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0 罗马尼亚
第三个问题,阏与之战对长平之战有何影响。 此前在介绍阏与之战时,已经指出“福兮祸所依”,现在可以进一步探讨一下。
《世说新语笺疏》曾经摘录了王莽时期大将严尤的《三将叙》,据里面记载,赵王和平原君在讨论是否接受大礼时,赵王不无担忧地问平原君:“接受上党的土地,秦国必定派武安君来进攻,谁能来抵挡?”平原君回答:“别人难与白起争锋,但廉颇勇猛善战,爱惜将士。他野战是不如白起,但是守城完全可以胜任。”由于资料经过多次“转口”,因此可靠性待定。不过,同时期的有识之士信陵君,在劝谏魏王伐韩时,曾经预测:如果秦国越大山跨黄河,穿过韩国的上党,进攻强大的赵国,这是重复阏与之战的失败。
看来,阏与之战的胜利,使得饱经秦军蹂躏的东方各国,视赵军为抗秦的中坚力量,对它的战斗力估计过高了。
一九三九年冬天,苏芬冬季战争爆发。战争导致第十二届奥运会流产,却也诞生了莫诺托夫鸡尾酒和面包篮。由于大清洗的影响和指挥的混乱,苏军最终只获得“足够埋葬阵亡将士们的土地”。元首因此乐观地判断:苏军就是一个外强中干的泥足巨人,一击就倒。随后,苏德战争爆发了。德军开始时连出重拳,但对方并未倒下,反而依靠庞大的资源和东部的工厂,最终打到柏林。
在遥远的太平洋战场,开战前夕,日本工业产值为九十亿美元,年产钢五百八十万吨,并且基本上已达极限;美国工业产值是两千多亿美元,年产钢三千三百多万吨,并且工业潜力还远未激活。但是,日本御前会议敢于做出“不惜与英美一战”的决定,其底气当然来自曾经的两次击伤巨人的经历:一是日清战争,一是日俄战争。甲午战争时,西方人绘制了不少漫画,将日本描绘为“巨人杀手”。这当然是中国人的耻辱,日本人则引以为豪,他们越发热衷于对内以下克上对外以小搏大,最终玩火**。在茂密的丛林中,手拿三八大盖熟谙刺杀技术的士兵,被冲锋枪无情扫射;“小豆坦克”在“斯图亚特”面前不堪一击,更别提“谢尔曼”了;曾经“万能”的零式战斗机,也沦为“空中打火机”。
第四个问题,选择长平作为决战战场,对赵国是够是否有利。
首先,整个上党地区,三晋分别都设有上党郡。由于地理位置重要,三晋之间争夺激烈,因此边界经常发生变动。长平一带本属韩国,直到大战前夕,才转归赵国。对赵国来说,战场并非位于自己的边郡,更别谈内郡了,因此无法发挥内线作战的优势。
其次,长平和邯郸之间,虽然直线距离很近,但隔着太行山。赵军要从邯郸方向运输粮草,或者补充兵马,十分困难。同时,长平离太行山尚有一定距离,赵军既不能据险防守,又容易被截断联系通道。
对于秦国来说,长平作为战场,问题并不大。黄河以东的河东地区和黄河以北的河内地区,原来为韩魏两国共有,但通过几十年的蚕食和经营,现在已经被秦国稳定控制,安邑更成为秦军的前进基地。两地区可以就近向长平战场补充兵粮,如果从咸阳大本营出发的话,路程较远,但中途没有什么阻碍,又可利用渭河和黄河水道,再来一次“泛舟之役”。
总之,长平作为战场,对赵国是弊大于利。在邯郸或者晋阳附近,选择某个地点,应该更加有利。
纵观中外历史,苦苦寻觅战场选择专家;蓦然回首,他竟在黑海向西伸出的拳头上。
一四七五年一月,摩尔多瓦斯特凡大公率领四万军队,迎击奥斯曼土耳其的十二万大军。他采取严格的坚壁清野措施,除去通往瓦斯卢伊的道路。那里是一片沼泽地带,又是河流汇合处,只有一座狭窄的高桥可以渡河。敌军赶到指定战场,早已疲惫不堪。决战当日清晨,大雾弥漫。斯特凡首先派出一队号手,绕到敌军后方,吹起攻击号,敌军随即大雾中的“摩军”发起猛攻。这时,真正的摩军从真正的方向出击,土军完全陷入混乱,许多官兵在沼泽和河中溺毙,摩军大获全胜。
一百多年后,“勇敢的米哈伊”又一次邀请土军考察沼泽环境,具体地点改为布加勒斯特附近的克卢格雷尼,结果又一次获得丰硕成果。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