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折不挠的朱温, 从一连串失误的战斗中走出来并再次收降魏博之后,回到汴州例行公事督促农业生产。而在这次督查中,朱温意外得知时溥已与孙儒联盟。这对朱温来说不是个好消息,但有敬翔在,再不好的事情也有利用价值。时溥与孙儒联盟,那就利用杨行密与孙儒的宿仇,让他们再斗起来,而他们一斗,孙儒还顾得上时溥吗?朱温就可以趁机痛打时溥,而要打时溥,身为大唐功将,朝廷重臣的朱温又要打着什么旗号呢?孙杨正在混战,淮南生灵荼炭,朱温做为中原统帅怎能不管?怎么管?当然是穿过时溥感化军的防区到淮南去平乱。“假途灭虢”虽不新鲜,但足以让朱温再次给时溥以重创。
《旧五代史》:八月己丑,帝遣丁会急攻宿州,刺史张筠坚守其壁,会乃率众于州东筑堰,壅汴水以浸其城。十月壬午,筠遂降,宿州平。关于张筠,见《新五代史》:张筠,海州人也。世以赀为商贾。筠事节度使时溥为宿州刺史。梁兵攻溥取宿州,得筠,爱其辩惠,以为四镇客将、长直军使,累拜宣徽使。这期间比较著名的便是葛从周水淹宿州城和张筠的二次投降。葛从周不仅骁勇,而且有谋;张筠不仅度势,而且灵活。拿下宿州,正待兵攻徐州之际,不料时溥又向朱瑾求救。朱瑾果然够义气,遂兵至宋州发难。见《旧五代史》文:十二月,兗州硃瑾领军三万寇单父,帝遣丁会领大军袭败之败于金乡界,杀二万余众,瑾单马遁去。这期间有两将投降朱温,一是刘知俊,见《新五代史》:刘知俊,字希贤,徐州沛县人也。姿貌雄杰,倜傥有大志。始事徐帅时溥,为列校,溥甚器之,后以勇略见忌。唐大顺二年冬,率所部二千人来降,即署为军校。知俊披甲上马,轮剑入敌,勇冠诸将。太祖命左右义胜两军隶之,寻用为左开道指挥使,故当时人谓之“刘开道”。后讨秦宗权及攻徐州,皆有功,寻补徐州马步军都指挥使。此人逐步得朱温重用,也逐步被朱温猜忌,最终反叛朱温。二是郭绍宾举曹州降朱温。见《旧五代史》文:十一月丁未,曹州裨将郭绍宾杀刺史郭饶,举郡来降。而曹州的轻易获得,让朱温当前久攻不下的徐州没了信心。朱温虽有不一般的军事才能,但归根结底也是个凡人。心志不坚,朝三暮四,服从惰性,头脑不清楚,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等,这些毛病他也不少有。于是大军撤离徐州,拉回汴州,先过年再说。
大半章的篇幅写了景福元年的春节,这是公元892年,朱温整四十岁。他离开老家已整整十五年了,从一个不干正事的乡村无赖地痞,成为现在的藩镇节使,朝廷重臣。朱温在这个新年到来之际,一定对之前走过的路有诸多感慨。绝大多数人憎恨充满战乱和颠沛流离的的乱世,朱温其实也不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人。他年幼丧父家庭残缺,在当童工的日子里没有得到过多少关爱。他童年的顽劣和他青年时的放荡不羁是他能想到的引起别人关注获得人间温情并拒绝别人欺凌的唯一办法。这样环境下长大成人的朱温,有一副强悍暴躁的外表,内心虽坚韧刚强,但也自卑脆弱敏感,心底里极其渴望关爱与温情。所幸再次遇到张惠的十年间,他的渴望满足了。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希望与自己的爱人一起过安宁幸福的日子,而不是打打杀杀,征战不止。可是混乱的世界不允许他这样做,处在混战的旋涡中,不挣扎就性命不保,不率先挣扎出来就难保安宁。
他也厌烦这个乱世,可他又应该感谢这个乱世。如果在太平盛世,他一个地痞不可能有加入革命打杀的洪流从而建功立业挤入上层社会的机会;如果在太平盛世,他一个老大不小不事生业的无赖,即便天天梦见一见钟情的张千金,也只能注定是个蛤蟆与天鹅的经典传说。而他的草根命已经被这个乱世彻底改变了。他在除夕夜与爱妻对饮时百感交集,试问一生中这样的温馨暖情的日子又有几何?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