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隋朝这点事儿:隋风往事 129.治理江南三举措

本章节来自于 隋朝这点事儿:隋风往事最新章节 http://www.lishu123.com/117/117315/
    杨坚的诏书针对的是全国,但治理的重点显然是江南地区。如果说北方地区是在家养了多年的儿子,那江南就是刚刚领进门的干儿子。当然,在杨坚看来,江南地区这个干儿子更像是从少失散在外的亲生子,被别人抚养了很多年,经过一番波折后如今回归了。

    儿子本就是自家人,干儿子也罢,失散的亲生子也好,却在前不久还是别人家的孩子,生活习惯、行事风格等与自家截然不同,自然要对他多花些功夫。

    杨坚对待江南地区这个新“儿子”,确切地说,只用了一套办法,那就是完全按照儿子的模样来改造他。

    杨坚总共出了三招。

    第一招,推行废郡改革。

    在北方地区,这事儿早在开皇三年(583)已经做过了,而且颇有成效。如今,干儿子刚入家门,正是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大好时机。开皇九年(589)正月二十九日,韩擒虎攻克建康城不足十天,大兴城刚刚得知此消息后不久,杨坚便立刻派出第一批使者巡抚江南,他们的足迹几乎遍及江南。其中,左领军长史、长孙晟的叔父长孙炽更是身负地方制度改革重任,他持节巡视东南道三十六州,废置州郡,巡省风俗。统一战争结束以后,江南地区的郡基本全部废除,同时还合并了一些州县,调整了一些地方的区划,增设了部分州县。

    这一招在北方时取得成功,但这次在江南,却多少带来了一些问题。江南地区门阀士族利益盘根错节,行政区划大规模调整后,他们的利益受到严重打击,老百姓一时半会儿也适应不了,这给了别有用心之人可乘之机。

    第二招,南方地方长官基本上全部换做北方人。

    陈灭亡以后,南朝上层官员要么被押往大兴,要么被废黜在家,更有被砍了脑袋的,极少有留任之人,在江南地区使用的多为来自北方的“南下干部”。杨坚的想法很明确,南陈在原有的官员手中给治理得灭亡了,他们自然是不称职的,自然是被南陈百姓唾弃的,而“南下干部”早已在北方地区证明了实力,能力上不存在问题,也一定会受到江南百姓热烈欢迎。

    这些“南下干部”中,代表人物有荆州总管王世积、江州总管韦洸、洪州总管杜彦、吴州总管杨异、蒋州刺史韩洪、苏州刺史皇甫绩、宣州刺史席世雅、常州刺史杨初和杭州刺史马敬等。

    杨坚派来的“南下干部”确实都很出色,他的判断也基本无误,但却存在一个与废郡一样的小问题,那就是这种人事安排与废郡一样,都是征服式的,极易引起某种反弹。

    第三招,灌输北方统治者的意识形态。

    这招儿征服的意味更加浓烈。杨坚在北方地区大力倡导孝治,大搞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教,还让苏威将其具体化,也就是编些体现五教内容的杨坚语录,责令全国老百姓背诵。

    这事儿本来不算太坏,至多也就是教人背些东西,在那个文盲率颇高的年代,让老百姓都能流利地背点儿非常像样的东西,实际上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还多少有些普及知识的意思。但五教的核心思想是体现中央集权,动摇了江南世族的利益,与江南世族的意识形态又形成了直接冲突。而且江南地区文化人挺多,平时素以文化正统自居,如今让他们背诵苏威编出的这么个东西,很多人完全接受不了,认为这根本就是烦鄙之辞,自己一文化人背这些东西,太伤自尊了。

    杨坚出的三招看似招招有用,却又各有隐患。这些隐患虽未到爆发之时,但毕竟如炸药般风险极大,如果一旦有合适的引信,便要大爆特爆了。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叶上老阳的小说隋朝这点事儿:隋风往事最新章节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隋朝这点事儿:隋风往事最新章节最新章节隋朝这点事儿:隋风往事最新章节全文阅读隋朝这点事儿:隋风往事最新章节5200隋朝这点事儿:隋风往事最新章节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叶上老阳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