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6 教训徒孙
秦景公向范鞅询问晋国哪个大夫会先灭亡,他认为是栾氏。秦景公问原因是不是太骄傲和奢侈,他做了肯定回答,但是又说:“栾黡自己还能免于祸难。祸难恐怕要落在栾盈身上了!”秦景公问其中原因,他回答:“栾武子对人民有恩德,就如同周人思念召公,爱及他的甘棠,何况是他的儿子呢?栾黡死后,栾盈对别人没有恩惠.栾武子所施的恩惠却已被人们淡忘,而栾黡引发的怨恨会暴发出来,所以在那时候灭亡。”秦景公认为范鞅的分析很有道理,就为他向晋国求情,让他回国复位。
卫献公约请孙林父宁殖一起用餐,二人穿着朝服在朝廷上等候。但是,卫献公到了太阳落山还不传召他们,自己竟在园林中射雁。二人到园林中去,卫献公没有按照礼节脱下皮帽子,就和他们说话。两位国卿十分气愤。
孙林父去了黄河边上自己的封邑戚地,派儿子孙蒯入朝请命。卫献公招待他喝酒,命令太师吟唱《诗经?巧言》的最后一章,内有“居河之麋”和“职为乱阶”两句,暗示卫国有人准备在黄河边作乱。太师推辞了,下属师曹却主动请缨。原来,卫献公有个宠妾,献公之前派师曹教她弹琴,师曹鞭打她。献公发怒,鞭打了师曹三百下。现在,师曹高声朗诵这诗以激怒孙蒯,作为对献公的报复。孙蒯听后,心中十分害怕。
孙蒯回报父亲,父亲说:“国君忌恨我了,不先动手,一定会被杀死。”他把所有家人送往戚邑后进入国都,正好碰到蘧伯玉,就说:“国君的暴虐你所知道的,我很害怕社稷倾覆,你看该怎么办?”他回答:“国君治理他的国家,下臣怎敢冒犯他?就算冒犯他,怎知新君一定会比旧君好呢?”他于是离开国都,从最近的边关出境。
卫献公派几位公子去和孙林父订立盟约,结果全部被杀。卫献公被迫出逃到鄄地,派子行去向孙林父求和,情况没有两样。卫献公只好逃往齐国,孙林父追赶他,在河泽打败了献公的禁卫军,鄄地人把败兵抓了起来。
卫国人立公孙剽为国君,是为卫殇公。孙林父宁殖辅佐他,以听取诸侯的命令。
起初,尹公佗向庾公差学射箭,庾公差又是公孙丁的学生。现在,庾公差与尹公佗追赶献公,而为献公驾车的正是公孙丁。庾公差说:“射是背叛老师,不射将被杀戮,射还是合乎礼的吧?”于是发箭,射中车两边的车軥,然后返回。尹公佗说:“他是你的老师,和我的关系就远了。”于是回车再追。公孙丁把缰绳交给献公,然后向尹公佗射击,一箭贯穿了徒孙的手臂。
晋国乐师师旷随侍在晋悼公身边。晋悼公说:“卫国人赶走他们的国君,不是太过分了吗?”师旷回答:“也许他们的国君做得实在过分。好的国君会奖励善良而处罚邪恶,抚育人民如同对待子女,覆盖他们就像天一样,容纳他们就像地一样。人民侍奉他们的国君,爱他就像爱父母,景仰他如同景仰日月,敬重他如同敬重神明,畏惧他如同畏惧雷霆,难道能赶走他吗?国君,是祭祀的主持者,是人民的希望。如果使人民生活困乏,神明缺乏祭祀,百姓绝望,国家没人主持,还要他干什么?不赶走他,还有什么办法?”
秋天,楚康王为了报复庸浦战役,派公子贞从棠地出兵攻打吴国。由于吴国不出兵迎战,楚军撤回。公子贞断后,他认为敌人无所作为而不加防备。不想吴国人从皋舟的险隘出兵,拦腰袭击楚军。楚军首尾不能相救,公子宜谷被俘。
晋悼公向中行偃询问对卫国的策略,他回答:“不如根据现在的情况安定它。卫国已经有新国君,攻打它,不见得能够成功,却劳动诸侯。”
冬天,诸侯在戚地相会,商议安定卫国。
范匄向齐国借了装饰仪仗的鸟羽和旄牛尾,但是忘记归还,齐国人开始对晋国离心离德。看来,晋国也开始出现鼠患。
楚国公子贞攻打吴国回来后,就去世了。他临终前,对公子午说:“一定要修筑郢地的城墙。”君子认为他忠诚:君王去世,不忘增加他的名声;自己将死,不忘保卫祖国。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