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 第四十三章

本章节来自于 光武帝刘秀 http://www.lishu123.com/10/10828/
    然而王莽却不怕什么报应。王莽虽然没有当面听到这句骂,而且王舜也不会传给他听,但王莽能够想像得到,老太后肯定会这么骂的。不过不要紧,王莽根本不在乎——只要得到了传国玺,当上了真皇帝,建立我王家的万世江山,几句咒骂又算得了什么?再说,我鸩死平帝,还向天赌咒,但是最后被乱刃分尸的是翟义而不是我啊!只要天命在我,我王莽怕什么?嘁!

    得到了传国玉玺,王莽终于成了真皇帝,其心内的兴奋不用言表。不过王莽毕竟是王莽,得了这么大的便宜还要卖卖乖,做出一副很不情愿但又没办法的样子来。

    于是王莽在朝堂大殿当着全体公卿的面,抱着孺子刘婴哭说:“昔周公居摄,最终将皇权归还给成王。朕本来也想像周公那样,将来把皇位还给你的,可现在皇天却命令朕当真皇帝,朕也是没法呀!”说罢搂着刘婴又呜呜地哭。此时刚刚五岁、被王莽赞誉为“有天子相”的小刘婴,除了觉得这个老是抱着自己哭的老头子十分讨厌,并竭力想从他的怀里挣脱出来,他根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王莽篡汉,建立新朝,于是大改汉制,凡土地、货币、人口、职官、郡县地名等等无不改易,以示改朝换代,废汉兴新。但改来改去,总之离不了那几句话:迂腐琐碎,朝令夕改,狂想臆断,来回折腾,造成的混乱亘古未有,给老百姓造成的损害甚至灾难也旷世空前。但这种混乱灾难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在此何能尽表?只能略举一二以窥其豹——

    比如官职秩禄的改易以及地名行政区的重新划分,就不知折腾了多少回。始建国元年,王莽依据《王制》、《周官》,改秩禄之号,更定官位为公、卿、大夫及士。最低级的庶士为百石,最高级的公卿则为中二千石,并将官吏的选任制改为世袭制。此外,又以武帝所定的十三州不合经籍,遂依《尧典》改为十二州。后又依据《禹贡》改为九州。同时将汉朝的州、郡、县三级改为州、部、郡、县四级,地名也来回更换,有的地方甚至五易其名,怕官民记不清还得在公文上注明“这个地方原来叫什么什么名”等好几个旧名。始建国四年又分天下为九州岛,而划分的县治更比以前增加了两倍多,全国县份竟达到了两千二百零三县。

    不难猜测,王莽增设这么多的郡县,无非就是多抛些官帽子,封官许愿拉拢人心。

    但是官吏数量的大增,所需的“皇粮”自然也成倍增长,这极大地加重了财政负担。为此,王莽不得不设立了许多新税种,把负担都压老百姓身上。到王莽末年,征敛更甚,百姓被压得几乎都喘不过来气。

    百姓艰难,官员的日子也不好过。由于官吏数量增加太多太快,“皇粮”入不敷出,王莽只好减少官吏的俸禄。王莽登位前,三公、九卿、州牧、太守等原官阶在二千石以上者,月俸为一万六到四万之多。但现在官多钱少,只好都压低薪俸,降到几千以下,官吏们的日子自然就开始紧巴。加之新定的秩禄制度极为烦碎,谁该拿多少“工资”竟然常年定不下来。定不下来就拿不到“工资”。但官吏们自有办法,依仗权势对老百姓敲诈勒索,中饱私囊。尤其一些下级官吏,干这事更多,更狠,对老百姓的压榨几乎到了敲骨吸髓的地步。而百姓稍有反抗或交纳迟滞,轻则吊打,重则关押,非等你把钱拿出来才放人。黎民百姓都在暗中恨骂:“本以为新朝新

    气象,哪知道比旧朝更黑暗!”

    再比如“五均六管”,王莽说这是为了“齐众庶,抑兼并”,表面上是在向一般的农工商户倾斜,但由于执行政策的不少官员原本就是大工商主,他们有了特权后,便乘机贱买贵卖,大发横财,并与郡县官吏狼狈为奸,把这一政策变成了盘剥掠取的工具。他们一方面利用手中的定价权和垄断经营权拼命地盘剥农民,另一方面又利用自己的垄断经营地位肆无忌惮地排挤手工业者和中小商人,以至“工商失业”,大批的手工业者和中小商人破产。尽管这一政策非常不得人心,但王莽因此还能够搜刮到不少金银,所以还是继续执行,并不放手。至于多少商户倾家荡产、沦为贫民,这位真命天子只有睁一眼闭一眼了。

    另外王莽为了推行他的“新制”,还相应制定了许多严酷的条法律令

    光武帝刘秀最新章节第四十三章地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冀南一士的小说光武帝刘秀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光武帝刘秀最新章节光武帝刘秀全文阅读光武帝刘秀5200光武帝刘秀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冀南一士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