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不在多,择善则灵
买书不可不多,而看书不可不知所择。以韩退之为千古大儒,而自述其所服膺之书不过数种,曰《易》、曰《书》、曰《诗》、曰《《春秋?左传》》、曰《庄子》、曰《离骚》、曰《史记》、曰相如、子云。柳子厚自述其所得,正者曰《易》、曰《书》、曰《诗》、曰《礼》、曰《春秋》,旁者曰《毂梁》、曰《孟》《荀》、曰《庄》《老》、曰《国语》、曰《离骚》、曰《史记》。二公所读之书,皆不甚多。
——《曾氏家书》
曾国藩在信中告诉儿子曾纪泽读书要善加选择的道理,他在信中说,买书可以多买,但看书一定要加以选择,像韩愈(字退之)那样的千古大儒,重点读的书不过是《周易》、《尚书》、《诗经》、《《春秋?左传》》《庄子》、《离骚》、《史记》,以及司马相如和扬雄的作品。大学问家柳宗元(字子厚)自己总结读书心得,认为应以《周易》、《尚书》、《诗经》、《仪礼》、《春秋》为主,以《毂梁传》、《孟子》、《荀子》、《庄子》、《老子》、《国语》、《离骚》、《史记》为辅。两位名家所读的书都不是很多。
当然,韩愈、柳宗元均属“唐宋八大家”之列,所读之书决不仅限于上面所列的十余种。曾国藩是告诉儿子,一个人必须精心研究几本经典的书籍,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广泛涉猎其他著作,不能不分大小、主次和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这点类似于英国大学者培根的经典著作《论读书》中的观点,有些书应选读,有些书应粗读,少量的书才应细读和精读。
那么,青少年该如何选择要读的书呢?我们先从目前青少年读书的误区谈起。当下部分青少年读书喜欢跟着明星走,跟着时尚走,别人买什么书自己就买什么书,只注重图书的炒作效应,对图书的思想内涵、文笔韵味却不甚关注。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认为读书就是图消遣、娱乐,于是整天沉溺于一些低劣的报纸杂志或粗制滥造的言情凶杀小说中,忽视了图书提升素养、陶冶情操的真正价值。这一切都是选书不慎的结果,下面我们来看看名家是怎么选书的,希望对青少年能有所帮助。
《人民日报》曾专访了六位名人,请他们各自向读者推荐一部名著。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著名学者任继愈为读者推荐了鲁迅的《呐喊》,他认为该书使我们认识到除旧布新的历史性,值得一读再读;国学大师季羡林向读者推荐了《史记》,认为这部书的真正意义“不在史而在文”;传记作家二月河推荐了《红楼梦》,认为读它可获得“最顶尖的审美享受”;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蔡朗推荐《论语》,认为该书能让人“感受到心中流过一条有几千年历史的文化长河”;女作家王安忆推荐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认为他是“继塞万提斯之后最伟大的语言大师”;中国氢弹之父、中科院院士于敏则推荐了《资治通鉴》,说司马光的这部巨著“对任何人都有终身的借鉴意义”。
上面几位名家推荐的图书,本本精彩,同时又构成了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有可以明智的史书,如《史记》、《资治通鉴》;有可经世致用的经典,如《论语》;有带来深刻启迪和审美享受的文学精品,如《呐喊》、《红楼梦》、《百年孤独》。当然,我们也可以自己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这里有几点建议给大家。
一是建议选择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经典作品,如大师级作家的传世之作、诺贝尔奖获奖作品或名家推荐的作品。像老舍的《骆驼祥子》、托尔斯泰的《复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都非常不错。
二是选择水平很高的畅销作品。如斯宾塞?约翰逊的《谁动了我的奶酪》、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余华的《兄弟》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另外,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切勿人云亦云地盲目选择,同时注意“少而精”的原则,选的作品太多,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体会。
箴言
1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最新章节上卷 第9章 读书明理 (1)地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