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 5、照明弹

本章节来自于 边境插队手记 http://www.lishu123.com/10/10504/
    5、照明弹

    出了关外,裸露的黄土有了零星的残雪,再向北,变成了茫茫的雪地。

    4月7日上午10点,火车到了北边铁路的尽头──北安镇。

    在铁路路基旁,我捧起一把白雪,那雪干干的如粉一般。我忍不住把它们放进了嘴里,在火车上三天多,水不够用,太口渴了。

    冰凉的,有些煤烟味。

    我们换乘汽车驶入小兴安岭。

    小兴安岭以及它的北面呈西伯利亚地貌,起伏连绵的山坡上,一望无际的白桦林,厚厚的积雪在灿烂的阳光下格外刺眼,引起大家阵阵惊叹。

    汽车翻山越岭,一路上剧烈地颠波,坐在后排座上的云龙人比较高,一不小心,头把汽车的顶蓬撞了一个洞。要不是戴着羊皮帽,也许要闹个脑震荡。

    八个多小时后,车停了,车窗外漆黑一团。

    突然,远远地望见晃动的火把,传来了热闹的锣鼓声,老乡踩着雪道前来迎接我们。

    目的地──爱珲到了。

    老乡和知青相拥在一起。

    谁知,“啾”的一声尖叫,一个亮点升向高空。

    知青问:“放焰火了?”

    老乡说:“鬼哪!我们在这儿深夜敲锣打鼓,把老毛子闹懵了,放照明弹想看个究竟呢!”

    照明弹缓缓降落,如同白昼。

    我看见了爱珲古城,看见了冰封的黑龙江,看见了两岸对峙的岗哨。

    苏军岗楼上的士兵也一定看清了,又一批身穿统一绿色“知青装”的年轻人,来到了剑拔弩张的中苏边境线上。

    我们的知青点,是一个破败的清真寺。

    三幢房子围起一个小院,院中央有几棵高大的落叶松和杨树。北面正房的外窗和门檐上雕着花纹,廊柱上的油漆已经斑驳,那是女知青的宿舍;南面偏房很简陋,但也是青砖铁瓦,是男知青的宿舍;东面靠江的房子不大,是我们的食堂。

    从食堂的窗口望出去,是宽约五六百米的黑龙江,对岸苏军的岗楼有月光下历历在目。

    一年之前,上海已经有25名知青插队在这里。

    他们后来被称为老知青;而我们这批来的27名知青,后来则被称为新知青。

    老知青对新知青的到来显得兴高采烈,早就烧好了香喷喷的大米饭和豆腐汤。

    “东北的大米饭真好吃!”对一直在大城市里吃陈粮的年轻人来说,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粒粒晶莹通透的米饭。

    “还有这豆腐,香!”东北大豆磨出来的豆腐,的确结实又新鲜。

    肖明三口两口吃完,端碗想再添。

    做食堂的老知青昊宇笑笑说:“没了,就这些,专门给你们准备的,我们老知青都没份的。”

    &nb

    边境插队手记最新章节5、照明弹地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七里夫子的小说边境插队手记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边境插队手记最新章节边境插队手记全文阅读边境插队手记5200边境插队手记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七里夫子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