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无际的原野,原野面已经是一片金黄,这个时节已经是小麦收获的季节了。梨树文学网 所以正是农忙的时候了,海边进进出出的渔船也没有往日那么多。大海罕见的没有再看见千帆竞发的盛况,李宽骑着马身后跟着一辆马车,还有数个身着便装的护卫,漫步在这一片等待收获的田野之间。无数的百姓此时正在忙着给小麦进行最后的一次灌溉,在这个时候,进行最后一次充足的灌溉会让小麦的惠子更加饱满。
一根根的麦芒像是无数的细针,此时正朝着苍穹笔直的生长着,在这个时代种植的小麦还不是改良过千百年的那种麦蕙饱满,麦子鼓胀的种类,而是一种麦芒很长,而且麦蕙很小的品种,李宽早已经见识过了,这种麦子和他记忆的那种相起来几乎产量不足一半。但是正是这种麦子千百年来一直养育了关无数的百姓,沧州这里也不例外,虽然靠近大海,但是这里降水并不是非常的充沛,也是小麦的主要种植区。
马车缓缓,车轱辘在黄土路滚动着,微微的颠簸,但是却又不显得晃荡,像是轻轻推动的摇篮,那种微微的让人感到很舒适的幅度。这让坐在马车里面的两个女眷不知不觉间打起了瞌睡,他们这一次是出来到处走走看看,在自己的领地面百姓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所以这一次只有李宽主仆三人,外加必要的护卫,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别人来到沧州已经半年有余了,去年寒冬尚未到年关的时候到达这里,之后是各种各样的事情忙个不停,半年多的时间总算是理出了一个头绪,头一次李宽在心升起了对李二的佩服之情,只是治理一个小小的州县,已经让他忙的焦头烂额,李二却能将整个大唐治理的蒸蒸日。实在是一件值得敬佩的事情,要是让他在李二的位置的话,说不定不到三天会将这个国家搞得一团糟。
这半年,李宽算是接触到了政客的世界。那种无处不在的妥协与利益交换,那种相互之间的尔虞我诈,踩着对方的尸体位的事情,让他对朝堂更是厌恶起来,所以这段时间他彻底的当起了甩手掌柜。只在一些大事情大方向面作出决定,其余的弄了一个和欧洲国家的那种内阁相似的机构,将整个沧州的各方势力的代表都弄一个在里边,自己在搞定其一两个作为心腹,这样既能过得悠闲又能掌握住整体的大局,这一点其实李宽没有想到他现在做的事情和李二所做的其实是何其相似,这是帝王心术了,只要掌握了这些,那么整个朝堂尽在掌握之。当今的朝堂面,臣一帮。武将一列,还有三五世家残存的外围成员,还有自命清流的那帮子儒生。四方势力在朝堂之盘根错节,编制成了一张复杂的关系,任何两个能够站在金銮殿面的臣子,在他的身后都有着一个利益集团,这些人的每一个动作都代表着他们身后的利益集团的利益,以及需求,只要你有他们想要得到的,那么可以作为筹码交换。彼此之间没有真正的敌人,只有相互之间利益的冲突造成的矛盾。
所以哪怕你见到程咬金在午还和长孙无忌相互对掐的不可开交,但是到了晚两人又可以相互之间勾肩搭背的觥筹交错。这是利益,程咬金这样的人都不能免俗。因为他的身后也有着一大帮人,也有无数仰仗他存活的人,要是他对这些东西不闻不问,那么这些人会离他而去,在朝堂之被孤立意味着被打压,然后直到打压的再无翻身之地然后被人踩在地。在吐两口唾沫。
李宽这段时间也觉得很是心累,所以才会放下那些繁杂的政务琐事,带着两个侍女到这里走走,放松心情。走在田间地头的百姓,见到骑在高头大马身穿绸衫的李宽一行人,全都不自觉的驻足张望,在这沧州还没有多少人认识李宽呢,主要也是因为李宽少有出门,而这里因为民风的关系,相互之间算有矛盾也少有人会去官府告状,全都是在村正,或者族长出面解决。这样一来,百姓全都知道来了一个新的刺史大人,但是谁也没有见过,除了那些早造船厂当监工的那些人,但是这些百姓知道那位时常来造船厂的年轻人是刺史大人之后谁也不敢再正眼看他一眼,甚至他们在之前相互之间见面的时候的记忆也变得模糊起来。这些人更是觉得这是刺史楚王殿下生为龙子的强大力量。
在这些没有读过书的百姓眼,皇拥有任何强大的诡异的力量都不足为,生为皇的儿子让自己这些人记不住相貌那是理所当然的。当然这些事情李宽都不知道,他现在正在拦住了一个正担着两大桶清水的农人问话“敢问这位老人家,今年的收成如何啊?”李宽翻身下马,在路边拦住了这位老人。
“这位小相公是在和老朽说话?”老者一脸惊异的问道。他从未想过一个穿着打扮这般考究华丽的公子哥会拦住他这样礼貌的问话,在他的印象之,这些身穿绸衫,骑着高头大马的公子哥都是不屑和他们这些农民说话的,甚至骑着马在农田里奔驰,将已经熟透的小麦踩踏殆尽都是常有的事情。所以这位老农确实是震惊,不由反问。
“这里除了老人家,还有其他人么?”李宽笑了笑说道。
“小相公,今年啊,确实是一个好年头啊!我们沧州来了一个好刺史大人,老朽从出生到现在已经虚度了足足五十几个春秋,没有一年像今年这样家没有人饿肚子!感谢新来的刺史大人,没想到在大海里边有那么多的好东西,以前谁吃那些东西啊,那些海菜我们这里喂猪都没猪吃,还有那些海鲜之类的,以前不是没人想到弄来吃,只是单独的小船出海实在是太危险了,而多去几个人吧,船又小了点,所以一直没有人愿意下海讨生活,今年官府帮我们造了船,大船啊十几个人出海,安全得多,收获也多。”老者也不嫌担在肩膀的清水沉重,滔滔不绝的说起来。
“哦!这位刺史这么有能耐?”李宽没想到自己在百姓之还是如此的受欢迎,实在是有些出乎意料。
“那是当然,小相公,你是不知道,我们这些人之所以不愿意出海,还有一个原因,那是海里是有好东西,可是我们弄岸之后没有出路啊,自己吃是可以的,可是朝廷要的税收却是不收这些东西,只认粮食。所以我们没办法,只能种地,但是现在造船厂建起来了,无数人到这里定居,这海边也有了人气,然后有商人来这里了,让我们的海产品有了出路,能够换到粮食,能够换到需要的布匹,需要的铁器。这样的日子又有谁不愿意呢!”老农接着说道,他是对这位神的楚王殿下刺史大人敬佩万分。
“既然如此,为何老人家你还是在种地?到海打渔,然后买粮食交朝廷不行了?这么热的天,但这这么多水不累吗?”李宽接着问道,既然这个老者愿意告诉他,那多了解一些,然后再去别的地方求证。
“这地也不能荒着啊?而且种地也是为了交朝廷的赋税,虽然可以买粮食交,但是谁知道今年你家的田地里边能产出多少粮食?要是交少了那不是占朝廷的便宜吗?要是交多了,我们这些人也觉得不行,所以还是种,这样才清楚明白不是!”老农的回答让李宽有些不知该如何说才好,其实这些小老百姓也是在乎自己的利益的,只是却表现的这般的隐晦,而且显露出一种正直的精神,清楚明白这四个字谁又说得清楚明白?谁又能真正的清楚明白?朝堂之,越是身居高位,越是不能向他们这般清楚明白,因为大家其实都是一样,谁的屁股底下没有屎?真要较真的搞清楚明白,那么这个朝廷运转不下去了。
但是这些李宽却是说不出口,于是他只能让这个担着水的老农先离开,然后招来左右“你们谁能清楚,谁能明白,这到底是百姓的市侩还是淳朴?”李宽感到有些搞不灵清了,原本想见见百姓的生活如何,没想到却弄出来一个问题将自己给困住了。也罢,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好,不用管别人的看法,只要是对大唐百姓有利那去做吧!
李宽想着这些,将一直在袖口之揣了好几天的一道折子递给了身边的护卫,让他送回沧州城,并且交给别驾陈宣章,按照面的事情去做。然后他自己则是翻身马,向着更遥远的地方而去。未完待续。xh118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