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2 痛失好局
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春天,秦军在丹阳大败楚军,斩首八万,俘虏屈匄等七十多名将领,并夺取汉中地六百里,设置汉中郡。 楚怀王征发国内全部兵力,再次进攻秦国,结果在蓝田再次大败。韩魏两国听说楚国陷入困境,也向南袭击楚国,直到邓。楚国只好撤回进攻秦国的军队,割让两座城池向秦国求和。
这次,陈轸献出与韩国公仲朋类似的计策,结果不被采用,楚国因此得到比韩国更大的好处。张仪的欺骗手段确实高明,但秦军拥有最终的话语权,至于韩魏两国的趁火打劫,秦国是求之不得。东方各国内耗不止,两败俱伤,秦军正好收拾残局。
现在,楚国自顾不暇,又与韩魏两国关系恶化,秦国就重启上一年的“伐齐”计划。秦国怎会甘心齐国的坐大,但必须抢到讨伐的领导权。
秦国和魏国联合进攻齐国,到达濮水,俘虏齐将声子,并打跑匡章。两国联军又进攻燕国旧地,打击齐国占领军。
此前,各国图谋援救燕国,齐王向孟子询问对策,他回答:“臣听说过,有凭借着方圆七十里的国土就统一天下的,商汤就是。却没有听说过拥有方圆千里的国土而害怕别国的。《尚书》说:‘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人都相信这点,所以当他向东方进军时,西边国家的老百姓便抱怨;当他向南方进军时,北边国家的老百姓便抱怨。都说:‘为什么把我们放到后面呢?’百姓盼望他,就像久旱盼乌云和虹霓一样。这是因为汤的征伐一点也不惊扰百姓,做生意的照常做生意,种地的照常种地,只是诛杀那些暴虐的国君,抚慰那些受害的百姓。就像天上下了及时雨,百姓非常高兴。《尚书》说:‘徯我后,后来其苏。’”
孟子回到现实中,继续说:“现在燕国虐待自己的百姓,大王前去讨伐,燕国百姓认为此举是从水深火热中拯救他们,因此都箪食壶浆,迎接齐军。但如果杀了他们的父兄,拘捕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掠夺他们象征国家的器物,那就不行了。天下人本来就畏惧齐国的强大,如今齐国的土地增加了一倍,又不施行仁政,那是在招惹天下的讨伐。大王应立即下令,释放被捕的老幼,停止掠夺他们象征国家的器物,又与燕国百姓商议,设置新的国君,然后离开燕国,这样做还来得及。”齐宣王不听。
不久,燕国百姓纷纷反叛齐国,齐王说:“我真惭愧,没听孟轲的话。”陈贾说:“大王不用担心。”陈贾前去拜见孟子,问周公是什么样的人,孟子说是古代的圣人。陈贾又问:“周公派管叔监视商朝旧地,管叔却在那里反叛。难道周公预先知道管叔会反叛,却仍派他去吗?”孟子说周公预先不知道。陈贾顺势问:“如此说来,圣人也会犯错误吗?”孟子说:“周公,是弟弟,管叔,是哥哥。周公的错误是可以理解的。况且古代的君子,有错就改;现在的所谓君子,有了错误就听之任之。古代的君子,他的错误就像日食月食,百姓都看得到;等到他改正,人民更加景仰他。现在的所谓君子,不但对错误听之任之,还寻找托辞!”
最终,齐国被迫从燕国抽身,赵国送公子职回燕国即位,是为燕昭王。
本书之前就曾讨论过齐国的战略方向,首选的就是北面的燕国。齐军本已轻易取得战役胜利,差一点就实现土地翻番,齐宣王却目光短浅,未能约束本国士兵和安抚燕国百姓,因此痛失好局。
战争可说是人类暴力的集中体现,侈谈“仁慈”和“道义”,下场可能比宋襄公还惨。但是,光靠暴力和武功,未必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一九四一年九月,德军在基辅地域重创苏联西南方面军,并顺利攻占乌克兰大部。由于之前苏联在乌克兰错误执行过激的经济政策,导致当地一些民众视德军为“解放者”,因此以鲜花和掌声欢迎。随着战线的延长和冬季的来临,德军被迫从“闪电战”转入“持久战”,乌克兰的民众也开始感受到解放者带来的好处:房屋和大衣都被暂时借用,只好在户外活动筋骨。“胖子”戈林访问乌克兰,在受到热情欢迎后,却给当地人指明两条出路:暂时能够干活的累死,已经不能干活的饿死。不久,德军后方的游击队由“星星之火”变成“雨后春笋”,占领军使用残酷的连坐和报复手段,但收效不大。
本年,楚国柱国景翠进攻韩国,围攻雍氏,秦国出兵援救。
齐国和宋国联手进攻魏国的煮枣。
韩宣惠王去世,其子继位,是为韩襄王。
经过两年博弈,齐国的霸业坠落,楚国损失严重,并且两国间的联盟瓦解。燕国得以复活,赵国的严重危机暂时解除,但算来算去,还是秦国赚得最多。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