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苛求圆满
兄尝观《易》之道,察盈虚消息之理,而知人不可无缺陷也。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阙东南,未有常全而不缺者。
——《曾氏家书》
曾国藩曾认真研究过《易经》,他得出的结论是:太阳过了中午就会西落,月亮盈满后就要亏缺,连天地都不那么完美,更何况人,更何况人生呢?所以人应当悦纳自己和别人欠缺的地方,不要苛求完美。
曾国藩除了能容纳人事的缺陷外,有时甚至会刻意“求缺”,自己制造一些缺憾。湘军攻克天京,大获全胜后,曾国藩反而十分忧虑。他知道作为清朝二百年来权势最大的汉人,一举一动都将引来众人的瞩目与猜忌。而手握重兵、功高震主更使清廷对他心生忌惮。于是,他不但在请功奏章上,有意显示谦逊,把功劳让与他人,更要求裁撤湘军,又让九弟曾国荃回乡养病,故意留下一些缺憾,这样才终于化解了与清廷决裂的危机。曾国藩的“求缺”,不是故意和自己过不去,无原则地压制自己,而是一种面对功利的谦退态度,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放弃。
“断臂维纳斯”一直被认为是迄今发现的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美丽的椭圆形面庞、希腊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和丰满的下巴、平静的面容,无不带给人美的感受。她那微微扭转的姿势,使半裸的身体构成了一个十分和谐而优美的螺旋形上升体态,富有音乐的韵律感,充满了巨大的魅力。女神的腿被富有表现力的衣褶所覆盖,仅露出脚趾,显得厚重稳定,更衬托出了上身的秀美。她的表情和身姿是那样的庄严,像一座纪念碑,又是那样优美,流露出女性的柔美和妩媚。
令人惋惜的是,这么美丽的雕像从发现起就没有双臂。于是,修复原作的双臂成了艺术家、历史学家最感兴趣的课题。当时最典型的几种方案是:左手持苹果、搁在台座上,右手挽住下滑的腰布;双手拿着胜利花圈;右手捧鸽子,左手持苹果,并放在台座上让它啄食;右手抓住将要滑落的腰布,左手握着一束头发,正待入浴;与战神站在一起,右手握着他的右腕,左手搭在他的肩上……但是,只要有一种方案出现,就会有一种反驳的道理。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保持断臂反而是最完美的形象!
残缺让维纳斯更加神秘和迷人,这就是残缺的魅力所在。我们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间不如意事常**”,既然人事本不圆满,我们又何苦执迷于完美呢?
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在回顾自己的成功之路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小时候很喜欢唱歌,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天赋,但他同时也是一所师范院校的学生,学习成绩也不错。师范毕业时,他很苦恼,是继续学习唱歌呢,还是做一个教师?他想边做教师边用业余时间唱歌,这样就“两全其美”了。但他父亲说:“孩子,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你只会掉到椅子中间的地上。”帕瓦罗蒂深受启发,最后下定决心选择歌唱事业,经过多年潜修,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
任何事情都想得到,就是在苛求圆满,而这样的结局就是,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帕瓦罗蒂正是看透了其中的道理,才放弃了两全齐美的想法。
我们不苛求圆满,同时也不要苛求自己。希望自己完美无缺,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但实际上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就算是趋近完美的人,也未必受欢迎。有个心理学实验表明,大多数方面优秀而又有一点小缺点的人最受欢迎,那些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人只是排在第二位,我们都是凡人,缺点让我们更加容易找到共同的语言,心灵上也靠得更近。
所以,我们要学会用一颗宽容的心来接纳他人,也接纳自己。不要为自己身上无关紧要的小缺点而苛求自己,不要为自己不是完美的人而感到痛苦,苛求圆满是在增加自己的痛苦,不如轻轻松松地面对生活,生活就会呈现轻松的一面。接受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快乐地成长、进步。
箴言
1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最新章节上卷 第4章 宽容变通 (1)地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