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活活的过完年,天渐渐的暖和起来。
这天,翠莲正在跟几个小孩儿踢毽子,听到婆婆叫,赶忙跑回屋里。
公公婆婆都在炕上坐着。见翠莲进来,婆婆说道:“翠莲呀,这回你能出趟远门了。你堂姐夫在太原开铺子,正好过几天咱家要到太原去办货。你在家里也没什么事,就跟着有财过去看看,完了留到堂姐家里帮帮忙,学点规矩。”
翠莲听说要去省城,一阵高兴,欢欢喜喜答应下来。
老俩口互相看一眼,叹了一口气。
起早贪黑坐着马车颠簸了五六天,终于看到了省城高大的城墙轮廓。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翠莲家的两辆马车穿过高大的城门洞子,进到城里。翠莲不理会有财的喝叱,偷偷撩起车帘子的一个角,不住眼的向外望。不一会儿,头就伸到了帘子外面。
只见一街两行都是店铺行人,那热闹劲儿比起西水街不知强上多少倍。
“不愧是省城呀!”翠莲嘴里发出啧啧的惊叹声,随即被有财按住脑袋押回车里。
车子拐来拐去又走了小半个时辰。随着车把式一声吆喝,马车来到了迎泽大街一个宽敞的胡同里,停在一座庭院门口。
众人七手八脚下了车,站在车边上等着。有财推开虚掩的大门,向里边叫了几声。
过了半晌,一个手持笤帚簸箕的老头把头探了出来,脸带恼怒的说道:“干甚么的,在这里大呼小叫?”
除了门口,老头认出正在打门的有财,老脸上有了笑模样,亲热地和有财打起招呼。
有财也满脸带笑,大声跟他应酬着。
老头一面忙活着让众人进院子,又大声喊一个小丫头到里头去报信。
不一会儿,有财的表姐凤云就一阵风似的迎了出来。
有财拽着满脸愣怔的翠莲,上前亲热地叫着姐姐。
凤云一边歪着脸笑咪咪的打量着弟媳妇,一边招呼他们往里走。有财让人放好带来的各色礼品山货,自己跟着堂姐迈步进了二进院里的堂屋。
几个人进屋坐下,丫头们把水倒上。凤云坐在八仙桌旁边的椅子上,有财翠莲两个就坐在她的斜对面。凤云亲亲热热跟他俩说着话,家长里短的唠着家里的境况。
天快黑了。凤云叫个老妈子过来,叽里咕噜说了一堆。老妈子应声往厨房去了,让大厨准备下酒菜,等着姐夫回来一起吃饭。
到掌灯的时候,姐夫赵满堂回到家里。
翠莲偷眼看去,见他身高有一米七几的样子,魁梧的身子有点发福,四方脸膛上带着谦和地笑容,嘴边是一圈青吁吁的胡茬。穿着在凤台很少见的新式袍子,戴着一顶呢子礼帽。
一进屋,有财两口子连忙站起来。满堂看见小县城里来的弟媳妇还是个小丫头,呵地笑了一下,热络的跟有财打起招呼。
忙活一通,等赵满堂洗漱完了,老妈子领着两个小丫头在堂屋里盘盘碗碗的摆了一桌饭菜,一家人亲亲热热坐在一起边吃边聊。
翠莲见了生人有些拘谨,坐在那里不敢乱说乱动。堂姐笑咪咪地眼睛扫来扫去,直夸这个弟媳妇有规矩,不像婶婶说的那么淘气。弄得翠莲更是浑身不自在起来,别扭了一个晚上。
两口子在堂姐家住了几天,有财领着翠莲在城里远近都转了转,买了几身时新的衣服。又让家里柜上来的人跟着满堂四下里颠跑办货。
这天,办货的人回来,说货办得差不多了,有财就去跟堂姐商量。都是早已定好的,就让翠莲留在太原住着,帮堂姐做做家里的事情。跟翠莲再三嘱咐完后,有财跟着办货的车回去了。
凤云把翠莲交给一个姓王的老妈子,带着翠莲干干家里的活。不论大事小事,里里外外都伸把手。过了一两个月,看翠莲对家里的事都熟了,堂姐就让翠莲跟着收拾堂屋卧室这些要紧的地方。
这天,翠莲帮忙收拾大床。正在整理褥子,一扫眼,看见在靠墙的暗槽里放着一溜银元。她赶紧收拾起来,拿给了堂姐。堂姐一笑:“看我这脑子,你不说,我都忘了。”着实地夸了她几句。
又过了两天,堂姐就把这些地方让翠莲一个人收拾,再不让别的人进来了。王妈心里老大的不痛快,在背后嘀嘀咕咕的发了好一阵牢骚。
慢慢地混熟了,翠莲的生活也渐渐的有了些色彩。
家里的小丫头们把自己抹得粉扑扑红嘟嘟的,每天在姐夫跟前晃来晃去,说着些自己听不懂的话。四五十岁的老妈子,脸上的皱纹都能夹死苍蝇,还每天对着镜子涂脂抹粉,一打扮就是半天。每天里活也不干,大半天工夫都是凑在一起传些闲话。堂姐每天在家里指鸡骂狗,也没见着把谁怎么样。
时间过得飞快。翠莲开始发育了,小胸脯青桃子般鼓了起来。屁股也长开了,有了一点女人的模样。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