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志红给我来了一封信。
她和弟弟志浩一起转点去南方老家插队已经快一年,这是她给我的第一封信。
信很长,说了三件事:
一、她听说知青点针对她的转点是不是“逃走”发生了一次争论,谈了自己转点的原因,并对王雄涛表示了不满。
二、对我的回队表示担心。
三、告诉我,她弟弟志浩参军了。
仲志红与我的家庭背景差不多,父亲都是“三八式”干部,彼此平时交流就直截了当,相当干脆。
我给她回信的风格依然如旧。
先谈志浩参军的事:
“志浩参军是值得庆贺的。
我在儿童时这种愿望也十分强烈,记得小学三年级时,开始有了写作课,第一篇命题作文的标题是:“我的理想”,我写了自己想当一名空军,竟然得了个5分加☆。
那时,从没想到过后来会当一个农民,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我不知道这一辈子还有没有战争在等待我们?如果有,希望是在我们年轻力壮时。因为那样我还可以拿起枪,还可以是一名战士。
现在?就让别人争着去当“和平”兵吧!希望这不是一种脱离插队的侥幸,不是一种走后门带来的外快,因为这些都与我已经无缘了。
我觉得不要满足于参军入党当干部,或者进厂上学。如果满足于这些,始终不过是一个庸人罢了。学习和读书才是重要的,凭借日积月累的知识和才能,才能在暴风雨到来时得到升华。
如果你听了我的这几句话要不高兴,那么,我只好再忍受一下‘久不来信’的痛苦了。”
再谈我回队的事:
“我与知青点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我今后还将以知青点为基础,开展我的爱好――用笔记录这个时代。”
最后谈对她转点插队的看法:
“至于你的走,很多原因我并不太了解。
比如,你说是因为看不惯王雄涛,于是一走了之。
必须承认,王雄涛是有他的优点的,讲情义,敢拼命,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
但事情都是变化的。
他当队长后,人们对他的意见变得多了起来,一方面是
因为人们对队长的要求本来就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还停留在原先的水平,没有突破自身的局限。我听说了一些事,具体就不展开了。
是的,王雄涛身上有一些毛病,我并不想为他辩护,但他也在变化中,变好要有一个环境,变坏也要有一个环境。
以前插队干部在生产队的时候,采取的方针首先是鼓励,其次是批评。即他在为知青点和生产队做好事时,支持他;但发现他身上的缺点错误,就批评他。
插队干部走后,这种支持和批评都衰落了;而王雄涛当队长后,也缺少了具有权威力量的支持和批评,他
边境插队手记最新章节106、南方回信地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