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四季气的规律养生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本章阐述了四季气的特征,及如何顺应四季气的变化,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进行养生;指出,如果违反季节气的变化规律,就要发生疾病。
[内经诀要]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 解 读 ]
春季三个月,是发生的季节,大自然生气俱发,万物发萌,欣欣向荣。在这样大好的环境中,人们晚上要睡好,早晨要起早,披开头发,舒缓身体,漫步庭院,使情志顺大自然的生气而舒展。要适应春天的节气,助生而勿杀,给予而勿夺,赞赏而勿罚,这才是养生之道。如果逆反春气之规律而活动,供给成长之力缺少,春天的少阳之气就会伤害肝脏,到夏天还会发生寒变之病。
夏季三个月,是草木茂盛而秀美的季节,天地阴阳之气交合,万物开花结实。人们也要晚上睡好,早晨起早,要使心志平和,无忧无怒,不要厌烦日长,要热爱并适应于户外活动,使暑热之气得以排泄,这是夏日养生成长之道。如果逆反夏气之规律而活动,不仅盛热之暑气会内驻而伤害心脏,而且供给秋天收敛的能力差,到秋天就要患疟疾,甚至到冬天还要生重病。
秋季三个月,是草木容质平定、成熟的季节,大自然之气刚劲,地气清明,宜早卧早起,与鸡上架、下架的作息一样;要使情志安祥、宁静,以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要收敛自己的神气,不要使神志外驰,以平和秋气、清纯肺气,这样应顺秋天之气,乃是秋天的养生收敛之道。如果逆反了这样的养生之道,刚劲的秋风就会伤害肺脏,而且,由于秋天收养的基础差,供给冬季潜藏的能力也少,所以,到冬天就会形成完谷不化的泄泻之症。
冬季三个月,是收藏的季节,天气寒冷,水结冰,地冻裂。在这个季节里,不要扰动阳气,要提早睡觉,必须到太阳出来再起床。要使情志若似埋伏,若似藏匿,若欲有得,若已有得,温和平静,坦然自若,随遇而安。要防寒取暖,不要使皮肤开泄让阳气急速漏去。这就是适应寒冬之气的收藏养生之道。如果逆反了这样的养生之道,寒冷凛冽之气就会伤害肾脏。由于冬季闭藏之精力差,提供给春天的发生能力也就差,所以,到春天就会得四肢痿枯、
软弱无力的痿厥之症。
[内经诀要]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以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
黄帝内经健康长寿诀要最新章节第2章地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