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章节目录 A173 征服之路

本章节来自于 秦汉帝国的兴亡 http://www.lishu123.com/125/125248/
    A173 征服之路

    本年的“火牛阵”,可谓家喻户晓。 不过奇怪的是,即墨是一座孤城,遭到两年的围攻和三年的隔离,城内居然还有这么多的活牛。还有,田单下令军民吃饭前要祭祀祖先。结果引来四方飞鸟大快朵颐。看来,即墨的食物很充足。宋国的华元和唐朝的张巡,如果看到这种情况,不知作何感想。

    即墨是齐国五都之一,战前估计有一定物质储备,但几年下来,应该消耗殆尽。因此,乐毅三年的“隔而不围”,虽然收取一些民心,但同时帮了齐国大忙。

    在战争中,对于放下武器的敌军士兵,以及无辜的平民百姓,应该加以善待,“杀降不祥”,这是人类公认的法则。而在近代,人类又制定了许多关于交战的法则,如禁止使用化学武器和攻击医疗设施等。然而,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战争也不是。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人残忍,宋襄公就是一个好例子。因此,对于负隅顽抗的敌人,必须在公认法则允许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加以打击,直至完全消灭。消灭的含义是解除对方的武装,不一定是剥夺其生命。人们不能容忍长平的“四十万”,但把伊阙的“二十四万”和鄢都的“几十万”,归结为战争本身的残酷性,以及战争规模的扩大。

    具体到即墨战场,乐毅可依据吞并齐国的总体战略,对孤城“围而不攻”,严密切断城内供应。离间城内军民,争取从内部瓦解。善待出城的平民和投降的士兵,“只出不进”。等到城内人心浮动之际,再适时攻城。

    这里不妨假设,乐毅采取了正确战术,成功攻克最后两座堡垒,那么燕国能最终吞并齐国吗?

    首先,军事占领一个地区,是相对容易的事情;而征服该地区的百姓,却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作。“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方言和风俗,更重要的是有不同的对国家或者民族的认同感。“田齐”本身就存在了一百多年,连上以前的“姜齐”,齐国这个名号存在了近千年。现在,燕军一下子闯进来,虽说采取了不少“攻心”措施,但是想让齐国百姓在短时间归顺燕国,谈何容易。此前,秦国占领魏国的许多城邑时,就把当地百姓赶走,而迁来本国的百姓,甚至罪犯,就是要省去这些麻烦。

    征服并非“空中楼阁”,认同感也可改变。鲁迅的《故乡》有云:“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如果假以时日,再配合各种怀柔笼络手段,被征服者也许会由“屈从”变成“顺从”,然后变成“认可”,甚至到“拥护”。时间的威力是可怕的,习惯的威力也相当。

    一二三四年正月,蔡州城破,金朝覆亡。汉族大臣张天纲被押送到临安,知府薛琼问他:“有何面目到这里?”他回答:“国家的兴亡,哪个朝代没有。我大金的灭亡,比你们二帝如何?”薛琼大声呵斥,命人把他拉走。宋人又强迫张天纲写供状,并且必须使用“虏主”字眼。他说:“杀就杀,写什么供状!”他坚持使用“故主”字眼。听说此事的人,无不哀怜他。

    现在的问题是:燕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慢慢消化齐国吗?我们先回顾一下。五国联合攻齐,是为了消除来自齐国的巨大威胁。齐湣王既已死去,各国也各分得一杯羹,就去忙别的事情了,只剩下燕**队在广大齐国土地上驻守和作战。燕军兵力本来就不足,又要分出部分用于防守,用于进攻的兵力就更加薄弱了,这也是两座堡垒久攻不下的一个原因。田单发起绝地反击后,燕军全线崩盘。大约有五年时间,其它国家纷纷作壁上观,不见前来助攻或者救市。秦国忙于东进南下,楚国自顾不暇,韩国国小兵弱,又与齐国不接壤,但赵国和魏国显然有这个能力。

    根本原因在于:强大的齐国,已经不合各国口味;更加强大的燕国,各国更不会接受。假定燕国的国力是齐国的一半,那么成功吞并齐国后,国力就扩大为原来的三倍,相当于一个半齐国,对赵国和魏国构成严重威胁。对各国来说,最好的情况是两座堡垒久攻不下,燕军勉强占领其余地区。这样,燕国“消化不良”,齐国“垂而不死”。如果不行,就让燕军撤退,燕国被打回原形;齐国复国,但元气大伤。

    可以大胆预测,如果乐毅成功攻克最后两座堡垒,各国不会给燕国充分的消化时间的,必然会“协助”齐国复国。一个压缩版或者残缺版的齐国,各国举双手欢迎。

    现在看来,当初燕昭王和乐毅的胃口有点大,没有考虑到燕国的消化能力,而剧辛的建议较为稳妥。夺取边境城邑慢慢消化,将它们由齐国的“边郡”改造为自己的“边郡”,最后变成“内郡”。秦国蚕食各国土地,早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燕国在这方面只能算是新手。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檀文纬的小说秦汉帝国的兴亡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秦汉帝国的兴亡最新章节秦汉帝国的兴亡全文阅读秦汉帝国的兴亡5200秦汉帝国的兴亡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檀文纬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