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跟一个乞丐有关。一天晚自习,高一(2)班的同学们正在偷偷做着各自的小动作,一个形容委琐的陌生人鬼鬼祟祟地摸进教室,和班主任几乎一模一样。
大家惊慌失措,定神之后发现是个乞丐,于是更惊慌失措。
乞丐打扮得很专业,有鼻有眼有碗有拐棍,举手投足都对得起身份。不巧那时候正好是爱国卫生月,因此当他一丝不苟地对每个座位进行乞讨时,讲卫生的同学们纷纷如见鬼魅般作鸟兽散。这种行为严重地打击了乞丐的积极性。
关键时刻,一个漂亮的女孩挺身而出。她情绪显然非常激动,深深地看着乞丐,樱桃小嘴微微颤动。
乞丐似乎得到某种暗示,情不自禁地向她走近几步,喉结上下蠕动。数十道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那对鲜艳的粉唇上。
“嗬…呸!”密集的唾液从樱桃小嘴中激射而出,喷得乞丐一头雾水。
“臭要饭的,滚!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哼!”这个绰号叫“三分之一”的女孩为自己独特的幽默感和吸引力亢奋不已,哈哈大笑起来,以至于脸都扭曲了,名副其实的得意忘形。
此人之所以被唤作“三分之一”,是因为无论学习时间还是考试成绩,她都不超过第一名同学的三分之一,能一直保持这么“低调”的作风的确很有难度。“三分之一”唯一比别人多的就是男朋友,各行各业的都有,令人叹为观止。
乞丐没料到小小年纪的女孩有这么超群的创意,一时尴尬得无以复加。
梁淑纯的出场是一个更大的意外,她从座位上站起,细小的声响也牵动了所有人的视线。大伙都窃窃私语猜测她的意图,刚才的打击令乞丐本能地退缩。梁淑纯一步步走近他,轻轻踮着脚跟前行的模样像极了天使。每个人心底都有一个天使,她不需要翅膀,就可以带你飞上洁白的云端;她也不需要光环,就可以释放出太阳般的温暖。她能唤起被遗忘的良知,也会指引梦的方向,当她出现时,你无法呼吸。
吕品这样想象着、形容着,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其实昆德拉早就警告过:“比喻是危脸的,一个比喻就能播下爱的种子。”
最后梁淑纯将一张五元的纸币放进那只破瓷碗。纸币轻轻滑入碗中,众人分明看见乞丐的手沉了沉。
吕品不是一个容易被感动的人,梁淑纯所做的也不是一件特别感动人的事,然而这个简单的片段似乎已经被吕品在日后的生活里回味了一千遍,并且在第一千零一遍时依然会无比感动。
受了梁淑纯的感召,良心未泯的同学们无不慷慨解囊,这就是美女效应。让人想起一副描写法国大革命的名画,《自由引导人民前进》,画上一位美丽少妇高举旗帜冲在队伍的前头,后边的男同志们盯着她,个个视死如归。
吕品自然也不例外,在被梁淑纯的善举感动后大发慈悲,也视死如归地把自己一个月的零花钱都捐给了那个素不相识的乞丐。这意味着他将一个月吃不到话梅、喝不成汽水、看不上电影、租不到小说,多么恐怖的后果!
不过那些零花钱并没有白费,梁淑纯看见吕品的大方,也毫不吝啬地赠给他一个微笑。顿时他觉得把一个季度的零花钱全献出去也值得。
打那以后,学校附近的乞丐突然多了起来,谣传梁淑纯的事迹惊动了丐帮。可惜当年小县城里的媒体不够胆大不够心细,不然把这故事加工润色一番,绝对能写出个少年模范来。而同学们经过总结和探讨,一致认为梁淑纯虽然道德高尚,但要成为能引起记者注意的英雄少女,起码还得上山救个火或者下水救个人什么的。
唯一唱反调的就是“三分之一”,她私下里常说梁淑纯是虚情假意,是哗众取宠,是居心叵测,是黄鼠狼给鸡拜年……越说越不搭界,对方就一乞丐,的确没啥好图的。
不过“三分之一”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谁叫梁淑纯也是美女呢,所谓一山难容二虎;又所谓既生大乔,何生小乔。
其实“三分之一”的缺点就在脾气,她无论大喜或是大悲,都很难看,若是平心静气,看上去绝对是个佳人。遗憾的是年轻人通常比较冲动,她始终都没注意到这个问题。
也许正是有了“三分之一”的反衬,梁淑纯在吕品眼里就显得愈加非凡起来。自从乞丐事件之后,他便对她的一切产生了空前的兴趣,四处旁敲侧击地收集关于她的信息,结果所了解到的情况都不容乐观:
除了五官齐全,他和她基本没有共同特征;
除了爱吃盐话梅,他和她基本没有共同爱好;
除了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他和她基本没有共同背景;
除了汉语,他和她基本没有共同语言…
而根本的问题在于,吕品当时根本不知道自己最终想要做什么,又能做些什么。
梁淑纯的父亲是县教委的二把手,吕品觉得这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教导主任就是梁淑纯的亲姑妈,妈已经很不简单,姑妈更是麻烦,亲姑妈则只能用恐怖来形容了。
一提到“教导主任”这个词,吕品立刻会想起那副戒备森严的棕色眼镜,以及深藏其后的那双与世隔绝的眼睛。从小到大,他看过的电影里好人总有好报,王子总能娶到公主,弱者在危急关头总会得到从天而将的救助,用心许下的愿望最终总可以实现,结果这些都在现实中被证明是虚构,是扯淡。
而电影里的教导主任总是严厉冷酷,现实中就真的如此。
梁淑纯的父亲是个和蔼可亲的人,这是理所当然的,生养如此善良美丽的女儿的父亲,就应该这样,有其女必有其父嘛。遗憾的是,她的父亲与吕品并无关系,直接监护梁淑纯的是教导主任,县官不如现管。以教导主任雷厉风行嫉恶如仇的作风,倘若知道吕品对梁淑纯的心思,哪怕那只是一个构思或幻想,也绝对会将其扼杀于摇篮之中的。
而真正的“现管”还是他们的年级组长——西门吹牛。高中部每个年级都设有一名年级组长,统管这一年级的行政事务及学生的思想工作。西门吹牛不姓西门,不过很会吹牛,因此被学生们冠以大侠之名。吕品读高中的那个年代,吹牛是许多老师共同的习惯,那时候学生们的视野窄,忽悠起来容易得多。
西门吹牛经常穿一些时髦品牌的服饰来上课,学生们远远看着都是广告里见过的名牌标志,议论纷纷羡慕不已,除非有精通一点的人近看时发现英文单词拼错了才知道是冒牌货。他的腰间总是别着个塑料套,那时候很了不得,一般只有高级的传呼机才会套个套,可是谁也没见套子里发出过声音,虽然看上去里面确实有长方体的东西,大家后来逐渐怀疑西门吹牛放的是一块压缩饼干,课间肚子饿了还能用来充饥。西门吹牛三十来岁了还没结婚,却自以为对少男少女的问题明察秋毫,想来曾经是久经沙场。在处理异性学生情感问题方面,他是不折不扣的“法海派”。
他说:“你们年纪还小,不应该想入非非。”难道说等大家年纪都大了,便应该想入非非了。
他还说:“你们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然后经常在自己办公室脏乱不堪需要打扫时,随口叫上几个学生,“现在交给你们一个任务……”。
最可爱的是他说过一句:“男生女生之间拉拉手,做朋友是很好的,不过,不要干一些出格的事。”大部分男女学生本来也只是拉拉手,做普通朋友,懵懂单纯得根本不知道还有其他什么事可做,但经过西门吹牛这么一暗示,便纷纷开始探索所谓的“出格的事”。让人想起一个成语:此地无银三百两。
吕品对此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很多年后他依然坚定地认为西门吹牛堪称这所中学青春期性教育的启蒙老师与先驱者。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