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8 三团火球
除了助手因素,还有其它一些原因。 鲁句践听到荆轲行刺秦王的事,私下说:“唉!太可惜了,他不讲究刺剑的技术啊!”陶渊明也写道:“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不过,在整个行刺过程,荆轲只拿着匕首,只有秦王有宝剑。
真要谈到技术,或者能力,不妨还原一下行刺过程。秦王挣脱荆轲后,绕柱奔跑,荆轲在后面追赶。按照常理,秦王每天锦衣玉食,养尊处优;而荆轲是专业刺客,虽说在燕国享受了一阵,但状态还在,又是有备而来,没有理由追不上惊慌失措的秦王的。合理的解释是:荆轲并不熟悉殿上的环境,又受到一群侍从的干扰,尽管他们是赤手空拳。荆轲被砍断左腿后,忍住巨大的疼痛,用匕首向秦王投刺,但只击中铜柱,这也许就是被说成“剑术疏”的原因。其实,巨大的疼痛以及无法站立,严重影响了投掷的力度和准确性。
那么,真正的问题出在哪里?追根溯源,原来出在计划本身。太子丹计划的核心是:首先劫持秦王,让他全部归还侵占各国的土地;如不行,就趁势杀死他。这里的“不行”,具体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劫持失败;二是劫持成功,但秦王当面拒绝归还土地。反之,“行”就是秦王被劫持后,当场答应归还土地,那么荆轲应终止行动,将秦王释放。
太子首先要秦王活着,然后根据情况,再要他死。类似情况是,某人去典当铺,直接说“死当”,就是一锤子买卖,简单明了,典当物永远归对方了,当金自然会高些。如果只是一时周旋不灵,那就“活当”,当金要低些,但典当物以后还可以赎回。但如果到期无法偿还当金和支付利息,也会变成“死当”。
实际上,太子丹忽略了一种可能:秦王满口答应归还土地,甚至可以许诺把咸阳送给燕国,但脱离荆轲控制后,全部作废。柳宗元写道:“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齐桓公在管仲的提醒下,兑现了在被劫持情况下做出的承诺;而秦国崇尚诈术,全无信用可言。
太子丹的忽略,是因为他是有情有义之人。他对樊於期又是不忍心,又是痛哭。对于秦王,他又“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太子丹是一个好人,但不是一个国家的好太子。反之,在韦小宝眼中,小玄子不是一个好人,却是一个好皇帝。
显然,这个计划包含一个首要目标是和备选目标,只有当首要目标无法实现时,再实现备选目标。在大庭广众之下,首要目标实现难度太大,变数太多;而备选目标相对简单,秦王只要见一丝血,立即归西。
于是,计划执行者荆轲脑子里存在两个目标,并且还要考虑快速切换的时机。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下手不够果断,没有做到刺客的三字诀:快准狠。专诸刺杀吴王时,由于对方防卫严密,专诸的鱼肠剑刺中吴王的同时,甲士的剑也刺中专诸的胸膛,于是行刺者和遇刺者一起死去。留给刺客的时间,需要用毫秒计算。难怪荆轲在临死前,坐在地上骂秦王:“大事之所以没能成功,是因为我想活捉你,迫使你订立归还诸侯们土地的契约,来回报太子。”要是只有一个目标,荆轲完全可以在图穷匕见时,就让秦王一招毙命。
在中途岛海战中,美军成功破译日军的部分密码,又用妙计得到代码“AF”的具体含义,得以最大限度地集中兵力于主要方向。日军则盲目分兵,因此南云忠一的机动编队的舰载机数量,少于美军的航母特混舰队。但是,日军的航母比美军多一艘,而零式战机性能优异,驾驶员作战经验丰富,大大弥补了数量上的不足。
问题在于,南云同时领受两项任务:一是空袭中途岛,为登陆作战做准备;二是歼灭可能来援的美军舰队。前者针对一个不会挪动和沉没的超级航母,因此是固定任务,或者说是明的;后者针对两艘美军航母的可能来袭,因此是随机任务,或者说是暗的。山本大将并没有指明哪个任务优先,使南云中将无所适从。
在实际作战中,南云中将让航母优先执行固定任务,海面侦查工作由战列舰和巡洋舰上的老式水上飞机承担,数量太少,当中又出现种种故障,导致没有及时发现美军舰队。当美军战机飞临赤城加贺和苍龙等三艘航母上空时,地勤人员还在紧张地为战机更换弹药,将炸弹改为鱼雷。刹那间,三团火球冲天而起。
正是:太子有情,秦王无义;明暗难分,火球升起。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