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 17、内部分裂

本章节来自于 边境插队手记 http://www.lishu123.com/10/10504/
    17、内部分裂

    老乡说,最怕的就是春旱秋涝。

    今年就是这样,春天因为两个多月不下一场透雨,小麦、苞米都长得不好,只有黄豆还算可以。

    现在,眼看转入小麦收割季节,却偏偏下起了连绵雨。

    连下三天雨之后,天开始放晴。

    在一望无际的麦田里,康拜因启动了。

    康拜因,是俄语。东北人的日常用语中有许多这种舶来语。比如,小船叫“威吾”,铅桶叫“维得罗”,脱谷机叫“马绳”,谷物联合收割机,就叫“康拜因”了。

    我爬上车架,负责在出粮口灌装麻袋。

    康拜因把一片片麦子割下送进它的大嘴里,从侧面的小口子里流出了小麦粒,从屁股后面抛出了成堆的麦秸。空气中弥漫着麦秸的甜味、野草的香味,康拜因前进时搅起的泥尘,一会儿就把我们变成了“土人”。

    杜义田、曹士英被处理后,队里风气也随之一变。

    被处理的几个,就像土豆霜蔫一样,根根块块的都在地下了。他们不再咄咄逼人地狂傲叫喊,只是私下里走动得更多。

    但老实的农民怕以后形势一变,有人秋后算账,也因此有点胆怯。

    常言道:“一个村的,抬头不见低头见。”老乡是很认这个理的。

    孙洪才的老爸,就一个劲地劝儿子别再当队长了:“以后工作组拍拍屁股走了,你呢?他们要一直和你闹矛盾的。”

    所以,在后来听取杜义田检查的社员大会上,孙洪才谈了两点:

    一、要杜义田不要专找主观原因,去找找客观原因,也就是别人的工作方法不好,影响了杜义田犯错误。

    二、相信杜义田不是故意反抗大队领导、不是有意反对小队领导的,是场误会。

    那次会议结束后,邵子昂就对我

    说:“好像隐隐觉得斗争有了很大的阻力――我们自己内部的分裂。当然,这也是必然的规律。”

    什么必然的规律呢?

    对于才17岁的我来讲,这些都太复杂了。

    我只是发觉,队长孙洪才这些天故意不接触我们。小麦打场是24小时分班的,他叫不动别人,只好一次又一次地把活儿都派给了知青。光我,就连轴干48个小时了。

    相反,杜义田却对别人说:“这些天队里尽安排我轻活干,还表扬我。”说完,他冷笑。

    那天晚上,我晕晕沉沉地下班,在知青食堂,饭刚吃到一半,天空一个劈雷,就哗哗地下起暴雨来。

    副队长老吴冲到青年点大叫:“快去抢晒麦场上的小麦呀!”

    知青把饭碗一放,大家就往队部的场院快跑。

    晒麦场上,扛草的扛草,背麻袋的背麻袋,也分不清脸上是汗水还是雨水。

    大雨中,我蹲下,示意那个把装麻袋的人,给我背一个。他把一袋小麦放在我的肩上,用

    边境插队手记最新章节17、内部分裂地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七里夫子的小说边境插队手记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边境插队手记最新章节边境插队手记全文阅读边境插队手记5200边境插队手记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七里夫子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