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3 刀尖行走
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蜀国国相杀死蜀侯。
秦国要挟楚国,想得到黔中一带的土地,声称用武关以外的土地来交换。楚怀王说:“我不愿意交换土地,只要得到张仪,情愿献出黔中地区。”秦王想要遣送张仪,又不忍开口说出来,张仪却主动请求前往。秦王说:“楚王恼恨您背弃奉送商於土地的承诺,要杀死您才甘心。”张仪说:“秦国强大,楚国弱小。加上臣和楚国大夫靳尚关系亲善,靳尚又能侍奉楚王夫人郑袖,而郑袖的话,楚王是全部听从的。况且臣是奉大王的命令出使楚国的,楚国怎敢杀臣。假如楚国杀死臣而秦国取得黔中的土地,这是臣的最大心愿。”
张仪一到楚国,就被楚怀王囚禁,准备处死。靳尚对郑袖说:“您知道您将被大王鄙弃吗?”郑袖询问其中缘故,靳尚说:“秦王特别钟爱张仪,本不想派他来。如今将要用上庸六个县的土地贿赂楚国,把美女嫁给楚王,用宫中擅长歌唱的女子作为陪嫁。楚王看重土地,又敬重秦国。秦国的美女一定会受到宠爱而尊贵,这样,夫人就被冷落了。不如替张仪讲情,使他弄出来。”
郑袖于是日夜向怀王讲情说:“作为臣子,各自为他们的国家效力。现在土地还没有交给秦国,秦王就派张仪来了,对大王的尊重达到了极点。大王还没有回礼,却杀死张仪,秦王必定大怒出兵攻打楚国。妾请求母子都搬到江南去住,以免被秦国欺凌。”怀王后悔了,就赦免了张仪,像过去一样厚待他。
张仪趁热打铁,对楚怀王进行游说。他首先夸耀秦国的强大,把怀王唬住,然后说:“当今,天下强大的国家,不是秦国便是楚国,不是楚国便是秦国,两国相互争战,从形势来看,是势不两立。如果大王不去亲附秦国,秦国就会出兵占据宜阳,韩国的上党之地到国都的道路就被切断。出兵河东,夺取成皋,韩国必然要到秦国称臣,魏国也会随风而动。秦国进攻楚国的西边,韩国魏国进攻楚国的北边,国家怎会不危险呢?”
张仪认为那些主张合纵的人空发议论,只说合纵的好处,不谈带来的危害,然后为怀王具体描述这个危害:“秦国拥有西方的巴蜀地区,用大船装满粮食,从汶山起程,顺流而下,到楚国三千多里。两船相并运送士兵,一条船可以载五十人和三个月的粮食,因为顺流,一天可走三百多里,即使路程较长,可是不花费牛马的力气,不到十天就可以到达扞关。扞关形势一紧张,那么边境以东的城池都要据城防守了,黔中巫郡也将不再属于大王所有了。秦国举兵,从武关出击,向南边进攻,楚国的北部地区就被隔断。秦军攻打楚国,三个月内可以造成楚国的危难,而楚国等待其他诸侯的救援,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从这形势看来,根本来不及。依靠弱小国家的救援,忽略强秦带来的祸患,这是臣替大王担忧的原因。”
张仪回顾了上一年的丹阳和蓝田大战,以及韩国和魏国的偷袭,说明得罪秦国的严重后果,然后展示了秦楚友好带来的美好前景:“假如秦国出动军队攻占魏国的阳晋,就锁住天下的胸膛。大王出动全部军队进攻宋国,用不了几个月的时间,宋国就会被拿下来,攻占了宋国而挥师向东进发,那么泗水流域的许多小国便全归大王所有了。”
张仪最后说:“如今,秦国和楚国接壤,从地理形势上也应该是亲近的国家。大王果真能听取臣的建议,臣请秦王派太子来楚国做人质,楚国派太子到秦国做人质,把秦王的女儿作为侍候大王的姬妾,进献有一万户居民的大城,作为大王的汤沐邑,永结兄弟邻邦,终身不相互打仗。臣认为没有比这更合适的策略了。”
楚王内心是想除掉张仪,却又不甘心让出黔中之地,就想听从张仪的建议。大夫屈原说:“前次大王被张仪欺骗,张仪来到楚国,臣还以为大王会煮死他。今天就算不忍心杀死他,但听信他的歪理邪说,实在不妥。”怀王说:“答应张仪的建议可以保住黔中土地,这是好事。已经答应了而又背弃他,实在不妥。”怀王最终听从张仪的建议,和秦国相亲。
就这样,张仪从容地在刀尖上行走,还不忘兜售其连横策略,最后全身而退。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