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章节目录 第九节 西风烈(二)

本章节来自于 碎镜子 http://www.lishu123.com/136/136612/
    说到我父亲,就得提到我爷爷。

    我父亲和我姥爷家的矛盾由来已久。

    是谁引起来的呢?是我妈妈还是我父亲呢?好像都是!我妈妈和我父亲经常吵架,能经常到什么程度呢?三天不打架,就是“一大限”!(地方土话,就是一个门槛一个关口的意思。)

    我爷爷家里比我姥爷家还贫穷呢!

    自打我妈妈嫁过来,她很不满意我爷爷对她的态度,她认为很不公平。

    比如去迎娶她时的彩礼啦,和我爷爷分家时分到的东西啦,她认为她得到的太少,我爷爷一家人和她过不去,欺负了她。

    实际情况可能不是。

    我爷爷比我姥爷年龄还大,从我记事起,我爷爷就没干过活!

    他独自一人住在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东屋里,整日整夜地靠着墙坐着,抽烟,然后咳嗽。

    为什么说那间小屋是小得不能再小呢?如果再小的话,就不能称之为屋了!

    他得了肺病,无法躺下,只能靠墙坐着,苦度残年。他这一坐就是就是十几年,在我八岁的时候去世了,去世时的年龄是七十六岁。

    我爷爷的童年一点也不比我姥爷好,应该打个平手。如果论一生际遇来说,我姥爷比我爷爷还强点,因为我姥爷当过小队长,还看过园屋子,我爷爷没有他“风光”。

    也许是两个家庭都很贫困的原因吧,两个家庭中的大人们交流很少。我从来没见过两亲家互相走动过。

    其实,我从记事起,我爷爷只能坐在东屋的小炕上,出不了门了。但我奶奶很壮实。我姥爷能看园屋子,身体还好,我姥娘也很壮实,我却从来没见他们四人坐在一起过。

    两亲家的信息“沟通”靠我父亲和母亲传递。在这种微妙的平衡中,小小的我就像个游移的“砝码”一样,我父亲和我母亲唯恐我发生“偏重”,他俩都抢着讲述自己父亲的伟大。当然,我父亲讲说我爷爷的故事,我妈妈讲述我姥爷的故事。

    我父亲经常不在家,我和母亲待在一起的时间长,听到我姥爷的故事自然就多些。我父亲不甘示弱,只要回到家,他就给我“补课”,述说我爷爷一生的艰辛。

    这好像是对立的。但在我姥爷小时候见到大头鬼的事上,我父亲居然没有否认,还说那是真的,这就是我大惑不解的地方。

    年轻时的父亲脾气暴躁,还爱喝酒。

    从认亲到新女婿上门,我姥爷一家都很郑重地招待他。

    在当地风俗中,郑重招待客人时都要喝酒。

    杀只鸡,摆上酒,炒几个菜,这就是“最高级别”的酒席了。

    在当地风俗中,菜好不好,倒是其次,关键是酒要管饱。

    比如笑话某人时,可以这么说,你到某某处作客时,连酒都没捞着喝呢!这就是很丢脸的事,无论主家准备的饭食有多么好,因为有个通俗说法,叫,无酒不成席。

    可见,酒文化是第一位的。

    还有一个说法,如果来客没有喝醉,人家就笑话主家,说,怎么待客呀?连酒都没管够呢!

    主人家脸上也是没面子的。

    基于这么一种风俗,逢年过节,满街都是喝醉了的人。

    喝醉酒的后果大家都知道。

    耍酒疯骂街者有之;呜哇乱吐,满地打滚者有之;找不到东南西北回不了家者有之;等等诸多怪象,不一而足。

    造成这么多人喝醉的状况还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互相攀比”的风俗,人要面子的风俗。

    酒是很贵的东西,喝得起酒和喝不起酒代表着一个家庭天壤之别的“富裕”程度,更暗示着这个家庭在村里的“地位”。

    这也可以演变成一句笑话人的话,说某某人家里,长年连个客人都不来!这就说明,他的家族小,人少,家里穷,他的亲戚都瞧不起他!

    这么“歹毒”的话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个人在村里混得不咋样!并给别人一个暗示,他亲戚都瞧不起他,村里人就更没必要瞧起他!

    因此,谁家来了客人,主人都会尽量挽留,并拖延客人离去的时间。虽然每家每户的情况差不多,都是勉强能揭开锅的样子,但招待起亲戚客人来,都是不遗余力的。

    拖延客人离开的时间有两种办法。

    第一种,是推迟开饭的时间。

    客人来了三件事,一烟二茶三酒。

    亲戚上门来了,进门后,要先敬烟。家境好的,递上一支烟卷。金鱼勤俭或者大丰收牌子的烟卷。

    虽然金鱼烟六分钱一盒,勤俭九分,大丰收一毛一分钱一盒,但它们都是代销店里出售的卷烟,人们并不计较它们档次的高低。甚至三分钱一盒的烟卷,都是能拿出手去的。

    因为那是机器卷制的烟卷,平平直直,叼在嘴里,是一样的气派,比手工卷制烟末而成的“小喇叭”,气派了不知多少倍!

    家境不好的,家里也有旱烟袋,装上一烟锅,请人抽袋烟,也不算失礼。

    然后就是敬茶。

    茶叶是“大把抓”,一种带着茶叶杆的最次等的茉莉花茶。抓上一大把,放到茶壶里,沏上热水,渐渐膨胀的茶叶能占茶壶的三分之一多。

    沏出来的茶水是深褐色的,虽然飘着茉莉花和茶叶的香气,但茶水里更带着苦苦的涩味。

    如果有小孩子好奇,围着桌子打转,看大人们抽烟喝茶喝酒,有人会递过茶碗,让他喝一口。

    后果可想而知。苦涩的茶水一进入小孩的嘴巴,苦涩的茶水常常让他们吐不迭。大人们就说,吃不得苦中苦,享不得甜上甜。

    这样的茶水叫酽茶。俗语说,哈茶(地方口音,喝茶)不酽,不如泔水。

    茶叶冲泡几次,就没了颜色。茶壶里的残茶也舍不得倒掉,叫“茶根”。意思是茶叶的根还是茶水的根,我就分不清了。带着“茶根”再放上一大把茶叶,继续冲泡。

    新放进去的茶叶继续膨胀,茶壶里就满是茶叶了,盛不了多少水。茶叶还会堵住茶壶的壶嘴,也倒不出茶水来了,人们就摇一摇,说涨“嗉子”了。(地方话,壶嘴不叫壶嘴,叫嗉子。因为壶嘴有个弧度,像鸡脖子下鼓出的嗉子。)

    边摇边倒,直到茶水再次失去了颜色,人们才舍得清空茶壶,重新沏茶。

    这里边有个小插曲,就是给小孩子喝茶水的秘密。

    小孩子围着大人们的桌子转圈,并不是真的好奇。吸引他们的是桌子上的菜肴。

    通常给小孩子喝茶水的,都是小孩子的叔叔大爷们。尽管他们嘴上说,“吃不得苦中苦,享不得甜上甜,”实际是想把小孩子赶走。

    小孩子看见难得一见的菜肴就眼中冒火,会泄漏主家日常生活的“家底”的!小孩子的饥馋相,会让客人猜到主家生活不好,小孩子平常捞不着吃这些好东西呢。

    客人通常是夹起块肉,递给小孩子。

    这个时候,主人和陪客的叔叔大爷们都会拦挡,阻止小孩子伸手去接那难得一见的佳肴。他们会说,平常又不是没有!别在这里调皮!

    然后,他们就和客人说,不要给他!惯瞎了孩子!

    小孩子此时会讪讪离去,口中的苦茶水再次泛起苦味,一直苦涩到空空的胃里。

    小孩子不解,只会在心里嘀咕,平常哪里有?

    也有小孩子不管三七二十一,打滚碰头,非吃不可。主人呵斥不住,就不免面红耳赤。

    小孩子当时吃到几块肉,结局就是,客人走后,他的屁股要疼上好几天。

    所以,作为小孩子,第一禁忌,就是不得在有客人时,围着桌子转!

    这是大人们教育小孩子的第一条原则,并说,从小围着桌子转的小孩子,长大没出息!这句话,大人们是千叮咛万嘱咐的话!

    这虽然牵扯礼貌问题,可和长大有没有出息联系起来,就过于牵强了。

    小孩子们不懂,他们之间说起某个小孩子时,也会爆料他某天围着桌子转,还吃了肉的事情!说话的小孩子一边偷偷咽着唾沫,一边下结论,说,他好围着桌子转,长大一定没出息!说不上媳妇的!

    【此处不应该是此节的结尾,可啰嗦的篇幅太长了,待续吧。老师们谅解。】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苇雪刀客的小说碎镜子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碎镜子最新章节碎镜子全文阅读碎镜子5200碎镜子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苇雪刀客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