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014 章 太子殿下的学习生活
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四月七日,在唐太宗宣布废黜太子李承乾的第二天,李治被立为新的皇太子,从此,唐王朝有了新的皇位继承人,李治成了太子殿下。
www.shanxijiaxiao.com从这一刻起直到唐太宗去世李治继位,总共有六年两个月的时间。这六年,李治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全面而努力地学习,准备做好皇帝事业的接班人。
那么,李治到底表现得怎样呢?我们可以为他概括一下:
(一)孝友
孝,是对父母而言。(
猎香神诀)友,是对兄弟而言。在中国,这是一种基本的人伦道德。
据《旧唐书。高宗本记》记载:贞观十八年(公元645年),唐太宗御驾亲征讨伐辽东,让皇太了李治留守定州(今河北定州市)。想到皇帝过几天就要上前线了,李治非常担心父皇的安危,每天悲伤哭啼。后来,唐太宗从前线返回,李治又亲自到幽州迎接。当时,太宗的身上长了脓包,李治竟然用嘴替父亲吸脓,感动得大家真的没话说。
唐太宗晚年病重期间,李治更是日夜不离左右陪在身边,尝药喂汤,伺候的十分周到。不仅如此,因为过度为父亲的病情担心,年轻的李治竟然头发都白了。(
材料帝国)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唐太宗去世,李治的悲伤更不用说了。他即位诏书上的文辞就深切的表达了他的哀痛。文中说,皇帝弃天下而去,我“痛贯心灵,若置汤火。思遵大孝,不敢灭身。”
可见,李治的孝道确实体现得很充分,史书昭昭,尽人皆知。
不仅如此,太子殿下还表现出对兄弟的亲情和关怀。《资治通鉴》记载道:贞观十七年五月,太子上表奏道:“承乾、泰衣服不过随身,饮食不能适口,幽忧可愍,乞敕有司,优加供给。”
当时,李承乾和李泰,都发往外地居住。(
剑凌九界)李承乾废去所有待遇,成为遮人,居住幽州;李泰改为顺阳王,居住均州之郧乡(今湖北郧县)。李治给皇帝打报告,说李承乾和李泰,衣食都有问题,很可怜,应该让有关部门增加供给,这可是太子殿下对兄弟们的一番情谊,皇帝批准了。
(二)好学
据史书记载,李治当了太子以后,立刻将学习制度化。根据黄门侍郎刘洎的建议,皇帝专门命令刘洎与岑文本、褚遂良、马周轮流到东宫,与太子游处谈论,教导太子。太子对待学习非常积极,对师父们很好。
www.chinalww.com
不仅大臣们要与太子殿下游处谈论,影响太子,唐太宗自己也亲自调教太子,而李治表现得很好学。唐太宗是怎样教育太子的呢?他亲自写了《帝范》一书,交给太子阅读,书中从多方面归纳了做为好皇帝应该注意的问题,相信李治一定认真学习了《帝范》一书。
唐太宗教育太子李治,不仅仅从理论上,而且还从实践上。《旧唐书。高宗本记》记载:太宗处理朝政的时候,经常令太子在一边参观学习,有的时候还会征求太子的意见,每到这个时候,太子的发言总是能得到唐太宗的表扬。
(三)慎言
贞观后期,政局并不平静,可以说是暗流涌动,危机四伏。(
护界仙王)那么,太子殿下是如何度过的呢?用“慎言”两个字就能概括,就是不说不该说的话,不表不该表的态。李治的这种行为除了谨慎外,更有明哲保身的意义。
比如在刘洎之死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李治的明哲保身。
刘洎是门下省的副长官,也是李治的老师。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九月,唐太宗开始从辽东撤退,一路鞍马劳顿病倒了。刘洎到唐太宗的病房探视,出来后因为看到皇帝病情严重,深表担心,当时,马周和褚遂良都在场。褚遂良问病情如何,刘洎流下了眼泪,说病情严重,令人担忧。但是,后来褚遂良却向皇上诬告刘洎,把刘洎的话变成了另外一种意思,他说刘洎说:“国家的事情没有关系,只要辅佑好少主,实行伊尹、霍光的政策,大臣中有不同意的就杀掉,天下自然稳定了。”如果刘洎真这么说,这话就严重了,那不是篡权吗?不论伊尹还是霍光,在后人眼中都是大臣控制皇上的代表人物,是权臣篡位。其实稍微想想就知道是褚遂良在说谎,刘洎又不是小孩子,怎么会如此没有政治常识呢?更河况褚遂良原来是拥护长孙无忌的一派。而刘洎是拥戴李泰的一派,两人属于不同阵营,虽然阵营消散,但这样危险的话刘洎再愚蠢也不可能当着褚遂良的面说啊。
唐太宗病好之后,就追问起这件事。刘洎当然不承认,并请马周作证。马周实事求是,证明刘洎确实没有那么说。不过,褚遂良更坚定,一口咬定刘洎就是那么说的。唐太宗进退两难,面临巨大考验,最后他还是选择向强硬派妥协,赐刘洎自尽而死。
刘洎是这冤枉的,这太子也应了解。本来,刘洎跟太子之间,曾经有过师生情谊,太子理应关心这个案情,因为这事关刘洎的生死。但是,在这些比较重大的问题上,没有留下太了殿下的任何记录。
如此说来,在这期间的太子殿下几乎是一个完人。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可是太子李治就是完人,至少接近完人,因为谁也不知道他犯过什么错误。
(四)不伦
那么,太子殿下的一切真的都光明磊落吗?真的一点错误都没有吗?经过历史学家的认真研究,终于发现太子殿下在这个时期犯了一个十分重大的错误。在唐太宗病重期间,太子李治一方面亲自照顾父皇,问疾尝药,不遗余力的表达孝心,另一方面却悄悄爱上了父皇的才人武则天。这个爱,不是藏在心里的暗恋,如果仅仅是暗恋,那也罢了。事实上,他们两人都跨越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两人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出色,在唐太宗时代,始终没有人发现。设想一下,如果这件事情被唐太宗发现,后果会怎么样?李治不仅保不住太子之位,还很有可能因此丢掉性命。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