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军与高智慧的战争规模虽小,但却非常频繁,几乎时时处处都在打仗,称得上是难打之仗,而隋与另外一个“皇帝”汪文进的仗更加难打。
汪文进的老窝在婺州(浙江金华),他的势力范围主要在浙江中南部一带,地势更加复杂。他任命前来投靠的蔡道人为司空(南朝官称,最高监察长),镇守乐安,被杨素在追击高智慧时顺道儿给灭了,但汪文进却在婺州依然过得挺舒坦。
杨素当然不能让汪文进舒坦,派出比麦铁杖还要更猛的猛人史万岁率军2000人前去剿灭。史万岁有多猛我们已经有所了解,派出这么一位大将,说明在杨素看来,汪文进还是值得有所重视;但史万岁只带2000人,说明仗难打也只是难在对方采用的是近乎游击战的打法,兵力十分分散,以小规模战争为主。
此次江南地区叛隋总体上就有兵力分散、战事不断的特点,这既说明反隋之火烧得极旺,也反映了隋的反击来得非常迅速,反隋势力没有时间整合出像样的军队。正如筷子很多,却散了一地,逐个拾起折断并非难事,只是要重复这样的动作很多次,如果这些筷子能够聚集在一起,是否能够轻易被折断倒未可知了。
如今,史万岁要做的事便是逐根拾起筷子折断了。如大多数人拾筷子时一定会拾起最显眼的那根一样,史万岁首先攻克了汪文进的老窝婺州,接着,长时间的重复“劳动”开始了。
史万岁这仗一打就是一百多天,打了七百余次。在这七百余次战斗里,他与不计其数的变民交战,攻克无名山洞和山寨无数,辗转一千余里,打得变民没有了影踪,更打得史万岁本人也没有任何音信,杨素甚至已经认定史万岁早已全军覆没了。
史万岁既然敢取名叫“万岁”,看来也是命长之人,当然不会轻易覆没,他不但没有完蛋,反倒取得胜仗无数,更把汪文进军彻底消灭了,而汪文进本人也大约在某次不起眼的战斗中命丧黄泉了。
可是当时通讯严重成问题,史万岁逐步取得胜仗、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消息却无法及时向杨素报告。无奈之下,史万岁想了个巧妙的办法,他把战报装在竹筒之中、投入河里,任它顺河向东漂泊,至于这消息是否传到杨素那里,只能听天由命了。
史万岁的运气不错,河的下游,早已是杨素的控制范围,也恰巧有人拾到了顺河漂来的“信件”,杨素终于有了史万岁的消息,也终于知道,故陈境内的又一个皇帝消失了。这可是英雄之举,杨素不敢怠慢,迅速把这事儿呈报朝廷,在使杨坚龙颜大悦的同时,还顺带为史万岁争得一笔不小的物质奖励。
此时故陈境内核心区域的叛乱完全平定,杨素完成使命胜利班师。杨坚那个高兴啊,专门派出独孤皇后的兄弟、自己的大舅子独狐陀赶到浚仪(汴州州府所在地,今河南开封)迎接杨素的胜利之师。杨坚对杨素的赏赐再一次让人艳羡不已,杨素回到京城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杨坚每天都要派出使节前往杨素府问候,其子杨玄奖再次因他的老子的功劳而被提拔为仪同三司(勋官八级,正五品上)。
就在杨坚有些离谱地对待杨素之时,他同时干了件非常靠谱的事——换掉了扬州总管。
现任扬州总管是秦王杨俊,扬州一带故陈境地基本上全归他管辖。在他任扬州总管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并没有做出过什么特别明显的恶行,但是,他至少也是不称职的,因为就在他任期之内,故陈境内全部起兵造反了,即使是负领导责任,也该把他调动调动了。
接任的是二皇子、晋王杨广。
杨广显然是合适的扬州总管人选。南陈名义上是被他所灭,杨广在南陈故地颇有威望;杨广娶的媳妇是后梁公主,也是江南之人,作为江南人民的女婿,杨广更容易被他们接受;而且与性格较为粗犷、更像是武将的杨俊不同,杨广喜欢舞文弄墨,爱好南方文化并且有所研究,他本人多少也算是个文化人,治理起江南来能采取更加合适的措施。
许多年以后,杨广证明了他确实是扬州总管最合适的人选,但扬州总管的经历,也在一定程度上为隋敲响了丧钟。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