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与官府的人交朋友,通常人们都会盯着当朝权贵、实权大官身上,却极少有人注意那些身处厄运,人微权轻或大势已去之人。但胡雪岩则与众不同,他在与官场中人交朋友时,不仅‘趋热门’也‘烧冷灶’。”
那么何谓“烧冷灶”呢?它就表现在结交帮助一些暂时穷困潦倒但未来可能飞黄腾达的人物。如果你能在此时“雪中送炭”,你的善举会使得受助人感恩戴德,待受助人成就大业之时,施恩人就会得到高于付出数倍的回报。
胡雪岩当年资助落魄书生王有龄就是这种状况。用胡雪岩的话讲就是:“依我看你好比虎落平阳,英雄末路,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一定要拉你一把,才睡得着觉。”胡雪岩的另一句话讲述得更明白,它当时对王有龄说:“我以前没事常读相人书,看你面相日后定有富贵,我这里为你准备了五百两银子,你收下去奔前程吧。”
从胡雪岩当时的情况来看,他这个冷灶烧得还是很有风险的,因为他自己没有钱,是挪用了东家的钱来帮助王有龄的。因此当时王有龄担心自己若用了这用钱,可能会连累胡雪岩。胡雪岩的回答也是让人感动的:“你不用担心,我是要钱没有,要命一条,你放心去吧,得意之后别忘记我就行了。”从胡雪岩的话里的意思就看得出这个忙他是非帮不可了。也正因为这一次有远见的“烧冷灶”,为胡雪岩以后的发迹埋下了种子,也奠定了他一生事业的基础。
其实,“烧冷灶”还有一种形式就是结交倒台政客,潦倒文人。现实中可能很多人会乐意帮助未发达的人,却很少有人看重已失势的人。在这一点上胡雪岩有自己的做法。有这样一件事:当时官场一个叫宝森的因为政绩平平,被当时的四川巡抚丁宝桢以“才堪大用”的奏折形式,藉朝廷之手体面地把他请出了四川。下台之后,宝森闲居在京,每日呼朋唤友,吟酒品茶泡赌场,表面上极尽悠闲,事实上心里却甚觉落寞。胡雪岩认准这是个可结交之人,就亲自登门拜访,劝说他到上海一游,费用全部由胡雪岩出。这个提议正中了宝森下怀,它正因为自己的旗人身份限制,深感在京玩得不过瘾,就随了胡雪岩去游上海,逛杭州,猜拳狎妓,游山玩水,极尽享乐。这件事之后,两个人的交情猛升,宝森遂把胡雪岩视为密友,此后每有大事,定是自告奋勇,帮胡雪岩在京城里打点通融。
说到胡雪岩“烧冷灶”,还有这样一件事,当年他的阜康钱庄刚开业时,就遭遇了这样一件事:浙江藩司麟桂捎了个信来,想找阜康钱庄暂借两万两银子。胡雪岩与这个麟桂平日并不来往,更何况胡雪岩听官府里的线人说,麟桂马上就要调离浙江:这次借钱很可能是用于填补他在财政的空缺,借完肯定是打水漂。况且自己的钱庄才刚开业,所有财物都算上也不过只有四万现银。
对于这件事,一向慷慨的胡雪岩也开始有些为难,若是借了,他一走,这钱等到于白花了?就算人家不赖账,但像胡雪岩这样的人,也不会天天跑到人家官府去逼债。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两万两银子,对阜康来说还是一个不小的数目的。
依照人际交往的原则,通常是“人在人情在,人去人情坏”,所以若是别的钱庄老板可能会打马虎眼,阳奉阴违一番,四两拨千斤,几句空话应付过去。不是说“小号店小利薄,实在担不起如此大任,”就是说“创业日浅,根基浮动,实在调度不动”。就算有人肯把这钱借给他了,也是利上加利,真就等于活生生把那麟桂剥掉几层皮。
但是胡雪岩毕竟是胡雪岩,他经过再三考虑,若是在对方困难危急之时,自己出钱解围,对方自然会铭记在心,到时对方利用手中的权势,给自己行个方便,银子赚得岂不更多?况且据线人说,麟桂这个人绝不是那种欠债不还、耍死皮赖的人,如今他要离任,他只是不愿把财政“空缺”的把柄授之于人,以免影响他今后仕途的发展,因此才急需一笔钱来解决问题。
最后,胡雪岩终于下定决心冒一次险。他不但借了钱还是以超低利率,他的做法令钱庄大伙刘庆生非常不解,胡雪岩是这样说的:“调度,调度,做生意讲究的就是调度,所谓‘调’,就是调得动,所谓‘度’,就是预算。生意要做得活络,有进有出,什么时候有银子进来,什么时候银子该用出去,要有计划。银子调来调去,只要不穿帮崩盘就可以。”事实也终于证明,胡雪岩当初的决定是太对了。
胡雪岩智慧经典全集最新章节第五章 交际之道——广结良友,得人心者得天下 (3)地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