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0 西方大鸟
此前,秦军从大梁城郊撤离。 鉴于魏国气数未尽,秦国决定再次与之“捐弃前嫌”。昭襄王二十五年,秦王与韩王在新城相会,又与魏王在新明邑相会。
秦国转为敲打强大的赵国,夺取蔺和祁。
赵国讨伐和秦国“世代友好”的魏国,夺取伯阳。
在战国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各国不断调整自己的军事和外交策略,是很正常的。只是,有的变得一塌糊涂,例如楚怀王和齐湣王;有的变出一片天地,例如秦国。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总结出秦国的三个变化原则:在某个时期,确定一个重点打击对象,有时加上一个次要打击对象,与其它国家保持友好;不能长期与某国为敌,适时用进二退一战术呵护;一旦发觉某个战术无效,及时调整。
西边是“战争与和平”,东边是“攻城与攻心”。此前,为攻克齐国最后两座堡垒,燕国乐毅集中右军和前军围攻莒邑,集中左军和后军围攻即墨,结果花了两年时间,还未能得手。期间,即墨大夫出战身亡,城内的人说:“安平之战,田单一族人用铁皮包车轴,得以幸存,可见田单足智多谋,熟悉军事。”于是共同拥立他为守将来抵御燕军。
原来,燕军攻打齐国安平时,临淄市掾田单正好在城中,他预先让一族的人用铁皮包住车轴。等到城破,人们争相涌出城门,车轴互相碰撞而断裂,车辆无法行进,坐车的人都被燕军俘虏,只有田单一族的人幸免,他们随后逃到即墨。
乐毅看到攻城暂时没有效果,就让两处的燕军解除包围,分别撤退到离城九里的地方修筑营垒,又下令说:“如果城中的百姓出来,不要抓捕他们,有困难的还要赈济。让他们重操旧业,以安抚新占地区的百姓。”
乐毅转变了思路,但对方也更换了头脑,好戏在后头。
次年,秦国魏冉到赵国担任国相,不久又回到秦国,再次担任丞相,并且得到封地陶邑。
赵国再次讨伐魏国,决开黄河。
秦国攻打赵国,夺取离石。商鞅变法以来,赵国只受到秦军的轻微照顾,近来又得到中山国以及齐国的济西之地,因此实力有较大增强。因此,它有幸成为秦国近期的重点目标。但是,情况很快又有变化。
本年,楚国有一位喜好弋射归雁的人,楚王把他召来,询问射中的经验,他回答:“臣喜好射小雁小鸟,这是小箭的作用,怎么值得向大王说呢?况且依仗楚国广袤的土地,凭借大王的贤明,所射中的绝非只是这些小雁小鸟。过去三王射取道德的尊号,五霸射取好战之国。所以,秦魏燕赵是小雁;齐鲁韩卫是小野鸭;邹费郯邳是小鸟。其余的就不值得去射了。看见这六双鸟,大王怎样射取呢?何不用圣人作弓,以勇士作箭,看准时机张弓去射取呢?那么,这六双鸟,大王可以用口袋装回宫了。这种乐趣,绝非一朝一夕的欢乐;这种所获,绝非野鸭小雁一类猎物。”
弋射者详细说明射取步骤,第一步是:“早晨张开弓箭,射击魏国大梁南部,射伤他的右臂,牵动到韩国,那么中原地区的通路就断绝了,上蔡各郡县就不攻自破了。返身再射击圉的东面,砍断魏国的左臂,再向外射击定陶,那么魏国就丢弃其东部,楚国就射取大宋和方与两郡。魏国被砍断左膀右臂,就会倾倒坠落了。这时正面攻击郯国,就能夺取大梁。大王在兰台收拢弓箭,在西河饮马,平定了魏国的大梁,这是首次发射的欢乐。”
第二步是:“拿出宝弓,换上石制箭头和新绳,去东海射击有钩喙的大鸟,转身回来重新修筑长城作为防线,早晨射取东莒,晚上射取次丘,夜里夺取即墨,转身占据午道,就能得到长城的东边,攻取泰山的北边。西边与赵国接境,北边达到燕,这样,楚赵燕三国就像鸟张开翅膀,不用盟约就形成了合纵。大王到北边可以游览燕国的辽东,到南边可以登山遥望越国的会稽,这就是再次发射的欢乐。至于泗上的十二国诸侯,左手牵引,右手拍打,就可以在一个早上占有它们。”
第三步的目标是秦国,难度很大,原因是:“秦国是只大鸟,处于海内一隅,面向东方屹立,左面靠近赵国的西南,右面紧挨楚国的鄢郢,正面对着韩国魏国,窥伺中原地区。它的地势有利,展翅翱翔,方圆三千里,可见秦国不可能被单独缚住和一夜射取。”
当然,秦国也有不利之处:“秦国打败韩国,实际成了长久的忧患,因为秦国夺取韩国许多城邑,却不能据守;秦国讨伐魏国没有功效,打击赵国反而增添担忧,那么秦魏的勇气力量用尽了,原来楚国失去的汉中析郦便可以收复了。”
弋射者故意用这些话来激怒楚王,楚王果然又叫来和他详谈,他就说:“先王被秦国欺骗,客死他乡,怨恨没有比这再大的了。现在,因为一个普通人有怨恨,还有用一个国家作为报复对象的,这就是白公胜吴子胥。当今,楚国方圆五千里,拥有百万大军,本来足以驰骋于中原大地,却坐而待毙,臣私下以为大王不会这样做。”
楚王憧憬着“一统天下”,就像梁武帝梦见中原地区的牧守们纷纷献地来降,校长在日记中开拓了大量疆土。楚王于是派人出使各国,重新约定合纵,准备射取大鸟。
正是:朝友暮敌,进二退一;梁武美梦,校长日记。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