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王淑祥一家和大多数人家一样在向阳房中生活着。
1977年,穆轩所在单位--昌黎县石材厂(后分立出食品罐头厂)欲建18间连山房的家属院,但缺少木料。身为副矿长的穆轩告诉妻子,矿里的政策是谁拆房谁安置,木料等于借用,等条件好时再建好房子还上。
一贯相信组织的王淑祥痛快地答应了。
他们一家搬出了西花园,到处租房住。任由石材厂给了昌黎县房产600元钱,丝毫没对个人进行补偿,就把三间正房、两间东厢房、一间西耳房、两大间半向阳房拆掉,把有用的东西拉到工地上盖石矿家属院。
对这种解单位燃眉之急的行动,当时的石材厂党支部书记很感动地给予口头感谢,并表示一旦矿里条件好转,定会再建好房如数归还。
盖家属院总归是好事情。王淑祥一家盼望着快些盖好早日搬入。
他们一次次地到现场察看,对每一次的进度都兴奋不已。
房屋成形了,公共厕所建起来了,公用水管的水哗哗地流出来了。
到了分配方案要出台的时候了。
七户人家里穆轩的职务最高,可以优先挑选。
据盖房的人说,东面的两户最好,可以考虑从中选一套。
穆轩一家人思来想去,东面的第一户紧连全院的厕所,乱不说,味道一定不会太好,于是选中了第二户。
紧接着,当时的厂办公室主任朱治选定了东面的第一户。
终于搬家了。
王淑祥一家高高兴兴地搬进了石材厂家属院,虽然后面紧连小山包,虽然离城里比较远,但一户三间的面积也可以先住下了。
1978年,经矿里批准,王淑祥一家在院内建了两间西厢房,又垒了小院墙。
院墙垒得实属无奈。因为朱治把全院的公共厕所填上了,各家各户不得不自垒院墙,圈上个供自家用的小厕所。
不久,在原公共厕所的那块地基上盖起了三间房,朱治的哥哥搬了进来。
又过了一段时间,朱治家六间房的前面盖上了二层小楼,还垒起了套院,朱治的儿子一家住到那里。
再后来,王淑祥家前面的空地,原本是公用水管所在地也被朱治圈起来,又建了一座二层楼矗立在那里。
大院里的人们好耐性。公共厕所没了,自己想法解决吧;公用水管没了,自己花钱安吧。
朱治这时是石材厂的工会主席。
已经离休在家的穆轩料想自己说话也不管事了,只好和大家一起忍耐着。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