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求道不是应该到深山中寻一洞天福地修炼吗?吴尚按照前世对修仙的理解对虚灵子的做法十分不解。
距离官渡之战只有四年了,现在到处都是兵荒马乱,贼过如梳,兵过如剃,还是提醒老道一下,顺便保护我自己的小命。
吴尚打定注意后,目光清明的看着虚灵子道:“师傅,现如今天下大乱,我们修道之人不应该去山中灵气充沛之地修炼吗?”
虚灵子睁开双眼,向北方眺望,叹道:“为师之所以如此,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放今天下道统没落,真正能修仙得道之人寥寥无几,我道衍门已经三代无人修炼成仙,造此情形,再过数代,我道衍门恐怕道统不存。”
虚灵子转头盯着吴尚,目光炽热道:“我多年游历,打听到只有集合玉璧才能打开仙人之间的大门,所以才四处寻找,今天我终于集起所有玉璧碎片。”
“莫非就是赵韪提供那块玉璧。”吴尚心领神会,问道。
虚灵子点点头,道:“不错。”
“那徒儿恭喜师傅得偿所愿。”
吴尚口上敷衍虚灵子,但内心早已经汹涌澎湃,自己苦心孤诣十载竟然是这个结果,谁听了这个结果恐怕都会不好受,但现在只能听从虚灵子的安排,看玉璧是否真能解决不能修仙的问题。
吴尚不肯死心,继续问道:“师傅,按照徒儿查阅典籍得知,修仙之人只需引灵气如体,即可成为修仙者,为何还需要玉璧呢?”
虚灵子见吴尚一阵见血的指出问题实质,一扫颓废,想到得此佳徒,也不枉此生,大笑:“尚儿,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三皇五帝时当然不需要玉璧,但现今灵气四散,十不存一,无法供应修仙者修炼。”
“据闻他们开辟空间裂缝进入另一个灵气充沛的空间了。”
“而玉璧是天地灵物,可吸收游历与天地间的灵气,汇集之后就可供修仙者修炼。”
吴尚若有所得:“那是不是只要有天地灵物就可通过天地灵物修炼?”
虚灵子叹息道:“天地灵物又岂是那么容易寻到,为师蹉跎数十载方才集其一件,为我道衍门延续道统。”
“而且我已经错过修仙的最佳年纪,经脉早已固化,即使勉强修习,恐怕也难有所成。”
虚灵子说完,面色黯淡下来,可想而知,虚灵子花费一生时间寻到玉璧,却空怀宝山无法利用的心情是多么凄凉。
“而尚儿你却年龄正好,我收你为徒,一为感念你父亲献出玉璧之功,二也是为了找到传承之人。”虚灵子继续说道。
听到虚灵子说到天地灵物之时,吴尚的心神早已游历出天地外,他手中的玉瓶不就是最要好的天地灵物吗?只是苦于没有修仙法诀,现在二者皆有,修仙之路必有所成。
######
据典籍记载,日月精华,为万物之母,草木因光华而茁壮生长,牲畜无阳光则无法取暖,人无食物则不能生存,而食物来源日月精华,往返循环终成万物,万事万物因日月精华之多寡而能力不同。
草木生而能吸收日月精华,然不能为之用,牲畜亦然,只有先天之灵物能吸收灵气为己用,还有其他生物则借助与灵物而能修炼。
修炼所得,有大有小,小则力大无穷,延年益寿,大则移山倒海,飞天遁地。
大禹则是其中翘楚,移山倒海,造福于民。
吴尚正是崇拜书中所描述的仙人,逍遥天地间,仗剑荡苍穹,更不愿过着蝇营狗苟,勾心斗角的凡人生活,才痴迷于修仙。
天色见晚,吴尚告辞虚灵子返回房内,将木窗大开,易于引日月精华降下。
由于夜间日月精华相较日间更加柔和,所以修仙者都是在夜间或者清晨引灵气灌体,也有狂妄自大的修仙者在日间引天地灵气入体,最后落得焚烧殆尽化为灰烬的下场。
吴尚将修炼中的忌讳在心中默念数遍,直到确认万无一失之后,这才在窗边盘膝而坐,双手合十,缓缓平放在双膝。
心中默念道衍决,一遍,两遍,...数遍之后,玉瓶散发出一丝柔和的光芒,吴尚如在漆黑的天地中看到一缕亮光,起初亮光如豆般大小,逐渐越来越大,最后却如拳头般大小,四周或明或暗的一丝一缕的灵气不断向亮光聚集,如一个海绵一般,越吸越大。
这莫非就是传说中的灵气,吴尚不敢怠慢,将灵气引入穴位中,然后缓慢的引导灵气在经脉中流转,非常微弱,似乎随时都会断开,却又艰难无比的向前推进。
灵气初始在手足三阴,三阳经脉中流动,然后向胸腹移动,在丹田汇聚成一团,虽然只有指甲大小,但吴尚依旧感到全身暖洋洋,如前世洗温泉般浑身舒泰,仿佛全身三百六十个毛孔尽皆打开,呼吸天地灵气一般。
灵气汇聚在丹田之后又从胸腹向手足三阴,三阳经脉流动,最后缓缓有流回丹田,形成一个周天。
灵气在体内循环一个周天后就不再改变,无论吴尚如何努力,丹田内的灵气不再增加,最终有四散到大气之中去,吴尚对此也是无可奈何,懊恼不已。
吴尚不知道的是如果修仙者还存在,恐怕会跳出来骂他是败家子,挥霍如此多灵气,简直是逆天啊。
其实这也不能怪吴尚,他从修炼过,并不知道修炼有多么难,引灵气入体这一关不知让多少天才人士望而却步,最终在修仙之路上一无所获。
而吴尚却有如此多灵气消耗,甚至最终消散掉。
这也不是吴尚天赋异禀,实则是玉瓶的功劳,多年随身携带,吴尚早已经和玉瓶有了一丝联系,玉瓶更是在无意间将灵气过渡到吴尚体内,帮他洗经易髓,这才让他第二次修炼就能轻易引灵气入体。
吴尚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轻易进入练气一层,还有所不满。他人皓首穷经也不能达到他的高度。
(新人写书不易,若喜欢此书,请大家怜悯,收藏本书)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