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擒虎兵不血刃地拿下南陈皇帝、皇后和太子,100多位因担心他们趁势叛变而被陈叔宝软禁在宫城的陈姓王公贵族,以及文武百官等,贺若弼却陷入了苦战。钟山之战艰难取胜后,贺若弼军在推进到乐游苑时又遇到了抵抗,南陈中领军鲁广达仍督促残兵殊死搏斗,直至黄昏时分,这群残兵实在没有了战斗力,鲁广达才放下武器,面向宫城叩头痛哭后慨然被俘。
入夜时分,贺若弼终于进入了建康,可建康已成一座战略意义上的空城,没有了战斗能力,而宫城也早已在韩擒虎的控制之下,陈叔宝等也成了他的囊中之物。
贺若弼在主战场拼死拼活,最终却发现被韩擒虎捡了现成的大便宜,心里当然有些不爽。为了过过受降的瘾,命人把陈叔宝押解到面前问话,陈叔宝却已吓破了胆,一见到贺若弼,便跪下叩头。贺若弼心里舒坦了很多,说道,小国之君当大国之卿,向我叩头,合乎礼义;你用不着恐惧,到了大兴,至少也可以封个归命侯。
贺若弼这番话看似非常大气,却让人看清楚了他政治智商不算特别高。贺若弼立下大功,本已非常容易招人嫉妒,再加上这功劳里还有未能亲自拿下陈叔宝以及不听命令提前开战等瑕疵,能够保证不让人或明或暗地攻击已经不错了,却还要留下“大国之卿向他叩头合乎礼仪”这样的口实;而为陈叔宝“封官许愿”更是犯了大忌,此等好事只能留给杨坚去做,哪里轮得到你贺若弼?
陈叔宝向贺若弼跪下磕头了,但贺若弼却越想心里越不舒服。的确,老贺同志在主战场浴血奋战,最终功劳却远在老韩之下,这口恶气如何能够咽得下?最可恶的是那老韩,你怎么能这样抢我老贺的功劳?如果你按兵不动,这南陈君臣还不都是我的囊中之物?
贺若弼见到韩擒虎也不再顾及同僚的友谊和情面,话里明显带着气说,老韩啊,你做人可不够厚道,怎么能捡我的现成便宜呢?
韩擒虎当然不买贺若弼的账,更何况大功在手,怎么会怕功劳不如自己的老贺?韩擒虎答道,话可不能这么说,你这次贸然攻击,明摆着要打草惊蛇、吓跑了陈叔宝的。如果不是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陈叔宝等人,反倒让他跑了,以后的仗可就说了,你也许因此脑袋都难保,更别提在这儿跟我拌嘴了。
贺若弼本就窝了一肚子火,韩擒虎又在火上烧了油,火势自然更旺。贺若弼恼羞成怒、拔刀而起,要与韩擒虎出营决斗,被左右将领拼死拦下。
贺若弼的满腔不甘、愤懑和怒火无法在韩擒虎这里得到解脱,只得再次把目光投入早已成了俘虏的陈叔宝,打算命蔡徵为陈叔宝撰写投降文书,让陈叔宝坐上骡车,到自己的军营正式投降。
乘坐骡车投降是有典故的,想当年刘禅投降时便是如此。这说明贺若弼还算有文化,不过我们也有理由怀疑老贺同志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也许他的知识多出自三国故事,因为在许诺陈叔宝官职时,他提到的是归命侯,这同样是三国典故,东吴孙皓投降西晋时被封的官职便是归命侯。
这两个典故的使用,说明贺若弼还有些政治智慧。刘禅也好,孙皓也罢,都是亡国之君,这些故事发生以后天下便归于一统,把这两个典故用在此时,显然是非常好的意头。
有这样的政治头脑,贺若弼在激愤之余也能够明白,让陈叔宝再次投降显然过于荒唐,实在无法执行。
功绩上明显吃了大亏,言语上也没在韩擒虎那里占到便宜,让陈叔宝向自己投降的幻想过于离奇、不会成为现实,贺若弼要多郁闷有多郁闷。
不过,这个郁闷的人最后也有了点小收获。韩擒虎有着“胜利者”的强大心理优势,心想,反正陈叔宝是我擒获的,现在即使在贺若弼的手上,也无法抹去这一事实;既然如此,那就把陈叔宝让给贺若弼吧,这样也能让他消停些,不会再想些歪门邪道了。
陈叔宝就这样到了贺若弼手里,贺若弼把他当“宝”一样看管起来。确实如韩擒虎所料,贺若弼不再纠缠他了,实际上即使韩擒虎不把陈叔宝交给他,贺若弼也闹腾不了几天了,因为能够管住他们、可以说一不二的更“大”的大人物马上就要来了。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