐形富豪!

    郑和七下西洋后,中国的古文物和精美的工艺品,为西方商人所看重,“不惜重金,购于黑市”。出于偷挖古墓中明器的需要,洛阳的凹形探铲,实际上明代中叶即流传于民间盗墓家族。由于盗墓算不上是个光荣的行业,挖人祖坟的事历来为人不齿。出于技术保密和职业保密的需求,洛阳铲在遇到李鸭子之前,流传范围一直很狭窄。

    著名的考古学家卫聚贤在1928年目睹盗墓者使用洛阳铲的情景后,便将洛阳铲运用于考古钻探。在中国著名的殷墟、偃师商城等古城址的发掘过程中,洛阳铲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今,学会使用洛阳铲来辨别土质,是每一个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功。

    20世纪50年代,洛阳成为重点建设城市。工厂选址时常遇到古墓,以机器钻探取样,费时费工,于是工程施工人员就利用洛阳铲,准确地探测出千余座古墓。之后洛阳铲被推广运用到全国各地,并很快传到东欧和亚非各国,洛阳铲从此驰名中外。

    如今,洛阳铲是中国考古钻探工具的象征。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考古代表团访问阿尔巴尼亚时,曾赠送一把打造精致的洛阳铲作为礼物。

    洛阳铲因为是要做为挖掘探洞、采集探土之用,故而铲身不是扁形而是半圆筒形,类似于瓦筒状,很像七八十年代常见的一种凶器——管儿插。

    常见的洛阳铲铲夹宽仅两寸,弯成U字半圆形,铲上部装长柄。洛阳铲虽然看似半圆,其实形状是不圆也不扁。洛阳铲的制作复杂,光制造工序就有制坯、煅烧、热处理、成型、磨刃等20多道工序,其中最关键的是成型时弧度的打造,需要细心敲打,稍有不慎,打出的铲子就带不上土,故而只能手工打制。

    洛阳铲长20至40厘米,直径5至20厘米,装上富有韧性的腊木杆并且接上特制的绳索,就可以打入地下十几米,甚至几十米深处。铲子提起之后,铲头内面会带出一筒土壤。随着不断向地下钻探,盗墓人对提取的不同土层的土壤结构、颜色、密度和各种包含物进行分析:如果是经过后人动过的熟土,地下就可能有墓葬或古建筑。如果包含物发现有陶瓷、铁、铜、金银、玉器、木质物,就可以推断地下藏品的性质和布局。

    经验丰富的盗墓人凭洛阳铲碰撞地下发出的不同声音和手上的感觉,便可判断地下的情况:因为夯实的墙壁和中空的墓室、墓道的结构大不一样。

    随着时代的发展,普通的洛阳铲已经被淘汰。人们在普通洛阳铲的基础上改造出了新型洛阳铲。新型洛阳铲分重铲和提铲(也叫泥铲)两种。

    由于洛阳铲铲头后部接的木杆太长,目标太大。所以后人改用长半米上下螺纹钢管替代白蜡杆。螺纹钢管可层层相套,随意延长。平时看地形的时候,就拆开,背在双肩挎包里。

    如今,洛阳铲的家族已经十分庞大,比如电动洛阳铲,俨然是一个小型的钻探机。

    此外,挖的墓不同,盗墓工具也不同。

    探汉墓要用洛阳铲演变而成的重铲,挖唐墓要用扁铲(类似鲁智深的月牙铲),进入汉墓墓室(汉墓多为墓坑,多已塌陷)捣土时用滚叉和撇刀。

    如今的洛阳铲已经被精明的商家做得更加完善,更方便携带。现在的洛阳铲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六大主要组成部件:铲头、配重杆、加长杆、吊环、安全绳以及携带包。六大主要组成部件可以通过丝扣的方式连接起来。

    如今的铲头分为;土铲头,破砖铲,泥沙铲头以及筒子铲四大类。

    土铲:和名字一样主要用来开凿由土构成的土壤。

    破砖铲:由于一般的铲头遇到强硬石材无法继续挖掘探测而专门设计的一种铲头,用于打碎石块,砖瓦。

    泥沙铲:普通的铲头无法把泥沙带出,在土铲的基础上增加铲头出两侧护翼让洛阳铲在泥土,沙质的土壤也能够照样快捷的工作。

    筒子铲:一种新兴的产品,它的作用主要是对付淤泥,在其他铲头看起来几乎不可能带出的如水一样的泥沙,它却可以轻松带出,也是现在被探测人员称绝的铲头。

    掏沙铲:一般用于戈壁、沙滩、河滩、沙地等。这些地方土质松软不易带出,掏沙铲独有的设计解决了这一难题、能顺利的带出土壤。

    现在的配重杆基本分为两类:口径2cm和口径2。5cm。因为部分大铲头2cm的配重不能带来配重的效果,于是增加了2。5cm尺度的配重杆。配重杆的作用就如同标枪的前面,可以使洛阳铲更加准确和有力的向深层挖掘探测,现在都是以丝扣的方式连接。

    加长杆的作用加长整体长度,因为它也是由丝扣连接方式,理论上是可以无限加长的,但是没有必要加过于多的加长杆,因为有吊环。

    吊环:看起来比较一般,它是所有丝扣连接洛阳铲的最顶端,起的是在深坑探索时把洛阳铲从深层取出的作用。是现代洛阳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安全绳:连接吊环负责把整个洛阳铲从深坑中带出。

    携带包:现代的洛阳铲方便携带可装可卸,有一个包来包装洛阳铲。和从前的洛阳铲相比,用起来要方便许多也更加专业化。

    由于来之前就确定是唐墓,带的工具对路,加上对栖贤山的地质结构有所研究,特别是由于塌方等原因导致董源的棺椁里地表不到两米。所以两人没费多少力气就进入了墓穴。

    董源墓没有机关没有凶物,只有一条长约四米的蟒蛇守护。那条蟒蛇一口咬住先进去的张风陵的大腿并且马上缠住张风陵的身体,张风陵给蟒蛇缠了个半死。幸亏这种情况,两人在盗墓时也遇到过。李天鹰一见大事不妙,便快速从口袋内掏出锋利的超薄匕首,三下五除二的在蟒蛇身上划拉了几下,隔断了蟒蛇的几处肌肉。等蟒蛇反应过来松开嘴巴时,蟒蛇已经无力游走,只是头部一段垂死挣扎着。

    张风陵大怒,待喘匀气后便拿出匕首快速地切断了蟒蛇的蛇头。

    一看蟒蛇有些年头,两人便各捧起一段蛇身喝起了蛇血。

    喝完蛇血后,李天鹰拉出蛇内脏,一把扯下蛇胆,然后口一张吞下了蛇胆。

    打开棺椁后,两人一阵狂喜,棺椁内陪葬东西还真不少。

    最上面一层有两件金器和十件银器:一个金盘,金盘中放着一个金酒壶、九个银酒杯。两件金器透出一股紫色,应是紫金;九件银器表面已经氧化,呈灰白色。

    第二层器物比较少:五只大小不一的毛笔,一块端砚,一块歙砚,四块徽墨。端砚、歙砚、徽墨完好,毛笔却全部腐化成粉末,一动就散开了。

    最下面一层总共只有三长两短五件包裹:包裹的最外层是古人用来编制蓑衣的棕榈树树皮,已经腐化;棕榈树树皮下面包裹着一层土布(棉布),同样已经腐化;土布下面裹着几层油纸,同样已经脆化;油纸下面是几层草纸,已经脆化,但最里面一层还有一定的韧性。

    打开草纸后,三件长包裹中露出的均是长轴山水画:那些画近看笔意甚是潦草,画面一片模糊,几乎看不出画的什么,但远看的话,则远山近水、山峦雾霭、山花树木、秋草渔樵等无不活灵活现,秋毫毕现,让人方法置身于明山秀水之前。

    三幅长轴山水画分别取名为:《潇湘秋色》、《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看落款和笔法,两人几乎可以百分百肯定挖到了董源墓,得到了董源的代表作品。

    打开草纸后,一件短包裹中露出的一捆竹简。展开竹简一看,原来刻的是唐草圣张旭的《郎官石拄记》全文。将竹简串起来的麻绳有些地方已经因腐化而断或脱落。除了刻满《郎官石拄记》文字的竹简外,还有几片竹简刻着“栖贤名山,钟陵胜地。灵蛇九曲,人杰地灵。水蕴玉而生倾城女,地生华而育肉灵芝。吾落叶归根,非奢望得肉灵芝而成仙,但只求乐山水人而延年。《郎官石拄记》,天下妙品也!吾至爱也!临摹之,刻之,以娱心也……”等文字。估计是董源舍不得将《郎官石拄记》真本悬挂于厅于室,特地刻了一竹简便于把玩。

    打开草纸后,另一件短包裹中露出的一个四方木质漆盒。木质漆盒制作精美,正面绘有山水人物画。打开木盒,里面竟然又是一个包裹。里面包裹的包装方法和外面的包装方法相同,也是一层棕榈树皮,一层土布,一层油纸,一层草纸,打开最里面的草纸,露出的是一卷短轴,短轴上有题跋,题跋显示竟然真的是唐草圣张旭的《郎官石拄记》真本。

    张风陵和李天鹰兄弟俩大喜,感觉收获大得出乎意料,便也决定摸金到此为止,以免损坏古人衣冠。两人合上棺材盖,然后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再兴高采烈地退出盗洞,最后用土填好盗洞口,掩上一些草木和树叶,便将东西搬上车,开车回进贤县城皇家宾馆。

    回到皇家宾馆时,天色已经大亮,一看表,竟然到了八点二十。两人将东西搬进房间,稍微洗漱了一下,换了一身衣服,然后开车去进贤人民医院,挂了外科,给张风陵的伤口消了毒并包扎处理了一番。

    吃过早饭后,两人心满意足地睡了一通好觉。醒来后已是下午五点多。

    晚饭后,两人挂起“请勿打扰”的牌子,关起房间门再次将盗到的宝物全部搬出来,一件件摊在床上欣赏。看着看着,两人便觉得不对劲,只见三幅长轴山水画和唐草圣张旭的《郎官石拄记》真本竟然颜色越来越暗,待要卷起画轴时,只见那些画轴开始一片片化成灰散开,就连唐草圣张旭的《郎官石拄记》真本也一样化成灰散开,就连竹简上的麻绳也全部化成了灰,只剩下一片片竹片散铺在床上。两人不由得目瞪口呆!心痛不已。

    突然房间一暗,日光灯闪一下暗一下,一阵无名的刺骨阴风从窗外卷进房间,同时一阵苍老的声音响起:“一饮一啄,自有天定;有缘自相见,缘尽莫强求。我去也,谢谢你们惊醒我!我也该往生乐土了!我去也!”两人定睛一瞧,只见一个相貌堂堂的老者衣袂飘飘地在房间内一转圈,然后卷起字画的灰尘呼地一声破窗而出!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万树繁花的小说有钱就是硬道理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有钱就是硬道理最新章节有钱就是硬道理全文阅读有钱就是硬道理5200有钱就是硬道理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万树繁花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