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
第二贵体孝道。推祖父母之爱,以爱叔父;推父母之爱,以爱温弟之妻妾儿女,及兰惠二家。
——《曾氏家书》
咸丰八年,曾国藩的湘军在逐渐扭转劣势,气势如虹的时候,却不幸于三河之役惨遭覆没,曾国华(曾国藩之弟)、李续宾等将帅皆阵亡。曾国华的死,使曾国藩受到严重的打击,他对家族的未来更为担忧,遂决心与兄弟们同心协力,共同挽回家运。于是,他在信中告诫弟弟们三点:“第一贵兄弟和睦;第二贵体孝道;第三要实行勤俭二字。”这一节我们重点讲第二点。曾国藩认为,要振兴家业,必须孝顺长辈,用孝顺祖父母的爱心来爱叔父;用孝顺父母的爱心,来爱温弟(死去的曾国华)的妻妾儿女以及兰、惠二家。
其实,“孝”字一直是曾国藩书信中强调的主题,更重要的是,曾国藩一生都能身体力行这个“孝”字。下面截取曾国藩的几个生活片段,相信会令大家深受感动。
道光年间,曾国藩只是个翰林院编修的穷京官,天天为生计犯愁,但他却托人千里迢迢将昂贵的阿胶补品带回湖南老家孝敬父母。有一次,他得知母亲患了牙疾,但家乡的来信中没说这件事,曾国藩就特意强调下次来信一定详细告知病情。得知母亲过世的消息,哀痛之极的曾国藩立即脱下官服,披麻戴孝。他由于归乡心切,不带行李,只带一名仆人,一赶到家便跪在母亲灵前痛哭。正当曾国藩为母亲寻觅安葬之地的时候,咸丰帝令其出山为朝廷效力,接到谕旨后,曾国藩想到母亲尚未安葬,立即写折请求在籍为母守制尽孝三年。后在至交郭嵩焘的劝说下,曾国藩才应命出山,临行还特意叮嘱曾国荃、曾国华先在家为母守孝。后来,曾国藩一直为未尽孝心而深感遗憾。
令人敬佩的是,曾国藩不仅对生身父母尽孝,对乳母也十分孝敬。在其乳母逝世后,他写了一副“一饭尚铭恩,况曾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千金难报德,即论人情物理,也当泣血三年”的挽联,以寄托对乳母的怀念和哀思。这副对联运用韩信“一饭千金”典故作铺垫,既恰如其分,又感人肺腑。
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话:“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在各种美德中是占第一位的。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孟子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就是人要像孝敬自己的父母、爱护自己的幼子一样去孝敬别人的父母、爱护别人的幼子。
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我们每个青少年所必须继承和发扬的。我们还有一句古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就是说孝敬父母要及早行动,不要等父母不在了才想起要孝顺,那就为时已晚,只能空留遗憾。
世界巨富比尔?盖茨说过这样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都可以等待,只有孝顺是不能等待的。”他认为:时间如流水,是不会等人的,青少年时期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事情要忙,忙学习、忙游戏、忙作业……等我们成人了,我们还要忙工作、忙事业,当我们认为真正拥有了可以孝顺父母的能力的时候,可能已经为时太晚了,因为这时候的父母已经吃不动也穿不了了,有的父母甚至已经离开了尘世。为了避免这种悲剧发生,比尔?盖茨特别注意及时孝敬父母,关心他们的生活细节。
比尔?盖茨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孝敬父母,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孝顺父母。有一首广为传唱的歌有这样的歌词: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的确,父母不在乎我们给了他们多少财富,只要有一颗处处为父母着想的心,他们就会感到很安慰。
爸爸下班了,帮他倒一杯茶;妈妈做饭的时候,帮她端一端饭菜;给爷爷奶奶捶捶背,这些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小事情,但也正是这些小事,传达出我们的一片孝心。
箴言
1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桓宽
<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最新章节上卷 第11章 孝悌和睦 (1)地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