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官可能糊涂了,江郎是怎么进的查宝啊?别急,听江郎抽支烟,细说鄙人求职之路,如何在短暂的时间内不借助于任何人脉关系从港资小企业华丽转身,进入大公司工作,是不是很有戏剧性和噱头?这在内地是无法想象的,而在全国领风气之先的开发之地珠三角,就见怪不怪了,这是千千万万打工人群日复一日每天都在重复的故事而已!既紧张压抑又新鲜刺激,辛苦无比而酣畅淋漓是江郎求职之路的真实写照。
在东海市工作过的白领阶层都知道,白领泛指一切管理技术人员,东海市最著名的是拥有全国最大的民营人才市场品牌------“才智人才大市场”,其兴盛繁荣的程度一点不亚于物品交易的传统市场,区别只是交易的主体是人而不是物。90年代中期,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打破了人事用工制度的固有模式,出现了新型的市场化的人才交流招聘的新模式,就是人才大市场,江郎听“好事者”说了一个嘀笑皆非的笑话,某内地大学生来东海求职,听闻人才市场很火爆,下车伊始,就打的奔向人才市场,结果的士把他拉到了菜市场,当然这是90年代的笑话,可知早N多年人才市场就声名远播了。现在步入2006了,东海市的人才市场品牌竞争也进入了白热化,第一个吃螃蟹的“伟业人才市场”,为了应对才智人才市场的步步井逼,斥巨资在新车站建了新场地,而才智人才市场则稳扎稳打,以老场地为中心,滚雪球一样兼并了周边的巨龙人才市场,成为东海人才市场的龙头巨无霸,求职流与名气如日中天,而伟业人才市场却进入了尴尬的境地,新车站没有像预期一样发展带动人流,面对对方的竞争而逐渐萎缩,10年后消失了,此是后话,说明这段历史的原因是,在东海求职,不得不说人才市场,江郎欲在东海发展,人才市场自然是首选。
江郎在港资小厂工作了半年就出来了,出来时已到了第二年的春天。
一年之计在于春,也是找工作季!值得大书特书的2006年。
这次是有备而来,他在厂里没忘记尽力学习了解相关知识,但总觉得了解有限,除了恶补书本知识,凡能在市场上买到的工厂管理书籍,江郎一直是来者不拒,统统买下,即使早餐钱花掉也在所不惜,抓住一切机会向有经验有能力的同事朋友们请教,最有效的还是一位学中医的本科生给他谈到了“人才市场”“现场招聘会”等字眼,这位高人碰巧也是在企业里做品质管理的高手,江郎与该仁兄虽然接触和说话的机会少得非常可怜,都能计算得出多少句话?但就这难能可贵的宝贵经历,给他启发不少,拨云见雾,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终于找到了一条学习和求职的捷径,就是东海特色的人才市场,这是真刀实枪的干,多年以后江郎还对东海的人才市场关注度不减当年,一如那个时代在东海工作过且进过人才市场的白领们一样情有独钟,与才智伟业等结下不解之缘,即使深埋在心底,也成为难以抹去的印象。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江郎挤到查宝的招聘摊位前,海报上琳琅满目的职位信息,江郎发现一个规律,凡是台资企业,任何一职位都有学历要求,而大多本土民营企业却要求较少,江郎认为在目前“拜金主义”甚嚣尘上“读书无用论”沉渣泛起的今天,这是否也是挽救了教育学历知识的一点点重视和尊严呢?记得江郎在厂门口到处去现场应聘时,厂方招聘者:“你能有力气搬动**吗?你会做**吗?能忍受**吗?你能坚持多久吗?”江郎的解释和信心在现实面前被击得粉碎。往事不堪回首,江郎得遇能施展的机会岂能错过,看品质工程师招聘要求:“大专以上,有一年以上QE工作经验。”江郎笑了,来自一种自信的激动,递上了简历,在招聘人员简单的问答中,得到了复试通知书。
记得那天是个阳光明媚的天气,江郎早早来到了查宝,厂门口触目皆是络绎不绝拥挤不堪的求职者,凭单(复试通知书)通过门卫很顺利地进入面试大厅,大厅里笔试正在进行,江郎拿到试卷傻眼了,抬头是“技术工程师A卷”,里面全是考电子电路如放大图,机械制图等,想中文系毕业生有限残存的一点理科知识还能应付么?江郎走过去对人事女孩说:“美女,你能给我换份试卷吗?我是应聘品质方面的工程师的,不是这些考题呀?”还好人事女孩给换了一份试卷,抬头是“品保工程师B卷”,这对江郎来就不是难题了,正是他先前工作有关联的,加之为求职备战的重点关注内容,有备无患,难怪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此话一点不假。
戏剧性的变化更在后面,笔试过后,江郎成绩是72分,60分就笔试通过了,进入面试环节,来了一位大陆干部,看了江郎的简历,说:“我推荐你去另一部分,我是管现场的,你学历高可能更适合在那一块。”江郎忙道:“谢谢!”未几分钟,袁课长来了,30岁上下,在查宝却供职8年了,一副热情谦和的模样,问了一些工作知识后,对江郎说“你的各方面素质还行,但需要台干给你定职定薪,我们目前在做很多新产品测试项目,需要你这样人员加入,欢迎你。”
等由部门助理小蒋带到张副理那里时,江郎是意外得到了工程师的职称,做梦也没想到,出来仅半年不到,就能进入500强公司得到这个位置,张副理并没有细问过去的工作经历等等,只是一句勉励的话:“看你条件不错,给你工程师级,希望你好好干,做出一番成绩来。”此事给江郎的感受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自暴自弃,要自信实干不畏艰辛,梅花香自苦寒来,有付出,必有收获。
然而给江郎来个下马威却是一小女孩?尼玛,看来生物进化永远是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啊!究竟江郎遇到了何种难堪呢?又该如何面对?
事情是这样的,李工安排江郎独自去做一项叫“振动测试”的测试项目,江郎就去了,按台企的规矩,新人在3个月内属于培训期,是不能独立作业的,后来过了很久的一次闯祸可以说明,也是一位男的新同事刚来上班第一天,有位女工程师让该新人去做振动测试(又是“女工”,尼玛?),结果不知道是本来的机器故障?还是操作失当,导致振动机坏了,经设备维修的一查,需换传感线,要1万多元(这么“黑”,一根线1万多,“青岛大虾”也没这么贵啊!两码事,物以稀为贵,况且是高科技,所以贵有所值,嘿嘿!),虽然上司裁决没要那个新员工赔,出了大的财产损失事故不可能不上报,一上报就是“绩效考核责任追溯严惩不贷”啊------牵涉面甚广,“女工”首当其冲受罚,期间所有心理不平衡者必然会迁怒于他,无形中得罪师傅(旧人)一干人,新人还有好日子过吗?该仁兄结局为没半年光景就走了,这就是“不为技能差而死,而为人缘关系亡”;还有更惨的,因技能不熟练,一位新来上班第一天的人做拉力测试,拉钩意外脱出,新人眼睛弄瞎一只,血淋淋的教训,此是后话就不一一列举了。
江郎把样品拿到了测试机台边,才知道事情远非想象中那么简单,不说傻眼,也是愣住了,测试要求就是好几页测试计划“Testplan”,里面全是英文,美国HP公司的,而振动测试大致有5种,什么“单机非操作振动”“单机操作振动”加“包装振动”(又分别有“随机振动”和“正弦振动”,包装的少了操作),“操作”指测试样品(如打印机)放振动台上面边操作边振动,以江郎的经验,无论外语项目理解和测试实操都是有难度的,好在跟其他师傅学了一段时间,即使没学到真本领,也混了个脸熟,还是知道利害关系的,虽然搞坏传感线的事情还没出,江郎也是小心对待,倒是显得很稳妥,他叫来了黄工,一位“工程师A”级别的,比江郎大不了几岁,同事们基本上都是黄金年龄,毕业5年之内的样子,可以想见这种年龄群和条件的年轻人组成的环境,无疑是一种好学钻研热情及你追我赶的氛围,黄工相对而言资历颇老,在企业3年了,技术娴熟,该仁兄后来去美资企业奋斗到年薪30万,确实厉害,黄工够仗义,看江郎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手把手教他架设好机台,又交代了有问题可找他,期间李工转过来2次,看黄工忙得上下机台,李工一言不发就走开了,似乎不关她的事一样。等江郎测试完成,回去给李工汇报“测试完成了”,李工只“嗯”了一声。自顾在电脑上写她的报告。
谁知过了2日后,却让江郎骑虎难下,推上“风口浪尖”。“点解”(为何)呢?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