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章节目录 盛世永乐帝王心

本章节来自于 洪武风云录 http://www.lishu123.com/134/134213/
    对于明成祖朱棣,我这样的小女子确实不好评价,就历史功绩来讲明成祖是个合格的好皇帝,而朱棣也绝对具备一个明君应有的所有品行和素质,文韬武略谋断识人都是一流的,也有杀伐决断,只是永乐初年的所作所为还是太过残忍暴戾,只是不管怎么说,历史就是这样走了下来。

    《明史》中的评价应该算是相对中肯,所以在这篇资料的最后我选择用《明史》做结语。而这部小说中我是希望,除了感情上的纠葛,我要去展现一个尽可能接近现实的朱棣,尤其是朱棣和徐辉祖(允恭)之间的种种。

    徐辉祖是靖难之役之后,朱棣唯一放过的一个建文朝臣,而徐辉祖却是在整个战役中抵抗最为坚决也对他威胁最大的人,这中间自然有两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朱棣与徐辉祖应该也有惺惺相惜之意。徐辉祖在这场皇权家族争夺战中的尴尬和为难我在徐辉祖的生平后面说过,而我也愿意去猜测,除了那份忠孝两全的道德观念,或者还有两人之间的某种不为人知的隐秘,譬如情感纠葛。

    帝王心亦有儿女情,以朱棣登基之后对待建文众臣的残虐,若非有情非得已,只怕徐辉祖最好也会是赐死的结局,而朱棣却最终放过了他,史书中从未有徐皇后为徐辉祖求情的记录,或者是有另一个女子倾尽全力,护住了徐辉祖的性命也未可知。

    不管如何,我尊重历史也尊重朱棣,他应有的荣耀,即便是小说中,我会留给他,而他的残暴和腹黑,我也会痛快淋漓的展现。

    以下资料均整理自“百度百科”,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阅。

    大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8月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

    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5月2日),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那时群雄并起,互相征伐。在朱棣出生时,朱元璋与陈友谅正打得不可开交,没有时间给儿子起名字的。

    1356年,朱元璋渡江攻下集庆(南京),就将集庆改名为应天。朱元璋意思是要顺应天命,推翻元朝。1360他又有了第四个儿子,几乎与朱棣出生的同时,前线传来了陈友谅进攻太平(今安徽涂县)的告急文书。陈友谅如果攻陷了太平,接着便要进攻应天。但军情紧急,朱元璋甚至对自己的这个儿子都来不及看上一眼,便又到前线指挥打仗去了。至于怎么为这个孩子取个吉祥名字,他就更没有功夫去琢磨了。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旧历年底,朱元璋准备转过年头就要正式登极做皇帝了,看到自己已经有了7个儿子。这时形势已经初安,他决心要为儿子们正式取名了。十二月二十四日。他祭告太庙,把自己渡江后生了7个儿子归因于祖上的阴德:维子之生,父命以名,典礼所重,古今皆然。仰承先德,自举兵渡江以来,生子七人,今长子命名曰标,次曰樉,曰㭎,曰棣,曰橚,曰桢,曰榑,从孙一人曰炜,敢告知之。朱炜后更名守谦,即靖江王朱文正之子朱守谦。

    这时朱棣已经7周岁,他这才和众兄弟一样有了自己的名字。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十岁,受封燕王,曾居凤阳,对民情颇有所知。

    洪武九年(1376年),朱棣已是17岁青年,朱元璋准备让他们到外地去当藩王。就在这一年,朱棣兄弟们一起来到安徽凤阳老家,那时被称为“中都”。这里埋葬着他们的祖父母,也是他们的朱元璋小时候为大户人们放牛放羊的地方,老百姓的生活都很困苦。朱棣在这里住了三四年,民间生活对他的思想意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朱棣是个有心人,“民间细事,无不究知”。他当皇帝以后,还经常对儿子们说起他这段生活。朱棣认为自己能南北征战,不畏塞外风寒,就得益于这段经历。朱棣在凤阳的这段生活可看作是宫廷教育的实习阶段,他回去就要准备到外地去当藩王了。

    朱元璋同时对朱棣和其他的几个子女们加强了教育,朱棣兄弟们除了接受师傅们的教育外,还要随时接受朱元璋的训诫。朱棣从朱元璋那里接受的完全是封建正统教育。对此,朱元璋曾有一段明确的自白:朕于诸子常切谕之:一举动戒其轻;二言笑厌其妄;三饮食教之节;四服用教之俭。怨其不知民之饥寒也,尝使之少忍饥寒;怨其不知民之勤劳也,尝使之少服劳事。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棣就藩燕京北平,之后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曾招降蒙古乃儿不花,并曾生擒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朱元璋晚年,长子太子朱标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㭎先后去世,故朱元璋四子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后,指定皇长孙朱允文继承皇位,为了提防朱棣造反,建文帝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随后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驻开平,并调走北平原属燕王管辖的军队。后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1402年在南京登基,改元永乐。

    朱棣在位期间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制度,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交趾),在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立哈密卫,在西南贵州等地区建立行省行政区划,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同时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1421年迁都北京,对强化明朝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位期间将由靖难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史称“永乐盛世”。

    朱棣驾崩后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明长陵。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明世宗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庙号为成祖。

    明成祖朱棣文武全才,宽严并济,知人善任,谗间不行,用兵应变,机智神勇。郡县有遇到灾害的,就免租赈灾,荣受直言,保全功臣。外国受封之国多达三十余个,国势极盛!唯独对建文帝忠臣处理过狠,不能说是没有遗憾的。

    《明史·成祖本纪》中评价明成祖: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婠静书的小说洪武风云录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洪武风云录最新章节洪武风云录全文阅读洪武风云录5200洪武风云录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婠静书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