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 上卷 第9章 读书明理 (2)

本章节来自于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http://www.lishu123.com/12/12815/
    曾国藩接着又讲了关于读史的方法,他认为最妙的办法是设身处地去感受。每看一处,就设想自己就是当时的人,正在与周围的人应酬谈笑。不必人人都能记得,只要记住一个人,就好像和他在一起一样;不必事事都能记得,只记住一件事,就好像自己亲身经历这件事。经书,重在探求思考其中的道理;史书,重在反思事件对我们的启示。

    曾国藩的见解是十分精到的,即便是现在,我们也可以借鉴他的读书方法。当然,现代文化比过去有了很大发展,知识面愈来愈宽,门类越来越多,各个门类知识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所以,为了提高阅读和学习的效率,读书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精选几位名人的读书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顾炎武读书的三种方法

    顾炎武之所以能在学术上取得非常大的成就,除了他的勤奋努力外,与他的学习方法也有很大关系。他的学习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抄录法。顾炎武读书总是要动手抄录的。他把精彩的内容用笔抄下来,既加深了印象,又便于分类整理,这是积累知识的一个好办法。

    2复读法。顾炎武非常重视知识的回顾复习。他规定自己每年春秋两季,分别复习冬夏两季所读的书,即半年读书,半年复习,把阅读和复习交叉进行,这样温故而知新,新旧知识相得益彰。

    3游读法。顾炎武笃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读书方法。他从45岁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游学生活。一边游历名山大川,一边读书,学以致用,真正做到了书本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

    华罗庚的“厚薄”读书法 

    华罗庚主张读书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每个概念、定理都要追根求源、彻底搞清楚。这样一来,本来一本较薄的书,由于增加了不少内容,就变得“较厚”了,这是“由薄到厚”。第二步是“由厚到薄”,即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归纳,抓住本质,把握整体,做到融会贯通。经过这样认真的分析,就会发现只用记住脉络就可以了,这就是“由厚到薄”的过程。经过这两个阶段,才能把知识掌握扎实、透彻。

    杨振宁的“渗透”法 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认为:既然各门知识是互相渗透和扩展的,那么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应该是互相渗透的。当我们专心学习一门课程或潜心钻研一个课题时,如果有意识地把智慧的触角伸向邻近的知识领域,必然别有一番意境。对于那些相关专业的书籍,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不妨拿来读一读,暂时弄不懂也没关系,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也许正产生于半通之中。通过渗透性学习方法,会使我们的视野更开阔,思路更活跃,这样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以上是几点非常有效的读书方法,相信会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当然,学习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加以总结,多与朋友互相交流交流,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箴言

    1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3 聪明的樵夫,应该是既善于砍柴,也善于磨刀的。

    ——佚名

    仰泳?蝶泳?书海徜徉,不如“涵泳”

    汝读《四书》无甚心得,由不能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朱子教人读书之法,此二语最为精当。尔现读《离娄》,即如《离娄》首章“上无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最新章节上卷 第9章 读书明理 (2)地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王艳明,杜慧的小说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最新章节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全文阅读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5200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王艳明,杜慧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