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马郞坡
家访也是我们的实习课题之一。农村还有大量的土法接生、家庭接生,往往造成孕产妇或胎儿的意外。还有产妇的卫生习惯、产褥期的保护、出院后的护理、新生儿的喂养,这些都是我们关注和应予指导的内容。妇产科的家访内容最为丰富,它涉及到千百年来人们的生殖心理、传统习惯、民风遗俗。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指导时,既要尽量符合科学的内涵,又要照顾人们的心理习惯,这样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所以工作既繁琐又庞杂,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还要在村子里住下来,对医学生的生存和实践能力、离开老师后的单独工作能力都是一个小小的考验。医院这一期安排我、梅小嫣、陶一萍三人一起去家访,既考虑到男女同学生活上的相互照应,又考虑到了开展工作时的方便。如果光是男同学,很多的家庭访问便无从做起。如果光是女同学,那么留下的这些男生怎么安排实习呢?所以一定是男女同学搭配的。
从城市、从医院出来,顿觉一片空旷,人的心情也为之宽舒了许多。天是蓝的,山是绿的,日影西斜,洒下一片金黄。下了车,我们三个实习生沿着与大路分道的小路上走去。远处,隐隐约约地可见绿映丛中的人家,那一定就是我们要去的目的地——滴水寨。
真是“看见一座山,跑死一匹马”啊,走了好久,寨子仍在远方。小嫣有些不放心,惴惴地问:“不会走岔了道吧?”
我是这支三人队伍里的唯一男生,应该是里面的主心骨才是,我抬头望了望渐渐下山的太阳,不敢惊慌,装着镇定地审度起面前的形势来,见山坡上有一放牛的老人,便问:“大爷,滴水寨往哪里走?”
老人手里的旱烟袋一指:“下这个马郎坡就到了。”
那么我们正走在这个坡的顶部,眼前是长长的下行斜坡。右边的草丛里,牛儿马儿正在低头吃草。这些专业的食草动物,舌头一卷,“滋滋”的断裂声中,一绺青草便进了口里,又美美地咀嚼起来。这草丝的断裂声是那样的整齐而有节律,让人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和美好。见有陌生人走近,吃着草的牛儿马儿,头一甩,向远处紧走几步,又寻了另一块地低头吃起来,摇得脖子上的铃声清脆地响。陶一萍惊叫道:“这里的牛马脖子上都挂个风铃呢!”
我说:“这是牲畜的主人怕牛马丢失做的标记,不是为了好听好玩的。”
两位姑娘听了我的话,都仔细比较这些牲口的铃铛,越看越奇怪:“哎,看不出这些铃铛有什么不同,它的主人怎么分辨?”
我很内行的样子说:“声音!就象有乐感的人,能分辨各种不同的曲子。这些牛呀马呀的主人,都对自己家的铃铛听惯了,只跟着铃声走,就能找到自己家的牛马。”见两个姑娘听得嘴巴半天合不拢,我又继续说起来:“天黑了,牛马走到草丛深处吃草了,各家各户来收牛马回家的时候,你是看不见它的,你怎么找?有了铃铛就好办了,只要牛马走动、脖子甩动,铃铛就会发出响声,主人就都能找到自己家的牲口了。”
在两个姑娘钦佩的眼光中,我步伐有力地带头走在前面,转过一片林子,一幕惊人的情景便呈现在眼前。原来这里有一群马在回旋奔走,一匹漂亮的骏马正跃上了一匹母马的背上,一边洒着白色的液体,一边就急不可耐地刺入了母牝中。公马长长的螺旋杆好象施工的搅拌杆,在混凝土里猛烈地搅拌起来。我们三人猝不及防,一切尽收眼中。三人中以我的感觉最早,而两个姑娘开始还可能以为是马打架,好奇地盯着它们看。但毕竟是学医的,很快就明白了,赶快掉过头去。我偷偷瞥了她们一眼,发现她们脸都红了。
我们都不吱声了,但似乎听得到对方的呯呯心跳声。我突然明白了,难怪这里叫马郞坡,原来是马儿们交欢的地方啊!再看看这群马,有的棕红,有的银灰,毛色溜光,吃得腰腹滚圆,异常壮美!这一片土都被踩得寸草不生,露出了赤红的土壤,与周围完好的植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牛马交欢还用一块专用的地盘,而不是随地而行的啊,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一群马奔下灌木丛中去了,又有牛群马群奔向这里,急急而来,你追我赶,好象在亲昵,又好象在争斗。一定是很早以前的村民们就发现了这块地方,马郞坡的名称就这么传开来了。我在心里琢磨:马郞,是指牧马的小郞,还是指公马——那壮美的马之新郞呢?在这里一定是指后者,先前的演示就已经明白无误地揭示了答案。
这些牛啊马啊也真是太聪明了!我仔细一看,眼前到处都是连绵的坡地,唯有这块地方,没有巨石,没有沟坎,平整得太便于奔跑撒野了,这真是天然的交配场啊!在荆棘丛中,在倾斜的坡地上不便于交合,畜牲也知道寻找欢乐的家园,并不约而同、相沿成习,动物的群居性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聚集起来的吗?
这都是我的内心活动,我不敢把我知道的这些再卖弄给身边的两个女孩。说实在话,一个活力膨胀的青年,目睹了眼前所见,是不可能无动于衷的。我们三人都不敢相互对视,怕眼神暴露出内心渴望的秘密,怕这不说谎的眼神说出了年青人相同的心思后一触即溃,再也无力抵抗。
这段时间过得特别快,不知不觉中进了寨,村里的妇女主任接待了我们,原来她得到信息后,早就做好了安顿我们的准备。寨子里男人的穿着与汉人无异,女人都穿着花花绿绿的民族服装,少女的鲜艳,中年的素色,老年的青黑为主。妇女主任约四十开外,穿着素花衫、布缀扣,精明干练,她要我们叫她阿朵。
阿朵说给我们安排住在一户宽敞干净的人家,一边说一边就带领我们走在寨中的小道上。这时太阳落山了,时值夏末,在城里时还穿着单薄的衬衣,可来到这高海拔的寨子,一失去了太阳的光辉,空气立刻就变得清冷起来。我们感觉到阵阵的寒意,裸露的胳膊上起了鸡皮疙瘩。
一日之间,我们就从喧嚣的城市来到这古朴的山寨,似乎时光一下子就倒流了一百年。傍晚炊烟中的寨子宁静迷人,不过一天的劳顿使我们此刻只想找一个歇息的地方,美丽的寨景还是留待日后的日子去仔细品味吧。七拐八弯,我们走上了一户人家的石台阶,主人热情地迎出来攀话,很快把我们引向火塘。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