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经、内腑病的防治及取穴
(节选《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第四)
本章论述了邪气中伤人体的部位及其有关经络的原因,同时阐述了五脏六腑之气的出处、流经及联属情况,提出了“荥”、“输”穴治外经病,“合”穴治内腑病的医疗准则和取穴办法。
[内经诀要]
黄帝问于岐伯曰:邪气之中人也,奈何?岐伯答曰:邪气之中人,高也。黄帝曰:高下有度乎?岐伯曰:身半以上者,邪中之也;身半以下者,湿中之也。故曰,邪之中人也无有常,中于阴,则溜于腑,中于阳,则溜于经。
黄帝曰: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上下相会,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邪之中人,或中于阴,或中于阳,上下左右无恒常,其故何也?
岐伯曰:诸阳之会,皆在于面,中人也,方乘虚时,及新用力,若饮食汗出,腠理开而中于邪。中于面,则下阳明;中于项,则下太阳;中于颊,则下少阳;其中于膺、背、两胁,亦中其经。
黄帝曰:其中于阴,奈何?岐伯答曰:中于阴者,常从臂始。夫臂与,其阴皮薄,其肉淖泽,故俱受于风,独伤其阴。
黄帝曰:此故伤其脏乎?岐伯答曰:身之中于风也,不必动脏。故邪入于阴经,则脏气实,邪气入而不能客,故还之于腑。故中阳则溜于经,中阴则溜于腑。
黄帝曰:邪之中人脏,奈何?岐伯曰:愁忧恐惧则伤心,形寒寒饮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有所堕坠,恶血留内,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有所击仆,若醉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有所用力举重,若入房过度,汗出浴水则伤肾。
黄帝曰:五脏之中风,奈何?岐伯曰:阴阳俱感,邪乃得往。黄帝曰:善哉。
[ 解 读 ]
黄帝问岐伯:邪气是怎么中伤人的?岐伯答:邪气中伤人,多在上部。黄帝说:上下怎么衡量?岐伯说:身半以上是邪气中伤的部位,身半以下是湿气中伤的部位。邪气中人没有常规,中于阴时流于腑,中于阳时流于经脉。
黄帝说:阴阳经脉,虽不同名,但是一类,它们上下相会,互相连通,如环无端。而邪气中人,或中于阴,或中于阳,或中于人的上、下,或中于人的左、右,没有一定,这是什么原故?
岐伯说:手足三阳经脉,都汇聚于头面部,邪气中人,一般都是乘经脉之虚,或在用力、饮食汗出,腠理开泄之时而侵入。当邪气中于面部时,因阳明经上行于面,故邪气就下流于阳明经脉;若邪气中于项,项部为太阳经脉所过,故邪气就下流于太阳经脉;同样,因少阳经脉过颊,当邪气中于颊时,就下流于少阳经脉。由于阳明经脉行于胸,太阳经脉行于背,少阳经脉行于两胁,故当邪气中于胸、背、两胁时,也就分别流入于所过的经脉。
黄帝说:邪气中于阴经的情况是怎样的?岐伯说:邪气中于阴经常从手臂、足胫开始,由于手臂、足胫的外侧属阳,内侧属阴,而手臂、足胫内侧的皮肤较薄,肌肉柔弱,故虽内外都受风邪,但独伤阴经。
黄帝说:这样还会伤到内脏吗?岐伯说:中于风邪,不是必然都会伤及内脏,因为,虽然阴经连通内脏,如果脏气坚实,邪气不能入侵时,就回归于与该脏相合的腑。所以,邪气中于阳的部位时,就流于所过的阳经,中于阴的部位时,就往往流传于腑。
黄帝说:邪气中伤人内脏的情况怎样?岐伯说:愁、忧、恐、惧必劳神,心
为神之舍,若再受
黄帝内经健康长寿诀要最新章节第19章地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