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2 五种蛀虫
始皇十四年,桓齮继续进攻赵国的赤丽和宜安。 赵王任命李牧为大将军,领兵在肥下大败秦军,桓齮逃回秦国。赵王封李牧为武安君。
韩王派韩非出使秦国,向秦国割让土地,并献出国君的玉玺,请求做秦国的附庸。韩非是韩国的公子之一,他有口吃的毛病,不会说道,但善于写文章。他曾经和李斯一起在荀子处学习,李斯自认为不如他。
韩非看到韩国日益削弱,多次写信给韩王,提出自己的建议,但总得不到韩王的采用。韩非痛心于国家不致力于访求人才,富国强兵,反而推崇浮夸无能像蠹虫一样的人,把他们安置在比有实际功劳的人更高的职位上。形势平缓时,就宠信那些徒有虚名的人;形势危急时,就征用那些披甲戴盔的武士。所培养的人,不是所能任用的人;所能任用的人,却又不是所培养的人。韩非为此感到悲伤,他考察了以往的得失变化,撰写了《五蠹》《孤愤》《内储》《外储》《说林》《说难》等文章,约十多万字。
韩非认为君主必须去“五蠹”,防“八奸”。五种蛀虫是:学者,即以古非今的儒家;言谈者,即大搞合纵连横的纵横家;带剑者,即以武犯禁的游侠;患御者,即指依附贵族私门的人;工商之民,即从事“末业”的人。韩非认为这五种人无益于耕战,就像蛀虫那样有害于社会。
八种奸邪是:异梦,即后宫妻妾;在旁,即俳优侏儒和亲信侍从;父兄,即君主的叔伯兄弟;养殃,即有意讨好君主,以谋取私利的人;民萌,即私自散发公财取悦民众的臣下;流行,即收罗说客辩士来制造舆论的臣下;威强,即豢养亡命之徒和带剑门客,以炫耀自己威风的臣下;四方,即动用国库结交大国,以恐吓自己君主的臣下。韩非认为这些奸邪蒙蔽和胁迫了君主,让他们变得一无所有。
有人把韩非的著作传到秦国,秦王见到《五蠹》等书后,叹息说:“我要是见到这个人,并且能和他交往,就死而无憾了。”李斯说:“这是韩非撰写的书。”秦王立即攻打韩国。由于形势危急,韩王派韩非出使秦国。秦王见到他,十分高兴,但一时还没有任用。
此前,四国曾经联合起来,打算进攻秦国。秦王召见群臣和宾客,问他们:“四国联成一体,打算图谋秦国,寡人的国内财力困乏,百姓的力量又都消耗在外边,该怎么办?”大家都选择沉默,只有姚贾说自己愿意出使四国,保证能粉碎四国的阴谋。秦王于是给了他一百辆车子,一千斤金子,把自己的衣服让他穿上,又把帽子衣带宝剑送给他。姚贾遍访各国,成功制止他们的出兵,还改善了它们与秦国的关系。姚贾返回报告,秦王非常高兴,赐封他一千户,并任命为上卿。
韩非知道此事,就去对秦王说:“姚贾用珍珠和贵重的宝物,往南出使到吴楚,往北出使到燕代,共历时三年整。就算不去活动,四国未必真的会联成一体。现在,国内的珍珠和贵重的宝物几乎耗尽。这是姚贾用大王的权势,以及国家的珍宝,自己在外边交结诸侯,希望大王审查这件事。再说他是魏国看门人的儿子,曾经在大梁做过盗贼,在赵国做臣子时,又被驱逐。大王任用世代看门人的后代,魏国的大盗,赵国被驱逐的臣子,跟他一同处理国家大事,并不是鼓励群臣的办法。”
秦王召见姚贾,询问他是否曾用秦国的财物去交结诸侯,姚贾给予肯定的回答。秦王生气地说:“你有什么脸面再来见寡人?”姚贾镇定地回答:“曾参孝敬他的双亲,天下的父母愿意让这样的人做儿子;伍子胥忠于他的君主,天下的诸侯愿意让这样的人做他的大臣;贞淑的女子善于纺织缝纫,天下的男人愿意让这样的人做他的妻子。现在我忠于大王,然而大王不知道。假使我不让四国归顺秦王,还能让他们归顺谁呢?假使我不忠于大王,四国之王怎么会信任我呢?夏桀听信谗言,杀死自己的良将;商纣听信谗言,杀死自己的忠臣:桀纣最终身死国亡。现在大王如果听信谗言,那就没有忠臣了。”
秦王指出姚贾的卑微出身,他并不否认,而是举出吕望管仲百里奚中山国大盗的例子,说明卑微出身并未影响建功立业,然后说:“只要能够保存社稷,就算外界对他有诽谤,也不听信;即使有很高的名声,如果没有建立一点功劳,就不能受赏。”秦王表示赞同,就继续任用姚贾。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