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章节目录 第十节 西风烈(三)

本章节来自于 碎镜子 http://www.lishu123.com/136/136612/
    不要小看这种教诲,这不可笑。因为贫穷不是可笑的东西,它反而是磨砺人考验人的一种砺石。

    人要面子,非常正常,而且是非常难得的正常。

    相鼠有皮人有礼仪。人要脸,树要皮。只要不是过分地要脸要皮,不把要脸要皮变成了“虚荣虚伪”,就是难能可贵。

    要脸面,知礼仪;知礼仪,有敬畏;有敬畏,则有节制;有节制,做人才会有原则。

    人若不要面子,不知礼仪,也就是俗语中的不知廉耻,则不会节制,从而放任自流,很危险。

    比如,弟子规,它和三字经一样,提倡小孩子教育。三字经云,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虽然小河两岸绝大多数的大人们不识字,除了知道有百家姓外,几乎不知道还有弟子规三字经等书籍,但他们知道要面子,知道教育教训小孩子们。

    教育孩子和贫穷无关。

    从来没有圣人贤哲笑话过贫穷二字,相反,对此还推崇有加。

    比如,菜根谭说,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气度自是风雅。

    在这里,贫穷和风雅站在了一起。

    这不难解释。

    一个衣着朴素规规矩矩的妇女,和一个满身皮草张狂嚣张的贵妇人站在街头或者公交车上,应该能找到“风雅”。

    再比如,一个衣着简单的少年和一个满身名牌口吐狂言目空一切的少年走过街头,也应该能找到风雅的影子。

    可是,人有时候要面子过了头,变成了虚荣,就不好了。

    比如,有的孩子看同学满身名牌,自己不顾父母和家庭状况,非得要在此处看齐,不穿名牌衣服,就誓不罢休,甚至以死相挟,就过分了,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另一种叫“风雅”的风景。

    孟子解读贫穷二字,当是天下第一的极致水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必能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动心忍性,应该是重点,并非单纯指贫穷。

    动心忍性,惊动内心忍住自我可能放纵自流的性情,才是对贫穷二字解释的一个高级境界。

    所以说,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麻木,达不到“动心忍性”的高度,才是悲哀。

    因此,贫寒的人们招待客人时,那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做法,没啥可笑可怜可悲的,因为有一种淳朴有一种风雅在风俗里流淌。

    【这是小说,不是议论文,吾姑妄言之,莫和我较真。】

    再来说沏茶。

    宋代的【笑林广记】中记载了这么一个笑话,说某人家境贫寒,贫寒到了家里经常揭不开锅的地步。忽然一天,家里来了个客人。

    夫妻两人好难为,管不起客人的饭,但沏壶茶也是个礼节吧?于是,丈夫就叫妻子烧水,他出门借茶叶去了。

    妻子就向锅里添了两瓢水,和客人啦着家常话,烧水。

    眼看水要开了,借茶叶的丈夫还没回来,妻子就向灶下少量地添柴,拖延时间。

    可再怎么少量地添柴,也不能让火灭了呀!丈夫没回来呢,水已经烧开了。

    妻子没办法,就向锅里又添了一瓢水。

    可这瓢冷水也支撑不了多长时间,丈夫还是没回来,水又开了!

    妻子没办法,只得再添水。

    如此折腾,三番五次下来,眼看到晌午了,锅里的水满了,再也不能添冷水了,丈夫仍然没回来!

    可怜的妻子没办法了,她红着脸,和客人说,难得您大老远来一次,也没啥招待的,您就洗个澡走吧。

    这个笑话的名字就叫让客人洗澡。

    看笑话,不仅看表面的笑料,还要看笑话的背景。

    这里就隐含了两个背景元素,一个是贫穷,一个是礼仪。

    再贫穷的人家,也是有待客礼仪的。

    夫妻两个人不想失礼,可条件限制,实在凑不齐起码的礼数了,最终闹出了个让客人洗澡的笑话。

    透过那个“妻子”可怜巴巴的话,能看到古人的待客之礼有多么重要!

    礼,多么重要呢?叫,礼贤能下士!

    三国演义中也说到礼节的重要性。

    战场上的暴力厮杀,不曾让勇猛的武士放下手中的钢刀,但有分寸的礼节,会让刚烈的勇士屈身还礼,甚至会舍命追随。像曹操刘备等豪侠都是能礼贤下士的人物。

    论语中也记载了一个关于贫穷和礼仪的故事。

    说孔子的一个学生家里包水饺,水饺熟了,那个学生觉得吃水饺蘸醋吃才更好吃,可家里没醋,他就向另一个同学家里去借醋。

    那个同学家里更贫穷,吃不起水饺,更没有醋。

    可同学来了,怎么办?他让同学稍坐,他找了个借口出去,去邻居家借了醋来给同学。

    这事让孔子知道了。

    关于孔圣人如何解说贫穷和礼仪的关系,可参看【论语】,这个章节叫,乞醯。(音XI,就是醋。)

    可见,礼仪和贫穷无关,和人本身有关。

    贫穷富贵都是身外之物,随时都可转化的,而礼仪是骨子里的东西。【西方文化中,有人说,贫儿可一夜暴富,吃上贵族的饭食,穿上贵族的衣服,可骨子里要流上贵族的血,至少还要三辈子!我不否认此人的话,亦不认可他的话。他就是个没落贵族的后代,此语张狂且自我显示自己是个贵族后代而已。曹雪芹先生也是没落贵族后代,他没有这么鄙视别人的狠话,他只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曹雪芹先生没有狠话!

    没有对比,就人性对比!孰高孰下,“风雅”二字自判!】

    所以说,那些贫穷的人们死要面子活受罪地招待客人,有淳朴风雅之德,不可笑不可怜不可悲。

    回到主题,再说拖延客人离去时间的第二种办法。

    还是沏茶。

    走亲戚时,大家都没有什么快速的交通工具,步行骑驴推车最常见,最高级的就是两个圈的自行车,大国防自行车(都是二手以后不知几手的旧自行车。)。

    三里一村,五里一庄,在小河两岸的人们有个约定俗成的日子。

    就是出嫁的女子要在大年初二回娘家。

    此日过后,姑家姨家姥娘家,无论谁家,都要去走动一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姑家姨家姥娘家的,大人们要各自忙活开的。初一到十五都算过年,你来我往,走亲串友,忙个不停。

    亲戚,亲戚,走就亲,不走就不亲了。

    有脸,有脸,你“有”【地方土话,非富即贵的意思。】了,你就有脸。你“有”了,你就有面子。你的“亲戚”就多,七大姑八大姨,外带着叔叔伯伯的小姨小婶子……

    自古以来,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自然现象,无可非议。

    比如,刘姥姥进大观园,就是穷亲戚见富亲戚的反向描写对照描写。

    有泪有笑有欢有恨有无奈,这就是变化莫测七彩纷呈的生活。

    如果没有了跌宕起伏,生活只有了一个色彩,世界是多么地冷寂单调啊!

    除了年初二,姑娘女婿上门是约定俗成的日子外,其后的日子就不知道会有哪位亲戚会突然造访。

    过大年了呀!

    年龄大的老人们会数着指头盘算,盘算哪位亲戚今天或者明天要来。

    那是一种多么凄惶和甜蜜的期盼啊!

    虽然家家户户不富足,可对亲情的渴望是那么激烈!

    小孩子或者妇女们不时地从小胡同里探出头来,看街上的行人,寻找着自家亲戚的身影。

    一旦发现了自家亲戚的身影,小孩子们欢呼雀跃地跑出街道,欢天喜地地迎接并故意地放声大笑。

    躲在墙角的妇女们也会偷偷舒口气,急急慌慌地回家准备饭食。

    我就是在那个人爱人人盼人的年代和我姥爷决裂了的!

    我姥爷家的凄凉状况可想而知。

    我父亲是在我和我姥爷决裂之前就决裂了的。

    没有女婿上门,没有外孙到来。我和我姥爷决裂以后,此后的大年年初二,只有我妈妈孤独一人哭着回娘家!【没有了我父亲和我上门,难道我姥娘家就没有亲戚上门吗?三岁的我不知道呀!如果知道姥娘的身世,我就不会轻易和地我姥爷决裂的呀!我是在我姥爷死后才陆陆续续地知道我姥娘的身世,在我十六岁时,我才知道谎言是以真话的方式来说的!】

    先不说我和姥爷决裂以后,姥爷家里没有亲戚的凄凉,还是说那壶茶吧!说待客礼节中沏茶的待客礼数。

    屈指可数的节日就是屈指可数!

    平常日子里,客人都是突然造访的。

    一般情况下,主家会压住欣喜和心慌,敬完烟,要敬茶。一烟二茶三酒的待客次序不能变,否则就不能把客人匆匆的脚步留住的!

    茶叶在瓷罐里,热水在哪里呢?

    【啰嗦太多,却不得不为!这个大插曲是对上一节的补充,敬请老师们谅解。】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苇雪刀客的小说碎镜子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碎镜子最新章节碎镜子全文阅读碎镜子5200碎镜子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苇雪刀客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