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章节目录 第九章 刘氏当兴,李氏为铺

本章节来自于 嘉禾天下 http://www.lishu123.com/137/137300/
    来找卖谷人刘秀的是宛城人李通李次元。当年在长安做五威将军从事的李通和太学生刘秀是有过几面之缘的。

    李通跟刘秀年纪相仿,但人家家中有世代巨贾之富,父亲又在长安任宗卿师,刘秀还是穷学生的时候,李通便做上了五威将军从事。李通和刘秀很是投缘,谁让刘秀那时候常出入“尚冠里”,常和几个高位上的人打交道呢?这么一个聪明的老乡,书卷气里又时常流露出英武大志,想不引起李通注意及主动交好都难。

    那时的李通除了跟刘秀谈太学谈新朝中为官,就是谈星历谶记。一开始刘秀还惊奇李通怎么懂那么多谶记,后来才知道人家那位做宗卿师的父亲就是习研天文历数和预言凶吉图谶的。

    但是直到刘秀离开长安,甚爱谈论此道的李通却把一句从父亲那里得来的谶,自个儿留了起来。他不是不想跟刘秀谈,而是那个谶太震撼了,也太危险了,而且好像也不到时机,还有万一所谈非人呢?几年过去了,世道越变越糟,那句谶在李通肚子里越来越捂不住了,一听仆从说看见刘秀正在街上卖谷,便毫不犹豫地就赶来了。

    几年不见,一见如故,两个人相谈甚欢。那乱糟糟的市集实在不是李通要谈大事的地方,他让仆从把刘秀的粮食收拾收拾先别卖了,直接就把刘秀拉到了家里。

    在去李通家的路上,刘秀才知道为什么会在宛城遇到这位前五威将军从事。原来在刘秀离开长安后,李通就由五威将军从事出补巫县县丞。干了两年便不想干了,辞职回家。

    李通说,我做那个官,不为那点俸禄,就是想出去见识见识,你不知道要做一个好县丞有多难,那两年我卖了力了,可这个世道,唉,越干越没兴头,我又不缺那点钱,何苦呢!

    刘秀听得直暗暗咋舌。家财厚,老父为皇帝近臣,人家把做官当玩呐,做也易辞也易啊,这可真不是自己这个卖粮的前朝皇族子孙能比的。不过等刘秀进了门喝上了李家的茶才明白过来,李通之所以不做官了,还有个重要原因,同样也是他特意把卖粮皇族热情请来家奉为上宾的原因。

    李通说,“刘氏当兴,李氏为铺”。这句李通从老父那里得来的从没跟别人说过尤其没跟刘秀说过的谶,着实让刘秀惊诧住了。

    刘秀跟着长兄,是有把王莽拉下皇位夺回汉家江山的志向,可这一切还是暗中进行的,尽管长兄有点人势,舂陵的官府这么多年也拿他们没办法,但毕竟没有跟绿林军赤眉军那些没活路才造反的人一样,不要命地真刀真枪跟官府干过,更没有明目张胆扯杆大旗叫喊着要跟新朝要回大汉。

    现在,李通李次元,家资万贯当官都不稀罕的富家继承人,既非需要挣命也非被新朝打压,却不但替刘氏扯起了旗,更给他自己封了个无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刘秀心想,这不会也是你不想当官而想多“见识见识”的心血来潮吧?望着那张雄心勃勃的脸,深深的疑虑只能让刘秀报之以摇头,坚决摇头。

    李通急了,用了近一个时辰的口舌,列举他这些年看到并经历的乱象以证明王莽倒行逆施必长久不了,并说此事他早和从弟李轶商量过了,兄弟俩长期冷眼旁观,一致认为刘汉宗室中唯舂陵刘縯刘秀兄弟豪义厚德,是可以成大事的。

    李通要让刘秀相信,兴复汉室的愿望是你刘秀的,也是我李通的,但归根结底是你刘秀的;而做为本不相干的人,我的志向就是做从龙之肱股之臣,非天翻地覆之事业不能慰我平生之雄心。为什么要这么做?不是告诉你了么,谶呀,这是天命!

    刘秀最终明白了,这是一个跟他一样有着非凡或危险志向的人。虽然贫富悬殊,虽然他姓刘他姓李,但并不妨碍他们都心存理想,更不妨碍他们理想的方向一致。这个奉一句谶为天命不可违的富家子,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在为自己的雄心大志寻找一个突破口。做为突破口的刘秀,自信心也在李通的鼓动下回来了,那些此前认为准备不足时机未到等等,也不是问题了,现在当机立断最重要。但一向谨慎的刘秀还是问道,

    “李兄,这不是小事,你这么做,令尊宗卿师又该如何?”

    你这是要造王莽的反,有没有想过你家老爷子还是王莽手底下的高官呢?李通闻言微微一笑,只道,

    “这个我早有打算。文叔兄不必考虑我这里,只来看看我琢磨的咱们起事的第一步如何?”

    按照刘秀和李通兄弟的计划,李通在宛城调动手下宾客门人子弟,筹集兵器粮草;李轶和刘秀回舂陵,与刘縯一起准备准备,把门人宾客和宗室子弟组织起来等待合兵;然后,最重要的,造反第一刀,是在棘阳都试骑士日那天,劫杀前队大夫和属正,谁叫他们是管都试骑士的最高长官呢,第一刀当然要拿他们来试先。

    结果,宛城的准备还算顺利,舂陵就有点意外了。那时刘縯大包大揽,说把人集结起来他一个人就办得了,刘秀和李轶便又返回了宛城准备,他们也没想到凭长兄的能力,舂陵会有什么特别情况。

    而实际是,刘縯的宾客没的说,可宗室们就大不一样了。

    造反?宗室子弟们个个眼瞪似牛铃,一蹦三尺远,俱是唯恐避之不及的模样。

    伯升大侄子,伯升大爷,伯升大叔,伯升兄,伯升弟啊,你这是要我们的命么?你平日里自己瞎折腾也就罢了,干嘛还要拉上我们!你倾身破产的鼓捣,也想让我们倾身破产?不干,不能干!

    刘縯这才明白,所谓理想,所谓大志,不是每个姓刘的子孙都跟他一样,姓刘的也有很多安于现状以饿不死为上,不姓刘的也有很多心怀汉室以光复为荣。刘縯耐着性子跟宗亲们解释,鼓动,怎奈宗亲们油盐不进,更别提亲叔父刘良已经把他骂了个狗血喷头。

    刘縯愤闷而又无奈,心里早就开了骂:平日里都乡里乡亲好的不得了,结果一遇大事全是一帮缩头乌龟,癞狗扶不上墙!

    其实刘縯没有理清这里面的症结所在。做为刘氏子孙,哪个心里能没点想法,哪个愿意看着老祖宗的江山姓了王,又有哪个愿意看着姓王的如此糟蹋本属老刘家的东西?只不过看看刘伯升手底下都是些什么人啊,劫杀盗,他们什么没干过?刀锋上混命的人,有今天没明天的活路,他们的头头刘伯升,什么时候干过一件稳妥的事,不都是提着脑袋去冒险吗?就算要兴复汉室也是要拿回属于刘姓子孙的一切,而不是像他那般不管不顾地送命。跟他造反,把自己混同于他那些手下,那么,现下这种虽不好但还不致于饿死人的日子也没得过了,到时候反造不成,倒把小命白白撂上,舂陵刘氏可就全完了!

    不是不想造反,而是不想仅凭一腔热血一身鲁莽地造反。不管刘縯心里怎么想的,他这个锋芒毕露的江湖行侠者让宗亲们心里很没有底儿。幸而,刘秀接到长兄的消息,马上从宛城赶回来了。

    刘秀猜到了宗亲们的真实想法,他了解他们,也理解他们。他们需要一个主心骨,需要一个信心。他也很明白宗亲们认识里的自己,他很自信可以给他们这个信心。

    因此回到舂陵出现在众人面前的刘秀,不再是布衣短打扮的种地卖粮人,而是一位着武官绛衣,戴冲天大冠,佩剑凛凛的武将。有做过官的李通为后盾,弄这么一身大汉武官的行头并不困难。可赞的是人和衣相衬,神和形相彰,宗亲们瞪大眼睛看着这个威风的武官,却再也找不到那个饱读诗书又耕地不辍的刘文叔了。

    哎呀,这……怎么,连谨慎小心忠厚老实的刘文叔都要造反了?那么……刘伯升没瞎说?

    相信一个人很难,也很容易。关键是看这个人能不能让人由衷感到安全踏实,从而取信于人。刘伯升做不到的重要一步,刘文叔及时弥补了。

    只有叔父刘良急眼大斥:文叔,你是怎么回事!你什么时候跟你大兄一样了,伯升这是要灭了刘家,你不但不拦着,还跟他合伙同谋,你们兄弟如此赌命,可叫我如何对得起我那早去了的长兄,如何对得起刘家!

    刘秀跟叔父说尽了好话,怎奈叔父只是不允,还嚷着要去告官。刘秀无法,只好让刘嘉把叔父看好了,好吃好喝供着,坚决拦着叔父出门。如此熬了几天,直到准备向棘阳起兵的当天早上,刘秀才“释放”了叔父,叔侄俩照面儿,侄子还不忘跟叔父说笑一声,叔啊,我们这就出发了,您老是不是还打算告官去?刘良长叹一声,只道,我那是吓唬你们呐,熊小子们,好自为之吧。

    叔父终究还是支持刘秀兄弟的,最终还是连同两个儿子一起加入了舂陵起事的队伍。

    刘秀已经无暇跟未婚妻见面了,只叫邓晨捎信儿到阴家。邓晨一听内弟暂时不能跟表妹见面的原因,兴奋非常。内弟果然要做大事了,果然没看错他。邓晨立时不顾家人反对,开始召集武装几百门客,准备随时策应内兄内弟。

    然而就在宛城舂陵两方面合兵起事之时,出事了。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于今三年的小说嘉禾天下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嘉禾天下最新章节嘉禾天下全文阅读嘉禾天下5200嘉禾天下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于今三年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