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四部 虎胆县令 第三十四章 农为根本

本章节来自于 宦海风流 http://www.lishu123.com/0/968/
对于温静悲观的话语,丁晋并不认同,虽然土地确实有贫有肥,但并不是一成不变,通过人力的努力,还是能够取得一定效果。

    振兴文裕县农业的念头,丁晋早已有了。去年秋季,泽州、晋州、汾州、并州等数州下了一场持续半月的瓢泼大雨,结果河水泛滥,黄河的支流“旦河”冲破了堤坝,滔滔洪水,淹没了沿岸二十七县数十万百姓的家园。

    自古以来,黄河决堤便是家常便饭,几乎是三年一小灾,五年一大灾,沿岸地区的官府对此都有防范和准备,加此次只是小洪灾,所以实际受灾面积并不大,损失也还在朝廷承受范围之内。并州境内的文裕县,更算是轻之又微,只波及到最南面的十几个小村庄。

    但是,在随后的赈灾和治理水患的过程中,丁晋却是触目惊心,在侥幸的背后,看到了更多的潜藏危机。

    本县适合种植庄稼的田地,大部分处于水患严重的黄河支流“文裕河”沿岸;更要命的是,文裕河久未经过清理,河道中淤积了大量地泥沙。将河床抬高到了极为危险的地步。

    这次水灾,幸好有游的“旦河”解决了蓄洪,如果“旦河”不决堤,汹涌的洪水势必将倾泻到文裕河中,而岌岌可危的文裕河道能承受如此巨量地洪水吗?

    如果答案是否。肆虐地洪水。将淹没本地至少一半以的优良田地。

    所以,要想振兴当地农业,件事,必须治理河道和水源。丁晋和县署的几位主管官吏商量后,决定就此赈灾的机会。发动群众。对流经当地的几条支河。整顿清理。

    朝廷发下了赈灾款和粮食,县署又拿出一笔“专项资金”,用“以工代赈”地办法来调动百姓地积极心。除了那些受灾地村落外。只要出工出力,其他地方的百姓。都可以得到丰厚的“薪水”。

    当丁晋提出这个“以工代赈”地建议时,索秀玉、崔斯立等人提醒他这可能会违背朝廷“体恤百姓”的本意,或许将遭到宇文刺史地反对,甚至被“监察御史”弹劾。

    丁晋解释道,朝廷的本意是好的,但结合往年的情况,这些粮食免费发放给百姓,不免养成他们懒惰和依赖的坏习惯,也对水患的解决没有根本的作用。如果朝廷的做法有不妥之处,我们身为亲民之官,当然不能继续错误地执行下去。

    丁晋说服了有异议的几名属下,然后又写信给宇文成和河东道的“监察御史”李毓昌,宇文成和李毓昌都表示,并让丁晋写出了详细的方案在邻近数州进行推广,后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用“以工代赈”的办法,发动百姓对几条支流加以疏浚,作为防灾治水之本,丁晋自己也不闲着,每rì乘坐一只小船在文裕河下游来回巡视,并命令“主簿”崔斯立和“田曹”温静必须亲自去线督工。

    结果有一天,当丁晋巡视到一处水库的时候,本应在这里监工的温静却不见人影,等到温静急急赶来的时候,丁晋不许他有丝毫辩解余地,直接让人将其按在地,重重打了十大板。

    这个“严酷”的手段很有效,从此以后,各部门的官员抓紧加油,不敢有丝毫懈怠。直到工程全部竣工后,众人才得知,原来这是丁大人“刺激工程进度”的权变之计,那个倒霉的被打板子的温田曹,原来是和县令大人配合行事。至于板子真假轻重,外人也总不好意思亲自询问温静了。

    在这次水灾和治理隐患的过程中,丁晋还发现一个问题:自“醋坊业”兴旺后,本县不管是zhèngfǔ还是普通民众确实是有些钱了,但却万万不可自以为从此可高枕无忧,本县的农业底子薄,实在是一个非常致命的缺点,因为这次的洪水并不大,没有祸及河东道几个重要的产粮区,所以县署还能购买到大量的赈灾粮,如果不然,就算你有钱,也未必能在外面买到足够的粮食。

    而预先储备粮食,这个建议在储藏设备和方法非常落后的古代,不现实。

    从这个问题,丁晋认识到农业对于小城市、小地区百姓的生计、生活是多么重要,文裕县毕竟不是大型城市,没有成熟的商品流通和交易渠道,如果关键时候,比如大灾年或战争时,购买不到充足的粮食,自身的粮食产量又不够,那样的后果,只是想想便要冒虚汗。

    正是有了这番忧虑,丁晋早在去年的时候,已经开始琢磨如何改善当地的落后农业环境,除了清理河渠、防备天灾外,他还积极想办法治理田地的“贫瘠问题”。

    像面和温静那样的谈话,丁晋和县署的众官吏进行过很多次,但是他们基本都对改善贫瘠问题,信心不大,认为那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但是,另一方面,丁晋却从那些招募来的外乡老农的叙述中,发现改良土地优劣并不是没有办法,甚至,就在文裕县本地,曾经也有过成功的例子。

    老农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人粪”可能对土壤有好处,但是又有人反对说,那些肮脏的东西会坏掉土地的风水,文裕县的田地之所以如此贫瘠。便是因为以前有人用这样地东西污染了泥土。

    在农业方面,丁晋确实是不折不扣的外行,但他的见识可能比很多人都强,他的灵魂中毕竟还有一位学过“现代化学”的人物存在,一听得老农们说“人粪”有作用。便触及到了他隐藏在思想深处地一些东西。

    于是。丁晋下意识地认为“人粪”确实应该有效果,但是现在有一个很棘手地问题:文裕县的百姓已认定了就是因为撒入“人臭”破坏了风水,结果才导致田地荒芜,所以要想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

    一般情况下。丁晋并不想用强硬的态度和手段来施行县署地政策。尤其是在破败不堪地农业。他更不想以威逼地手段,打击农户的生产积极xìng。但是,这个问题。丁晋觉得没有太有效的手段,可以在短时间内扭转百姓地观念。必须让他们尽快了解到“人粪肥”的好处,才能自行转变思想。

    因此,丁晋了一条命令,有选择地强制那些租种“公田”地农户,今年必须施入多少多少“人肥”,如果办不到,就将撤销他们的租种资格,如果能合格地执行,今年的田赋可以减半收取,不足的部分,由县署财政来为他们补贴。

    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缓和农户的抵抗心理,一方面,丁晋组织了几个“宣传队”,下乡到各村各里,宣传“人粪”对田地的好处;另一方面,丁晋以身作则,在县署后面的cāo场开辟了一块小田,种植作物,并亲自施洒“人肥”。

    除了“人肥”外,丁晋还想到一个“草木灰”的东西,它虽然对土地的效果没有人肥那么强大,但也拥有一定效果,可以让那些暂时抵制“人肥”的农户,撒入“草木灰”,增加土地的肥沃成分。

    此外,还根据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农建议,对全县的田地,施行“修养”、“轮耕”、“混合种植”策略,并积极寻找那些适合在沙化田和贫瘠田中生长的生命力顽强的作物,在文裕县推广种植。

    比如索秀玉从西域带回来的“经济作物”西瓜。

    “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它在五代时已引入中原,但一直没有得到大力推广,而且品种有限,且质量不是太好。次,丁晋派索秀玉亲自去往西域搜集新作物,结果他购买了数种适合沙土的优良西瓜种子回来。尝试种植后,发现西瓜非常适合在沙田中种植,产量也高,而且价钱昂贵,受到了不小的欢迎,已成为文裕县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另外,还有从晋州引进的“沙麦”,这种麦子的味道不是太好,但胜在产量奇高,又适合沙土种植,对于文裕县的情况正合适。

    几个月后,丁晋的“实验田”获得了大丰收,施撒人粪后,产量明显有了大幅度提高,而且根据几个曾经触摸过试验田的农户说,县令大人的田里,泥土都肥沃得要流油了。

    这样的话语,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得没了谱,说是丁大人在梦中得到神仙指点,文裕县的田地必须撒入人粪,才能祛除邪气。农户们听了,有的半信半疑,更多的却是信了,因为很多人亲眼看到丁大人收获庄稼的那天,可是从那处小小的田里,收取了足足有十石的麦穗呀。

    朴实的人们,很容易相信一些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而且他们都是一些天生的“实用主义者”,崩管它以前是不是邪物,既然现在能帮助自己,那就是“废物变宝”,再邪的东西也成了香饽饽。于是很多农户,在不久后,就将家里的粪物撒入了自家田中,甚至,发展到后来,为了一些粪类的归属权,颇闹出了一些争执,从此后,大家坚定了一个念头:肥水不流外人田。

    朴实的人们啊,总是要被狡猾的家伙迷惑和引诱,当农户们羡慕地看着试验田的丰收和脸红脖子粗地争执人粪的时候,万万想不到,在丁晋播撒种子的前几rì,那块试验田中的土壤已经被人重新换了从百里外偷偷运回来的肥沃泥土;而且,在收获的前一夜,又有些鬼鬼祟祟的家伙,偷偷摸摸地将一些麦穗放入田地中,最终造成了“大丰收”的假象。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天堂发言人的小说宦海风流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宦海风流最新章节宦海风流全文阅读宦海风流5200宦海风流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天堂发言人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